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NPC)是较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南方、东南亚一带较欧美国家的白种人群要高出至少25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抑癌基因、癌基因等在鼻咽癌的发病学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EB病毒的致癌性方面有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概述鼻咽癌癌变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抗EB病毒膜抗原(M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过迪,皮国华,谷淑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鼻咽癌是我国南方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患之一。目前已证明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防治鼻咽癌,需要研制抗EB病毒较纯的抗...  相似文献   

3.
两对鼻咽癌患者及其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同卵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结果显示: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臆性部位3p14检出率远远超出正常人群.提示了她们具有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遗传基础,3pl4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和3p14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对这孪生姐妹作长期观察和特殊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湖南汉族人群HLA—DP、HLA—DQ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87例湖南汉族鼻咽癌患者与91名健康对照作HLA—DPAl、—DPBl、—DQAl及—DQBl的基因分型,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发现鼻咽癌组DPAl*0201、DPBl*1901、DQAl*02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PBl*0402、DQAl*010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单倍型DPAl*0201—DPBl*1401及DQAl*0201—DQBl*0201较对照明显降低;但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c>0.05)。结论 湖南汉族人群HLA—DP和—DQ位点与鼻咽癌无明显相关,与以往用受累同胞对方法在鼻咽癌家系中未能证实鼻咽癌易感基因与HLA—DP和—DQ位点连锁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黄河澄  刘庆深 《医学信息》2006,19(1):104-105
目的比较甲地孕酮联合放化疗与单用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在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区别。方法100例鼻咽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先行卡铂、5-氟脲嘧啶方案化疗,再行60Co放疗;联合组的放化疗方法同治疗组,在放化疗同时每天口服甲地孕酮160mg,至治疗结束。结果联合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甲地孕酮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7q32区域鼻咽癌细胞和组织及原代培养人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的部分基因表达图谱。方法通过差异RT-PCR和Nor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定位于7q32区域的20个EST在鼻咽癌细胞和鼻咽癌组织及原代培养人正常鼻咽上皮细胞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8个EST在鼻咽癌细胞HNE1和原代培养人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表达量较一致,7个EST在两种细胞中均无表达,3个EST(W72688、H19830、AA130630)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表达上调,而2个EST(AA070437、H90882)在原代培养人鼻咽上皮细胞中表达上调。在13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30.7%(4/13)的AA070437表达下调,77%(10/13)的W72688和77%(10/13)的H19830表达上升。结论构建了7q32区域鼻咽癌细胞和组织及原代培养人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部分基因表达图谱,并初步认为A070437的表达下调和W72688、H19830的过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EB病毒Cp启动子的CDglyTK双自杀基因靶向腺病毒载体 Ad-Cp-CDglyTK,探讨Cp启动子能否特异性调控自杀基因在转染鼻咽癌细胞中表达及靶向性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DC316穿梭质粒系统,高保真PCR扩增tk、 cd、 Cp等基因序列,采用定向克隆方法构建含Cp启动子的双自杀基因pDC316-CP-CDglyTK重组质粒,经DNA测序、酶切法鉴定所构建质粒,在293细胞中进行重组腺病毒Ad-Cp-CDglyTK包装、扩增、纯化与病毒滴度测定,体外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1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glyTK基因的表达,MTT法观察Ad-Cp-CDglyTK/GCV+5-FC系统对CNE1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经DNA测序、限制性酶切法分析显示pDC316-Cp-CDglyTK含完整正确的tk、cd、Cp基因序列,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5.6×1012 TCID50/L,体外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株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后,采用RT-PCR法从CNE1细胞株总RNA中扩出Cp片段,而NP69细胞株未检测到相应基因mRNA表达,MTT结果显示经前体药物处理转染后CNE1细胞株与NP69细胞株,5-FC+GCV联合用药较单一前体药物对CNE1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联合用药对NP69细胞株未见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Cp启动子可以特异性调控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中表达,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较单一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发现鼻咽癌颅底受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8例初诊鼻咽癌同时行鼻咽部轴位与冠位增强扫描,观察记录颅底不同解剖部位的颅底受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轴位扫描对翼突基底部和翼内外板的检出率较冠状位高,轴位扫描对圆孔的检出率较冠状位低。结论 CT轴位与冠位扫描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颅底骨质受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患者EBV LMP1基因C端区的缺失突变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LMP1基因C端区缺失突变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的存在状况和探讨其在鼻咽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鼻咽癌患者鼻咽组织中LMP1基因的C末端,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20份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7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5%,阳性个体中只有1份未发生缺失。我们选择其中的4份样品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份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结论: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鼻咽癌组织中LMP1基因C端区存在较高比例的碱基缺失和点突变。  相似文献   

10.
