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994年9月~ 2011年3月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采用切除,缝扎或结扎方法处理肺大疱,对于中重度肺气肿者采用内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加奈维垫片切除肺大疱,对于肺气肿肺大疱具有区域无功能肺者行肺减容术.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VATS 33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eotomy,VAMT) 37例.肺大疱切除43例,结扎或缝扎13例,切除加缝扎或结扎11例,肺减容术3例.VATS手术时间30 ~70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3~78 d,平均12.9 d;术后住院时间3~81 d,平均13.7 d.VAMT手术时间40 ~8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 ~150 ml,平均40 ml;术后带管时间6~26 d,平均11.8d;术后住院时间7~28 d,平均12.9d.6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4例,其中<1年5例,1~4年12例,>5年37例,复发2例(3.7%),术后11、17个月各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视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下应用切割缝合器与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采用VATS治疗的9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切缝组48例采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缝扎组44例采用丝线缝扎、结扎肺大疱.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死亡、中转开胸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共复发气胸5例.两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切缝组(2.0±0.4)d,缝扎组(2.0±0.5)d]、术后切口愈合(切缝组3/48例,缝扎组7/44例)、住院时间[切缝组(5.2±1.9)d,缝扎组(5.8±2.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切缝组(61±6) ml,缝扎组(90±9) ml]、手术时间[切缝组(43±7)min,缝扎组(50±5)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缝扎法适用于单发、基底部不宽的肺大疱患者,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腔镜下切割缝合器法更适用于成簇的肺大疱或多发性肺大疱的患者,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9月~2011年12月,胸腔镜手术治疗43例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单发或成簇大疱者行完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 opiesurgery,VATS),多发肺大疱和经济较困难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中重度肺气肿肺大疱切除或肺减容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奈维垫片手术(VAMT+Neoveil)。结果VATS组16例,VAMT组15例,VAMT+Neoveil组12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天8例,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无死亡。随访1年5例,2~4年38例,复发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有效的治疗方法,直线切割缝合器加管状奈维垫片切除肺气肿肺大疱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确切,扩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外科手术(VAM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58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肺大疱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肺叶切除及楔形切除22例,胸膜、肺疾病活检15例,胸膜、肺疾病活检同时行恶性胸腔积液胸膜腔闭锁术6例。结果58例VAMT手术顺利。肺楔形切除术后持续漏气造成胸管拔除延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VAMT和VATS手术一样,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VAMT手术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常规器材操作,比VATS手术耗材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0例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 方法 1998年1月~2002年8月对150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 3个2 cm常规辅助切口(1个置入镜头,另2个为操作孔),手术包括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及胸膜固定术. 结果 20例(13.3%)中转开胸行肺大疱切除.3例气胸术后漏气时间>3 d.术后住院2~8 d,平均3 d.150例随访3~90个月,平均60个月,3例(2.0%)术后1年术侧肺复发气胸. 结论 VATS是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同期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对30例双侧肺大疱采用单孔胸腔镜同期手术,剑突下4 cm切口作为单孔,将胸腔镜置入病变较重侧胸腔后,寻找到肺大疱,对基底直径0.5 cm大疱直接电棒烧灼;基底直径0.5~2 cm大疱Hem-o-lok夹闭或切除后缝扎处理;基底直径2 cm的片状肺大疱用Endo-GIA切除。一侧手术完成后,再经单孔将胸腔镜置入对侧胸腔,同法完成对侧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53.1±17.6)ml,手术时间(105.6±20.3)min,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3±2.5)d,术后住院时间(8.9±2.6)d。术后肺漏气2例,经胸腔冲洗后治愈。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6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剑突下切口单孔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双侧肺大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腔镜(VATS)下腔内切割缝合器与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在VATS下使用腔内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对照组在VATS下缝合或缝扎肺大疱。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腔内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有良好效果,但缝合器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个人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手术20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体会. 方法 1997年10月~2004年3月,开展VATS 207例,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结扎或切除155例,自发性或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30例,肺部良性疾病行肺楔形切除、活检14例,纵隔肿瘤摘除8例. 结果 190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2例附加胸部小切口,5例中转开胸手术.胸部手术时间20~180 min,平均56 min.术后住院5~52 d,平均9 d.术后并发症17例,占8.2%(17/207),其中肺泡漏9例,复张性肺水肿6例,胸腔感染2例.2例术后3~4个月自发性气胸复发. 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创伤性血气胸和某些胸部良性疾病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优点,适时附加胸部小切口,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VATS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6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对61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用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肺大疱缝扎及胸膜固定术。结果58例行单侧VATS,其中1例加腋下小切口辅助;3例行同期双侧VATS。无中转开胸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中56例发现肺大疱。58例单侧手术时间35~55min,平均46min,3例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85、175、190min;术中出血量单侧30~45ml,平均40ml,双侧分别为55、60、200ml;术后胸腔引流量单侧230~500ml,平均390ml,双侧分别为350、1030、12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单侧3~6d,平均4d,双侧分别为3、4、5d。61例随访4~24个月,平均8个月。1例术后2个月术侧复发,经闭式引流治愈。余60例无复发。结论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可靠,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全肺不张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价值。方法 2002年4月~2008年5月,对38例全肺不张型PSP均行VATS。用内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除肺大疱(6例)或丝线结扎(32例)。结果 37例手术顺利,因胸腔粘连呈蔓状中转小切口手术1例。手术时间45~256min,(115±31)min。术中出血量30~300ml,(110±95)ml。