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痛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大剂量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洛赛克治疗组(A组)、无痛内镜止血联合常规剂量洛赛克治疗组(B组)、无痛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洛赛克治疗组(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日3次,连续5d;B组患者于内镜检查前先用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于异丙酚镇静下行内镜检查出血点,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止血,内镜止血后继续用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连续5d;C组患者除内镜止血后静脉推注洛赛克40mg,每日2次改为每日3次外,其余同B组。[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的止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率下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止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率下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大剂量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安全有效,符合基层医院的条件,也符合患者舒适化医疗的需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蜜浆组42例,用自制黄蜜浆(按1g生大黄:5ml蜂蜜配制),初次用生大黄粉2g量配制黄蜜浆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日大便5次则减量,大便不足3次加量,用至大便潜血阴转后1天。质子泵组42例,用洛赛克20或兰索拉唑30口服,每日2次:或先用洛赛克40mg或泮托拉唑40mg静滴,2天后改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赛克、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已愈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的变化。方法将64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活动性DU患者随机分成2组:洛赛克组(36例)应用洛赛克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每日2次,共用1周;雷尼替丁组(28例)采取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甲硝唑400mg每日3次,共4周。结果洛赛克组和雷尼替丁组分别有3例和2例失访。洛赛克组和雷尼替丁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30/33)和69.23%(18/26),P<0.05;洛赛克组和雷尼替丁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4%(31/33)和65.38%(17/26),P<0.05;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洛赛克组30例有22例为良(73.33%),而雷尼替丁组18例中仅6例(33.33%)为良,P<0.01。结论洛赛克、克拉霉素、替硝唑1周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优于含雷尼替丁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三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我们采用枸橼酸铋钾胶囊、替硝唑、法莫替丁胶囊三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1例,男48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5岁。经胃镜确诊十二指肠溃疡56例,胃溃疡15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类型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枸橼酸铋钾胶囊1粒,每日4次,每日餐前或睡前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忌用碳酸饮料(如啤酒)。替硝唑0.5g,每日2次,饭后服用。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对照组单用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  相似文献   

5.
材料与方法:将内镜确诊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PU)随机分为洛赛克(L)组46例,泰胃美(T)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平均面积及吸烟史等均具有可比性。L组给予洛赛克20mg,每日1次,睡前服,疗程2~4周;T组给予泰胃美800mg,每晚1次、疗程同上。治疗过程中不加用其他抗溃疡药物。治疗2周、4周后各复查胃镜1次,了解溃疡的愈合情况。 结果:L组28例DU服药2周愈合23例,4周愈合27例;18例GU2周愈合11例,4周愈合1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52例高血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洛赛克预防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加用洛赛克40mg,每日一次静脉注射,共14天。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15.7%(P<0.01),死亡率分别为6.4%和11.8%(P>0.05)。结论洛赛克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应用生大黄预防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6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大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大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2g鼻饲,每日3次,连用7d.观察2组合并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雷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雷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雷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雷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雷贝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SA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SAP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n=20)和法莫替丁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n=10),疗程1周。于用药前24h至用药后72h连续监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和胃内pH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无呕血和黑粪出现,法莫替丁组有1例患者出现黑粪,发生率为10%。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胃内pH和pH>3、pH>4、pH>5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升高,雷贝拉唑组升高较法莫替丁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和法莫替丁均能升高SAP患者的胃内pH,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维持胃内较高pH的时间较法莫替丁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药洛赛克对胃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胃溃疡出血68例,男41例,女27例,均为呕血和(或)黑便住院的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证实为胃溃疡出血,随机分为洛赛克组及西咪替丁组进行治疗.洛赛克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12h/次,连用3d后改为每日清晨口服洛赛克20mg,4wk为一疗程.西咪替丁组西咪替丁0.4,每6h/次静注,输血、补液和其他药物,包括止血药物按常规使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血停止指标为①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②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大便潜血转阴.③内镜下出血消失.上述3项任何一项成立,即认为出血已止.显效治疗36h出血停止.有效治疗36h~72h出血停止.无效治疗>72h仍出血.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结果洛赛克组经治疗后显效率90.4%,总有效率97.5%,西咪替丁组显效率42.1%,总有效率85.4%,两组比较,洛赛克组对胃溃疡出血治疗作用良好,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洛赛克对胃溃疡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泓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5):268-269,272
目的探寻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静脉注射治疗32例,同时与法莫替丁静脉注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结果(1)奥美拉唑组24 h内止血10例,显效率为31.3%;法莫替丁组24 h内止血2例,显效率为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2)奥美拉唑组72 h内止血者17例,总有效率为84.4%;法莫替丁组72 h内止血者16例,总有效率为60.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实为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且优于法莫替丁静脉注射治疗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包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老年患在治疗前插入胃管,用冷生理盐水清洗积血后,留置观察胃内出血情况,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拉唑组32例,用奥美拉唑针剂40mg加于5%GS或0.9%NS20ml中静脉注射(静注),5-10分钟注完,每日2次。法莫替丁组30例,用法莫替丁针剂20mg加于5%GS或0.9%NS 20ml中静注,5-10分钟注完,每日2次。结果 奥美拉唑组有效率为94%(30/32);法莫替丁组有效率为67%(20/30)。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结论 奥美拉唑针剂静注是治疗老年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有效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13.