八株鼻咽癌细胞株的Rb基因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8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NE1、HNE2、HNE3、HONE1、SUNE1和HK1)Rb基因的结构和表达情况。在Southern杂交,除HK1出现一微弱的额外条带外,其余7株未见异常。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发现CNE1和SUNE1的Rb基因外显子10和HONE1的外显子13扩增阴性。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可见8株鼻咽癌细胞株均出现分子量正常的Rb蛋白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则见生长活跃的细胞中强阳性反应细胞数远较静止和衰老的细胞为多。综上所述,8株鼻咽癌细胞株中4株可能有微小的Rb基因变化。免疫组化强阳性可能表示8株鼻咽癌细胞株部分细胞Rb基因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中上皮间充质改变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中上皮间充质改变(EMT)现象,初步探讨上皮间充质改变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鼻咽癌和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免疫组化SP法检测Vimentin抗体,根据结果.Vimentin阳性病例再用相同的方法分别检测E-cadhefin、β-caten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58例鼻咽癌中8例边缘部位癌细胞Vimentin阳性表达,29例慢性炎上皮细胞均为阴性(P=0.037)。在8例阳性病例中,Vimentin阳性的区域癌细胞E-cadherin染色明显弱于Vimentin阴性部位,甚至呈阴性;Snail在肿瘤周边区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中央区,阳性强度也强于中央区;β-catenin在肿瘤中央区为细胞间连接部位膜阳性,周边区部分细胞,尤其是散在于间质中单个癌细胞呈现阳性表达向胞质胞核内移现象。结论鼻咽癌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存在EMT现象.EMT现象的发现为研究鼻咽癌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洪逸光  陈静 《免疫学杂志》2020,36(5):426-431
目的探究EB病毒(EBV)编码的BART微小RNA(mi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来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与鼻息肉组织中EBV BART miRNA表达水平与Fas、CD44s与CD44变异体6(CD44v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研究组放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EA-IgA)、CD8~+、CD4~+T细胞水平;分析鼻咽癌组织中EBV BART miRNA表达水平与Fas、CD44s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BV BART miRNA表达水平较鼻息肉组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VCA-IgA与EA-IgA、CD8~+T细胞、CD8~+/CD4~+水平较对照组受试者明显提高,CD4~+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受试者明显降低(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VCA-IgA与EA-IgA、CD8~+T细胞、CD8~+/CD4~+水平均明显大于放疗后,CD4~+T细胞水平明显小于化疗后(P0.05);鼻咽癌组织中Fa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鼻息肉组织(P0.05);且鼻咽癌组织中CD44s与CD44v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P0.05);鼻咽癌组织中EBV BART miRNA表达水平与Fa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CD4~+T细胞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EBV BART miRNA表达水平与CD44s和CD44v蛋白相对表达水平、CD8~+T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EBV BART mi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BV相关抗体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EBV BART miRNA可能通过影响免疫来介导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荟萃     
伽玛刀不适合治疗鼻咽癌针对目前有的医院用伽玛刀和X刀治疗鼻咽癌的情况,最近在广州参加第七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的专家强调,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先进的伽玛刀和X刀并不适用于鼻咽癌病人。据介绍,不适合做伽玛刀和X刀的原因,是鼻咽癌的体积较大,而且常伴扩散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在荷瘤小鼠体内探讨MDSCs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9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荷瘤小鼠脾脏MDSCs的比例,采用ELISA分析鼻咽癌患者及荷瘤小鼠中MDSCs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晚期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高于早期患者;鼻咽癌荷瘤小鼠脾脏内MDSCs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MDSCs可明显抑制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较健康人高,且与鼻咽癌分期密切相关,荷瘤小鼠实验表明肿瘤组小鼠脾脏MDSCs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MDSCs可影响荷瘤小鼠细胞因子的分泌。MDSCs可能作为鼻咽癌生物治疗的1个靶点。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中染色体、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演进关系密切、研究资料显示3p、9p是鼻咽癌特异性改变发生的区域,癌基因ras、myc、bcl-2,肿瘤抑制基因p16、pRb2和p53可能与鼻咽癌病因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中由EB病毒编码的RNA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CNE-3细胞中均有EBERs,EBERs位于细胞核中,且含量丰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s可望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引起口腔粘膜反应的原因,综述近年来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在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望鼻咽癌患者未来护理发展方向,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l)、CDl3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鼻咽癌及20例正常组织中ALDHl和CDl33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LDHl和CDl33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ALDHl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原发癌和转移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l33表达在鼻咽部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以及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DHl作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CDl33可作为鼻咽癌干细胞较特异的表面标志物,在鼻咽癌转移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中染色体、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与鼻咽癌听发生和演进关系密切,研究料显示3p、9p是鼻咽癌特异性改变发生的区域、癌基因ras、myc、bcl-2,肿瘤抑制基因p16、pRb2和p53可能与鼻咽癌病因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机理研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刘振声博士,在著名病毒学家曾毅教授和病理学家刘彦仿教授的指导下,在鼻咽癌与EB病毒关系研究中获重大突破,成功地诱导出人鼻咽癌的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证明EB病毒与促癌物协同作用可以诱发鼻咽癌为EB病毒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