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旗  马其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4-355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湿快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如芳香宣肺化湿法,适用于湿阻上然,湿重于热,燥湿化浊法,适用湿阻中焦,疏利湿浊,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化湿清热法,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清热化湿法,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清热湿热,豁痰开窍法,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淡渗利湿法,适用于湿阻下焦,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2.
时建山 《中医研究》2003,16(6):43-44
肝主疏泄 ,主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郁滞 ,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胸胁、胃脘胀痛 ,痛处不固定 ,常伴见胸皖痞闷 ,嗳气 ,善太息 ,病情轻重多与情志变化有关 ,平素性情郁闷。多愁善感 ,舌苔薄白 ,脉弦细。多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无黄疽型肝炎、月经不调、乳癖等疾患。常用药有柴胡、枳壳、白芍、香附、佛手、青皮、陈皮、苏梗、木香等 ;常用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据其兼证 ,常配合不同的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 ,日久成瘀。症见胁痛日久 ,胸闷而痛 ,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 ,舌…  相似文献   

3.
笔者并非专门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但在临床中喜欢应用部分经方加减,有自己的临床体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敬远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71-1472
笔者并非专门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但在临床中喜欢应用部分经方加减,有自己的临床体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药临证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历史悠久,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药的使用范围大为拓宽,并取得满意疗效。其适用范围为凡见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加重、局部肿块、固定不移、肌肤甲错、唇舌紫暗、脉涩及妇女痛经、闭经等属于血脉瘀阻、气血内停者。笔者认为应用活血化瘀药宜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益气升阳法乃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中的重要法则之一 ,也是李氏内伤脾胃学说的重要部分之一。一则应用甘温益气药以培本滋养化源 ,充沛元气 ;二则应用升提之品鼓荡升举阳气。临床主要应用于脾虚气弱 ,气机下陷 ,固摄和升举功能障碍或衰退的气虚下陷症。益气升阳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现将有关报道的典型病例及临床经验做一汇集 ,以飨读者。1 冠心病金氏〔1〕治一患者张某 ,男 ,63岁。心悸、胸闷、活动后气促、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与劳累有关。伴头晕乏力 ,自汗 ,纳谷不香 ,食后腹胀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弱。心电图检查 :部分导联S -T…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方剂计量学分析,得出叶天士临证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与叶天士时代相近的三位温病大家,作为对比方剂源,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1)叶天士、吴鞠通、薛雪三家均以使用温、平性药物为主,叶天士fxi=2.54,低于吴鞠通(3.47),薛雪(2.65);(2)叶天士温热药物使用率低于吴鞠通(P〈0.01)、高于王孟英(P〈0.05),而与薛雪接近。寒温用药比值为0.58。(3)归经统计中叶氏(fxi=3.37)与吴鞠通(fxi=4.31)、薛雪(fxi=3.65)均以入脾肺经药物居多。功效统计,叶、吴、薛三家均以利湿、补气为主。(4)叶天士方剂用药均数n-7.01,低于吴鞠通与王孟英(均有P〈0.01)。结论:(1)叶天士临证用药特色可归纳为方简药纯,精专制胜;好用温药,不尚寒凉;博采众长,重视脾胃,当属临证处方模式类型中的简约式与轻灵式并重的医家。(2)温病四家在用药性味、归经、功效及用药配伍方面有交互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9.
浅议肝病实脾法及其在临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实脾法"作为中医治未病的经典治法,千百年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尤其在慢性肝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该法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结合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探讨了该法在临证中应用,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处方体现中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与学术思想,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临床上不同医师对同一病证所拟的处方千差万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疾病认识的深度不同;②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③治疗疾病时采取的方法不同;④对方剂应用规律的把握程度不同;⑤医者本人所积累的经验不同等等。同一位医师在不同的时间处理同一个疾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4例典型病例介绍,不仅说明灵龟八法在临床上应用有奇效,而且还从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性和人与自然节律相应两方面进一步阐明获效的依据.因此,灵龟八法在治病祛痰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法之一,《黄帝内经》提出阴阳调和;《伤寒论》提出以和为度;《伤寒明理论》首次提出"和"法;《医学心悟》将"和"法列为"八法"之一。"和"法分为和解法、调和法。和解法包括和解少阳、和解三焦;调和法包括调和脏腑、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平调寒热。脾胃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往往脏腑同病、升降失调、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基于脾胃的独特生理病理特点,"和"法能广泛应用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9条条文论及"哕",而其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治》更是专门论及哕。笔者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临证实践,通过对张仲景所论"哕"之相关条文加以归类、分析,以期整理出张仲景治"哕"之辨证规律,并将其简化分为阳明热结实证、阳明虚寒证、太阴胃气虚败证等三大证型,用诸临证辨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王键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临床诸证,撷萃整理,探讨其临床治疗经验。经撷取王键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汗证、黄带、面肿3个临证病案进行评析,王键教授认为湿病之本,本于脾虚;健脾化湿,应调畅气机,必要时应兼顾肺肾;药物的随证加减不能忽视;辨治湿病亦应重视舌苔。在常用治法无效的疑难杂症中,要考虑是否有湿邪存在,是否存在脾虚,可以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常有奇效。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笔者在不同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凡遇有阴虚证者,皆用滋阴法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痹以痰证为主者,有郁痰、瘀痰、热痰、寒痰、湿痰、虚痰之别,其治疗应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疏肝、祛瘀、清热、温化、健脾、补虚法治之。现浅述如下。1郁痰———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临床特征为胸闷痛,尤以憋闷为著,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善太息,心烦易怒,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滑或沉滑。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病例1:李某,女性,43岁。心前区阵发性刺痛年余,伴心悸,胸闷,气短。近日因情志不舒致疼痛加重,发作频繁,且头痛眩晕,口粘腻,查见形体肥胖,下肢轻度浮肿,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结代。Bp1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温肺法的临证意义,分别为温肺不忘祛风邪、补肺气应贯穿温肺法的始终、脾肾同温是取效关键,并结合临床病案进一步说明温肺法在临床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少阳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芩、黄莲、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的组成,为辛开苦降、调阳和阴、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相似文献   

20.
探讨聂惠民教授的临证学术思想。其主要辨证思维与临证特色是临证不忘脾胃为后天之本;处方重视“合方”为组方之先;治妇科病,以治血为本,补血、凉血、调血同施;治儿科病,常消补兼施,每宣肺、健脾、消积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