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俊  张丽梅 《医药导报》2010,29(9):1222-1223
[摘要]目的建立6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清开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牛黄解毒片、蓝芩口服液、维C银翘片及双黄连口服液等6种中成药进行方法验证。结果用常规法6种中成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70%,证明均有抑菌作用;清开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牛黄解毒片、蓝芩口服液可用培养基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抑菌作用较强,须采用薄膜过滤法才能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清开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牛黄解毒片、蓝芩口服液可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细菌检查,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可按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检查。6种中成药的真菌和酵母菌数、控制菌可采用常规法检查。  相似文献   

2.
彭燕  潘细贵 《医药导报》2007,26(6):671-672
[摘要]目的验证5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片、热炎宁颗粒、三七伤药片、双黄连口服液)的抑菌活性及其采用培养基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按细菌、真菌计数方法测定,即采用4种阳性对照实验菌株的回收率逐一进行验证。结果4种供试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此外1品种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结论5品种不能采用培养基直接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测定。采取培养基稀释法消除其抑菌活性后才能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3.
14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接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消炎片,归脾丸,抗宫炎片,通心络胶囊和小柴胡颗粒5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试验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上清丸,加味藿香正气丸,炎可宁片,喉疾灵片和黄芩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清火片,黄连上清片,利肺片和清热解毒片的抑菌作用强,必须采用离心集菌加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消炎片,归脾丸,抗宫炎片,通心络胶囊和小柴胡颗粒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上清丸,加味藿香正气丸,炎可宁片,喉疾灵片和黄芩片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清火片,黄连上清片,利肺片和清热解毒片按离心集菌法加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4.
吴琳  ;叶峥嵘  ;边珠芳 《中国药房》2009,(33):2612-2614
目的:研究与验证牛黄解毒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测定牛黄解毒片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结果:牛黄解毒片细菌数测定可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控制菌检查可采用常规法来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检出牛黄解毒片中所污染菌。  相似文献   

5.
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强  易大为  孙永超 《中国药事》2008,22(5):424-426
建立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法、离心集菌培养基稀释法对五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确立了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表明,羚羊感冒片用常规法,牛黄解毒片用培养基稀释法,三黄片和双黄连片用离心集菌法,银翘解毒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适合复方丹参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消除复方丹参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抑菌作用.方法 本文采用培养基稀释法与薄膜过滤法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进行试验,加试验菌回收并且计算回收率.结果 薄膜过滤法回收率达到 70%以上.结论 可用薄膜过滤法对复方丹参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王沁馨  周剑 《中国药房》2008,19(27):2125-2126
目的:验证双黄连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对大肠埃希菌等4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抑菌活性,常规法无法真实反映出溶液受污染的情况。采用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试验菌株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但薄膜过滤法回收率显著高于培养基稀释法。结论: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应优先采取薄膜过滤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建立5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参考《中国药典》等文献进行试验,并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扶肾颗粒、黄地散颗粒、糖毒清颗粒3种供试品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软坚止痛膏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可通过培养基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而舒筋搽洗液抑菌作用强,采用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扶肾颗粒、黄地散颗粒、糖毒清颗粒按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软坚止痛膏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舒筋搽洗液按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20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进行各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13个品种(感冒清热颗粒、解郁安神颗粒、千柏鼻炎片、男宝胶囊、心脑康胶囊、利肺片、养血安神片、护肝片、清脑降压片、治咳枇杷露、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复方胆通片、血栓心脉宁胶囊)无抑菌作用,回收率均大于70%,可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测定;5个品种(抗骨增生片、炎立消片、痹欣片、炎可宁片、痔速宁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前3个0.5 mL/皿、后2个0.2 mL/皿)进行细菌数测定;2个品种(四季三黄片、板兰根咀嚼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数测定,所有品种的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数均采用常规法进行测定。结论:以上验证方法作为各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14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对各品种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进行回收率测定,通过回收率试验测定药物的抑菌性;采用直接接种法对各品种控制菌进行测定。结果:6种供试品(抗宫炎片、克咳胶囊、保济丸、夏桑菊颗粒、妇炎康复胶囊、小儿咽扁颗粒)无抑菌作用,细菌回收率均大于70%,可采用常规法对细菌数测定;4种供试品(藿香清胃片、护肝宁片、橘红丸、黄芩片)对细菌抑菌作用较强,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进行细菌数测定;4种供试品(清热解毒片、鼻渊丸、冠心丹参胶囊、清喉利咽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需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细菌数;上述各品种的霉菌和酵母菌及各种必检控制菌均可采用常规法检查。结论:经验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于以上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笑媚 《中国医药》2014,(8):1205-1207
目的 对临床选用抗感冒药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感冒患者病历资料436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6例病历资料中涉及中成药884种,其中风寒感冒药101种(1 1.4%),以使用感冒清热软胶囊者为主,占52.6%(229例);风热感冒药417种(47.2%),以使用风热感冒颗粒和银翘解毒片者为主,分别占38.7%(169例)和30.3%(132例);暑湿感冒药250种(28.3%),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及相关剂型者为主,占88.1%(384例);体虚感冒药72种(8.1%),使用参苏宣肺丸与玉屏风颗粒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3.6%(190例)和45.4%(198例);时行感冒药44种(5.0%),以使用清热解毒口服液者为主,占82.6%(360例).结论 合理选用抗感冒中成药物,可有效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份的中成药及经典名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随机平行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纳入研究筛选流程图的制作以及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项RCT研究,涉及7个经典名方,9个中成药,共3 924个病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麦门冬汤>新癀片>十味龙胆花颗粒>补中益气汤>金莲清热泡腾片>黄连阿胶汤>金嗓利咽丸>口炎清颗粒>半夏散及汤>养阴清肺汤>清开灵滴丸>会厌逐瘀汤>一清胶囊>双黄连>猪肤汤>蓝芩口服液;咽痛、咽养改善情况方面,口炎清颗粒>会厌逐瘀汤;干咳改善情况方面,会厌逐瘀汤>口炎清颗粒;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清开灵滴丸>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复发率方面,猪肤汤>会厌逐瘀汤>双黄连>清开灵滴丸。结论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痛、咽痒、干咳等症状,其中麦门冬汤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