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锁骨下动脉分支小血管出血,1例脓胸,均再次VATS手术),无围术期死亡。38例术后随访2~85个月,(43.2±16.1)月,气胸无复发。结论全肺不张型PSP应积极行VATS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其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该病的标准化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X线、CT及MR影像学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 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Ⅰ-Ⅴ型。Ⅰ型:椎体炎型,Ⅱ型:椎间盘炎型,Ⅲ型:骨膜炎型,Ⅳ型: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型,Ⅴ型:脊髓神经型。两型以上为复合型。本组46例为复合型(51.69%),其中Ⅴ型伴有其他4种类型最多(45例);43例为单纯型(48.31%),其中Ⅰ型2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4例。31例通过非手术治愈,5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2例行病灶清除术、6例行经皮微创术治疗。本组89例均随访1年,痊愈83例,好转6例,愈后无复发。 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影像学分型对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Asazuma分型在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3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按照Asazuma分型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观察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例患者术前均经CT和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2例Ⅰ型,1例Ⅱa型,2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Ⅴ型,1例Ⅵ型采用后方入路,2例Ⅱc型采用前方入路,2例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其中肿瘤完全切除11例(84.6%),大部切除2例(15.4%)。3例患者术中同时切除宿主神经根。10例行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13例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误诊、漏诊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位置有重要意义。Asazuma分型对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分析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系统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8月经治疗的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40例,以临床形态特点为依据,结合既往已有的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解剖形态学改变的归为同一类型,归纳出新的分型特点.新的分型系统包括:Ⅰ型(IA、m),Ⅱ型,Ⅲ型(ⅢA、ⅢB、ⅢC、ⅢD、ⅢE),Ⅳ型,Ⅴ型,以及Ⅵ型.方果 在本分型系统中,包括了既往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系统中的所有内容,同时增加了新的内容,如ⅢC、ⅢD、ⅢE、Ⅳ型、Ⅴ型,并将Blauth Ⅲ型(Ⅰ型)分为两个亚型.方论 新分型系统详细、全面地涵盖了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形态学特征,为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ant thorascope,VATS)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胸腺增生26例,胸腺瘤10例,均行VATS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根据临床Osserman分型:Ⅰ型3例,Ⅱa型22例,Ⅱb型8例,Ⅲ型3例。结果本组手术全部经胸腔镜完成,无中转开胸者。全组手术时间平均80(50~1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10~150)ml,留置胸腔引流管1~3 d,引流量平均150(100~500)ml,6例未留置胸管者术后3 d经CT扫描估计胸液量均<200 ml。住院时间3~6 d,术后未出现进行性血胸,无肺及膈神经损伤,无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胸腺增生26例,A型胸腺瘤6例,B1型2例,B3型2例(WHO分型)。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完全缓解6例(Ⅰ型2例、Ⅱa型4例),占16.7%;部分缓解28例(Ⅰ型1例、Ⅱa型18例、Ⅱb型7例、Ⅲ型2例),占77.8%;稳定2例(Ⅱb型1例、Ⅲ型1例),占5.6%。结论 MG患者行VATS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蓝海 《中国骨伤》2008,21(7):532-53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内固定治疗选择。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按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13例,Ⅲ型17例,Ⅳ型10例,V型6例。其中Ⅰ、Ⅱ型29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Ⅲ、Ⅳ、Ⅴ型33例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DHS)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平均2.5年.根据疗效评定的标准,EvansⅠ、Ⅱ型(即稳定型骨折)29例,优13例,良11例,差5例;EvansⅢ、Ⅳ、Ⅴ型(即不稳定型骨折)33例,优18例,良12例,差3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分型,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对EvansⅠ、Ⅱ型的稳定性骨折,多采用了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而对EvansⅢ、Ⅳ、Ⅴ的不稳定性骨折,则以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前应用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研究肝静脉合干及其在下腔静脉注入的解剖与分布情况,按肝静脉解剖特征拟定肝移植的技术类型。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共施行的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数据,并根据该248例患者的肝静脉解剖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数据对肝静脉类型进行分型并命名。另外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实施的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的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并分析肝短静脉在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最后按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在术前对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型并拟定肝移植技术类型。结果 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按肝静脉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将肝静脉分为5型:Ⅰ型(左中肝静脉合干型)142例(57.25%)、Ⅱ型(右中肝静脉合干型)54例(21.77%)、Ⅲ型(左、中、右肝静脉共干型)14例(5.64%)、Ⅳ型(分别汇入型)34例(13.71%)〔其中ⅣA型16例(6.45%),为同轴水平汇入;ⅣB型18例(7.25%),为非同轴水平汇入〕、Ⅴ型(肝段型)4例(1.61%)。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显示:Ⅰ型24例(60.00%),Ⅱ型9例(22.50%),Ⅲ型2例(5.00%),Ⅳ型4例(10.00%),Ⅴ型1例(2.50%),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得出的肝静脉各型所占比例与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中各型所占比例基本吻合。结论根据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确定肝静脉合干与非合干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解剖状况,从而按肝静脉分型标准归类后术前确定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方式(Ⅰ、Ⅱ、Ⅲ型和ⅣA型可常规行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ⅣB型和Ⅴ型仅能进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或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亦可结扎或缝扎各肝静脉分支,在供、受体下腔静脉后、前正中行梭形切口或三角形开孔吻合),为临床术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2010年我科34例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ISKDC分类标准,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参照Bohle方法。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如下:Ⅰ级2例(5.88%),Ⅱ级8例(23.53%),Ⅲ级17例(50.00%),Ⅳ级6例(17.65%),Ⅴ级1例(2.94%),其中Ⅲ级最常见;肉眼血尿组Ⅳ级和Ⅴ级比例较镜下血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级12例(35.30%),(+)级15例(44.12%),(++)级5例(14.71%),(+++)级0例,(++++)级2例(5.88%)。(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3,P〈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但肾小管间质损害轻,有肉眼血尿表现的临床及病理均较镜下血尿的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