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应用经皮肤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Cholangiography,简称PTC)来了解肝外胆管阻塞情况及鉴别肝外胆管阻塞与肝内胆汁淤滞,有了较大的进展。有的作者还认为可用来协助某些非外科性肝胆疾患的诊断。随着PTC的广泛应用,经皮肤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drainage of the biliary tract,简称PTD)也逐渐开展。它主要用于降低肝外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扩张了的肝内胆管的压力,以减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从而为进一步施行外科手术创造条件;或者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过度衰弱的或因其他原  相似文献   

2.
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作用。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进行ERC,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超声微探头直接送入胆管腔内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结果 30例患者中,ERC准确诊断结石26例,将胆管絮状物诊断为结石1例,漏诊2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92.9%(26/28);而IDUS准确诊断结石28例,无漏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 IDUS可弥补ERC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  相似文献   

3.
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只有把卡洛(Calot's)三角区解剖结构分清,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清楚的显示并分清后,才行术中胆管造影。胆囊动脉用钛夹夹牢但不分离,在胆囊管上一钛夹尽可能地靠近胆囊钳住胆囊管,用一小剪刀在胆囊管前上壁开一小孔。这样应用不同的导管和各种导入术就可行胆管造影。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中层有5mm直径孔的胆管造影钳,这种中空的钳可以通过4或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是鉴别肝内与肝外胆道疾病极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在荧光屏、电视屏或超声引导下均可施行。它能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如有扩张还能显示梗阻的部位、范围、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病变的性质,诸如结石、狭窄、肿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十二指肠内瘘是临床少见病例,常规检查方法不易诊断。内镜下经瘘口逆行胆管造影及取胆管结石是最好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在近3年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肌管造影术(ERCP)检查580例,共发现该病14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48岁。全部患者均经B超和CT诊断为胆总管结石,ERCP后确诊为胆管十二指肠内瘘。患者中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2例、有胆囊结石手术切除史者6例、乳头旁憩室者3例、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溃疡4例;伴有肝功能异常并黄疸者8例、血白细胞升高者12例。2.器械:日本产十二指肠镜、碎石篮,美国产碎石/取石  相似文献   

6.
7.
CO_2是体内代谢产生的重要气体。它对于体内酸碱调节、O_2的吸收和在组织中释放及对呼吸调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91例术中胆道造影结果与其它影像检查方法比较,分析其在诊断胆管病变中的作用。资料与结果本组术中胆道造影途径有:经胆囊管插管、胆总管穿刺、胆总管切开置“T”管。造影剂为25~30%泛影葡胺,用量20~40ml,注药速度为30秒至1分,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探查胆总管及决定手术方式。本组91例中,摄有水平右侧位片者69例,肝管1—3级,肝外胆管显影者75例。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阳性者共26例。  相似文献   

9.
鉴别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仍是一个难题,本文旨在应用核素心室造影显示左室舒张期充盈的不同特征以鉴别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剖腹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比例为1:10,随着经验的不断提高前者已降至0.3%~0.5%。大多数剖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和胆管良性狭窄可经内镜得以成功治疗,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后的胆管损伤是否可采用类似方法予以处理尚未完全证实,为此作者作了下列研究。 病人和方法:1年中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可疑胆管损伤的12例病人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Hj)、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进行选择性胆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失败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影不理想或体内有金属异物的26例黄疸患者,应用线阵探头的超声内镜和22G穿刺针经十二指肠进行胆管穿刺造影:结果:26例胆管均显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19例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其中5例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证实,11例胆总管癌性狭窄患者经外科手术证实,还有3例造影剂排泄缓慢。结论: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采用时,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造影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胆管造影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肝外胆管占位患者的常规超声(US)、CEUS及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ECT)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三种影像方法诊断肝外胆管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65例病变中恶性60例,良性5例,US、CEUS、CECT诊断肝外胆管恶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71. 67%、91. 67%、93. 33%;特异性分别为60. 00%、80. 00%、80. 00%;准确率分别为70. 77%、90. 77%、92. 31%; CEUS与CECT诊断肝外胆管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相当,均高于US;三者比较,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两比较,CEUS/US,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EUS/CECT,P 0. 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通过实时观察病变微循环特点,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US,与CECT相当,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超声造影 (CEUS)表现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64例,接受常规CT、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CEUS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存在64个肝内病灶,其中46例(71.9%)病灶边界较为模糊,18例(28.1%)边界较为清晰;56例(87.5%)病灶呈低回声,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中或低分化,8例(12.5%)病灶也呈低回声,但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癌细胞为高分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4例肿瘤病灶少血供26例(40.6%),无血供38例(59.4%);CEUS显示,33例(51.6%)ICC患者病灶表现为环状增强向内充填, 10例(15.6%)表现为整体条片状高增强,21例(32.8%)表现为无强化。在门脉期,11个(17.2%)病灶可见造影剂灌注未消退,53个(82.8%)病灶未见造影剂灌注。延迟期均未见造影剂存留;超声造影显示病灶范围较大、不规则,无包膜样结构,而常规CT检查则形态较为规则,MRI平扫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略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 ICC的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较为模糊、环形灌注、病灶呈现低回声、于动脉期出现一过性增强、无包膜样结构,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0℃,伴腹痛、全身乏力、双下肢酸痛。叭培养为大肠杆菌,人住我院肝胆外科予以头孢他啶类、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正常,复查血培养阴性出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因不慎从高处坠落致腹部外伤后疼痛半小时.患者右上腹剧痛,呈持续性,伴胸闷、气急.查体:呼吸26次/min、脉搏118次/min、血压60/04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以来,激光技术扩大到支气管的治疗领域,其中CO_2激光与软组织具有精细的相互作用,并对周围组织损伤最小,故应用最为普遍,氩激光虽具有可弯曲、直径小,以及可见蓝绿色等优点,但在气  相似文献   

17.
牙龈瘤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是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它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炎症性增生。以往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不仅出血多,还要拔除患牙,造成局部组织缺损和咬合功能的丧失。自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CO2激光治疗了35例牙龈瘤,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经颅多普勒(TCD)测量了一组颈动脉病患者的 CO_2反应性,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01)。而且颈动脉病患者中,有症状半球与无症状半球间亦有差异(P<0.05)。5例 CO_2反应性增高的有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CO_2激光理疗机切割、气化、烧灼治疗17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皮肤、粘膜损害,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11~34岁;病期半月~1年。男性湿疣在阴茎冠状沟、  相似文献   

20.
直接胰胆管造影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gphy,MRCP)是近年来开展的胆胰疾病诊断新技术。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12月开展MRCP和ERCP(或PTC)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自身对比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