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细胞(MSC)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生物学生长特性,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 抽取兔骨髓分离MSC,连续培养5代。描绘1~5代MSC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测定细胞贴壁率和细胞活性。结果 第1~3代传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倍增时间20h,贴壁率无明显差异,接种后12h贴壁率为96%,成活率大致相等,为95%;第4、5代细胞倍增时间延长,贴壁能力及细胞活力下降。结论 原代及第1~3代MSC体外培养生长稳定,增殖迅速,贴壁率高,活力良好,是骨/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贾莹  陈波 《贵州医药》2005,29(10):893-895,F0003
目的 对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的形态学和增殖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以逐步完善MSCs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取1月龄SD大白鼠胫骨和股骨骨髓,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进行MSCs的形态学观察和记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度,绘制各自培养体系的传一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比较.结果 培养获得的MSCs呈梭形或多角形,表面有不规则突起.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获得的细胞纯度高,生长速率较贴壁筛选法获得的细胞快,增殖显著.另外,用小牛血清培养的MSCs生长曲线与文献报道的用胎牛血清培养的MSCs生长曲线一致。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认为是目前体外培养MSCs的理想方法.用于体外培养MSCs的血清可能有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纯化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MSCs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排列.传代后大都均匀分布生长,细胞生长迅速,倍增时间约45.5 h.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培养的第3代和第5代MSCs CD44、CD29阳性,CD45和CD34阴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骨髓MSCs,MSCs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猪应用单纯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方法取滇南小型猪的骨髓液用单纯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两种方法分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生物学形状。结果直接贴壁法收集到的细胞扩增速度较慢,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到的细胞扩增速度较快,细胞培养后成梭形。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较单纯的直接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效率更高。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过程,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和依据。方法选取出生1月、18月、36月的健康中国白兔,分成新生、成年、老年3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分离培养BMSC,用噻唑蓝(MTT)法观察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各组BMSC均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BMSC典型形态,贴壁率的观察和生长曲线显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新生兔细胞增殖最快,细胞可扩增能力最强,而老年兔细胞增殖最慢,细胞可扩增能力最弱,成年兔细胞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可以从不同年龄兔中获得高纯度的BMSC,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大鼠骨髓,采用密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联合培养并结合传代获取、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90及CD34的表达。CCK-8法测定第1、3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培养,所得到的原代细胞形态呈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现均一的长梭形,排列规则。传至第8代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其形态宽大畸形,呈树枝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分离的细胞CD29的表达率为94.97%,CD90的表达率为88.50%,CD34的表达率为2.23%。CCK-8法显示第3代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是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和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48 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 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此培养方法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48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提示Di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 此培养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MSCs,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并进一步用于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残废和较长的后尿道狭窄等顽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以及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为骨、软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塑料板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对第二代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并对第二代MSC进行诱软骨特定培养液诱导,对诱导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测定诱导后的软骨细胞表型。结果:MSC为梭型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增殖能力强。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MSC具有成骨能力,诱导后ALP活性明显提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沉积。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可见细胞由成纤维样的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并分泌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兔骨髓MSC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骨和软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方法用DMEM培养液冲洗引产胎儿的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到5×105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1ml/孔),放在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继续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24h大量细胞贴壁并且胞浆伸出突起,变成梭形,培养10~14d后细胞融合成片铺满瓶底;传代培养的细胞1h即可贴壁,4h细胞开始伸展扩大,7~10d即可铺满瓶底。结论用密度为1.077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胎儿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收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BMSCs进行检测:①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③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④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⑤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检测。结果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人B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均匀一致。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SCs在传代后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获得的BMSCs表面抗原标记高度一致。④B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G1期91.3%、G2期4.1%和S期4.6%。⑤微管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⑥第7代的BMSCs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标本有正常染色体数目(2n=46,XY),且未见染色体异常。⑦成骨诱导后,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人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BMSCs,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细胞骨架结构以及正常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闫永嘉  付蔚华  高莹  朱理玮 《天津医药》2012,40(4):378-380,422
目的: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反应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携带C57BL/6小鼠MHC-Ⅰ基因慢病毒载体(病毒感染组),携带无意义基因慢病毒载体(阴性对照组)。分别感染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分子嵌合细胞。分别取病毒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及未加入病毒的空白对照组造血干细胞输注BALB/c小鼠后7d,获取脾脏T淋巴细胞,分别与C57BL/6小鼠D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刺激指数。结果:成功体外分选及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病毒感染组C57BL/6小鼠MHC-Ⅰ蛋白表达率可达98.17%。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C57BL/6小鼠DC对输注病毒感染组细胞后BALB/c小鼠脾脏T细胞刺激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输注分子嵌合MHC-Ⅰ基因造血干细胞后,小鼠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DC反应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清以及降脂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干预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细胞至第三代,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选取第三代细胞,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血清对照组:2%空白血清(体积比);B组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终浓度为4mmol/L高胆固醇血清;C组中药血清预处理+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2%中药血清(体积比)预处理2h后+终浓度为4mmol/L高胆固醇血清。回收细胞提取总RNA,检测BMP-2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受抑制;BMP-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相比,中药血清预处理+高胆固醇血清损伤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态明显改善,BMP-2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降脂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可以增强高胆固醇血清环境下骨髓基质细胞BMP-2、雌激素受体(ER),明显改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态,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孔径200-400μmCS-Gel/TCP三维立体支架材料;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并制备直径为15mm的颅骨全层圆形骨缺损。实验组与颅骨缺损处植入等大的MSO-支架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单纯支架,分别4、8周取材,组织切片与X线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MSO-支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海绵状复合体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kebia saponin 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传代扩增。采用不同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对大鼠MSCs定向诱导分化,MTT法观察各组对M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各组MSCs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中、高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能明显提高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且使Cbfα1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促进大鼠体外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bfα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