以法莫替丁为主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绍连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5):248-248,251
目的观察对比以法莫替丁为主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58患者,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法莫替丁组和洛赛克组,法莫替丁组加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及果胶铋组成四联疗法;洛赛克组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组成三联疗法,均进行为期7 d的治疗,通过对临床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评定效果,停用所有药物1月后复查胃镜,观察病变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7d后消化道症状均明显改变,法莫替丁组和洛赛组分别为87.9%和90.3%(P>0.05),病变愈合情况均为100%(P>0.05).Hp根除情况,法莫替丁组和洛赛克组总Hp根除率分别为89.6和91.3%(P>0.05).结论以法莫替丁为主的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肯定,且价格便宜,服药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胃灼热感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夜间有胃灼热感症状的患者用药方案。方法将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和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02~2004-0854例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仍发生夜间胃灼热感症状的N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在每日口服2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的基础上,分别于夜间睡前加服奥美拉唑20mg、法莫替丁40mg和法莫替丁40mg加阿普唑仑0.4mg,疗程1周。比较治疗后各组夜间有胃灼热感症状的程度、夜间pH<4的时间百分比和NAB的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夜间pH<4的时间百分比和NAB发生率均较高(P<0.01和P=0.014),法莫替丁组和联用阿普唑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和P=0.717);法莫替丁组平均夜间有胃灼热感症状的VAS总积分低于奥美拉唑组(P=0.025),但高于联用阿普唑仑组(P=0.015)。结论阿普唑仑能帮助法莫替丁减少NERD夜间有胃灼热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疗效.[方法]5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六味安消胶囊3粒/次,3次/d;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对照组(2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分别为9、6、5例,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NERD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象为类风湿病、老年性关节炎或老年性骨质增生需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预防组54例。预防组在服用NSAIDs同时服小剂量洛赛克10mg,每日1次:米索前列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采用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PU)54例,与对照组52例病人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两组病人年龄13~82岁,平均45.8岁,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溃疡长径0.3~2cm。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系溃疡急性发作病人,入院后均用5%葡萄糖盐液500ml加庆大霉素24万U静滴,每日1次,10天后改为庆大霉素8万U口服,每日3次;有消化道出血者加用止血药。治疗组用法英替丁2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2次,10~15天后改法英替丁20mg口服,每日2次,或晚9点顿服40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含有利特灵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9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洛赛克20mg,每日2次口服,丽珠得乐110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利特灵100mg,每日3次口服,共7天。对照组给予洛赛克20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500mg,每日4次口服,灭滴灵200mg,每日2次口服,共7天。5-6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按意向(ITT)分析的根除率为82.7%、65.9%。按完成随访病例分析(PP)根除率为91.5%、74.4%(P〈0.05)。结论 含利特灵、丽珠得乐的四联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比较早晨与夜间每日一次服法莫替丁40 mg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病人与方法:经胃镜证实有活动性胃溃疡1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早晨组88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49.9±12.8岁)上午8时口服法莫替丁40 mg;夜间组91例(男69例,女22例,年龄52.2±14.4岁)下午10时口服同样剂量。溃疡直径≤5mm及拒绝内镜复查者剔除,实际列入统计的患者早晨组81例和夜间组83例。在治疗前24h内给患者作胃镜检查,间隔4周胃镜复查直到证实溃疡愈合,溃疡在达到完全上皮化才算治愈。溃疡按Sakita内镜分期分类法分期。治疗时记录患者各种症状。总的症状规定  相似文献   

20.
铝碳酸镁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观察铝碳酸镁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口服铝碳酸镁(商品名:威地镁)1000mg,每日3次;B组40例,口服莫沙必利(商品名:新络钠)5mg/次,每日3次;C组40例,口服铝碳酸镁1000mg,每日3次,莫沙必利5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组的有效率87.5%及显效率70.0%,明显优于单用铝碳酸镁及莫沙必利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铝碳酸镁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