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 0岁。因左上肢肿胀伴疼痛麻木 2月余于2 0 0 0年 10月 2 4日就诊本院。 2个多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肩部肿胀 ,逐渐向上臂、前臂发展 ,并渐感疼痛麻木。1个月前前臂一处出现糜烂 ,形成溃疡 ,无疼痛感觉。病程中无发热、盗汗、肢体活动障碍等。 10月 17日外院左肩关节液涂片RBC (++++) ,WBC 1~ 3 HP ,未找到抗酸杆菌 ,血沉 5 2mm h ,三大常规正常 ,颈椎及左肩关节CT扫描示“轻度肥大型颈椎病 ,左肩关节感染性病变 ,结核首先考虑” ,准备予抗结核、手术治疗。查体 :头颈部、脊柱、四肢无畸形 ,心、肺…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24例各种原因所致感觉障碍下的肢体烧伤,此部分人群发生烧伤时有其特殊性;低热烧伤概率增大,烧伤面积往往不大,但治疗上较感觉和运动均正常的肢体烧伤棘手,由于缺少痛觉指征往往不易准确判断烧伤深度,使用染色等客观检测手段可提高对创面深度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相似文献   

4.
病历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肋弓下痛温觉消失12年,近日加重入院。12年前始双下肢麻木。无肢体肌力减退,在当地诊断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改良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V-Y推进皮瓣对50例58指指端缺损进行修复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指腹两点辨别觉、痛温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伤指主动活动进行评分.结果:58指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发生,修复部位无...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双下肢麻木4d入院,病程中无行走不稳、无肢体抽搐及疼痛,有尿频、便秘。入院查体:L2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肛门反射减弱。腰椎MRI平扫+普通增强示:L3~5椎体所示椎间盘向周围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母鼠怀孕中后期地塞米松(DEX)暴露对子代大鼠发育过程中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母鼠孕期中后半程(9~12d)注射DEX(每天100μg/kg)和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生的大鼠为样本,通过足底部痛阈测定,观察子代大鼠出生后3d及1、2、3、4、5、6、7、8周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结果两组子代大鼠的外周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出生后3d和1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周和3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周以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对于热痛阈,大鼠出生后3dDEX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1周及以后的时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母体孕中后期注射DEX可以增强子代大鼠发育早期的痛觉敏感性,而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性的。  相似文献   

9.
杨敏  宋露  李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52-52,82
通过特殊胃管导人少量甲醛导致胃黏膜急性化学损伤致内脏痛。参照躯体痛的测量法,采用电刺激和热测痛法测定内脏痛时的痛阈改变。通过内脏痛阈的测定,其痛阈降低改变高峰时间为1~2h,观察痛阈的变化规律,可基本反映胃痛和胃黏膜损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黄霭莲 《华夏医学》2003,16(2):218-218
在癌症患者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 ,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 ,也是医护工作者颇为棘手的难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科对 3 8例晚期癌症的轻、中度疼痛患者采用癌痛酊外敷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69例均经组织学及细胞学确诊为癌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 6~ 75岁 ;对照组 3 1例 ,男 2 2例 ,女 9例 ,年龄 3 2~ 75岁。1.2 方法药方组成 :乳香、没药、血竭、冰片等味中药 ,60 %酒精适量浸泡 ,过滤外敷。观察组 :患者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急性疼痛的调节作用.方法 ①雌激素的慢性处理:A组大鼠在去卵巢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6只),B组大鼠在去卵巢假手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4只),采用von Frey法测定去卵巢前、后基础值以及切口痛术后2、4 h和1、3、7、10 d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②雌激索的急性处理:C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1 nmol/L雌二醇10μL(8只),D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8只).采用von Frey法测鞘内给药前及给药后20、60,120、180 min的PWT值.结果 ①慢性处理:A组去卵巢后基础PwT值及术后1、3、7、10 d的PWT值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②急性处理:C组给药20和60 min的PwT值显著低于给药前(P值均<0.05),而D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内雌激素水平慢性降低的大鼠对于急性疼痛更加敏感,而对于处于急性疼痛状态的大鼠,中枢雌激素水平增加能引起短期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痛消、乳痛贴的安全性。方法:口服制剂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外用制剂采用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局部刺激试验,并与阴性对照同体左右侧对比。结果:口服制剂小鼠灌胃量相当于成人每日常用量的110倍以上,小鼠无死亡。外用制剂完整皮肤未发现红斑、水肿等异常反应,破损皮肤刺激强度平均分值为2.5。结论;研究表明口服及外用制剂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癌痛是人们恐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为使该方案广泛推广和正确运用。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癌症患者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 也是医护工作者颇为棘手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对38例晚期癌症的轻、中度疼痛患者采用癌痛酊外敷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催产素对大鼠中缝大核痛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催产素(OT)对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OT使痛兴奋性神经元(PEN)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降低,使痛抑制性神经元(PIN)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且都有量效关系。结论:OT的镇痛作用与中缝大核的痛兴奋神经元及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18)和假手术组(n=18),每组抽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在接种前1 d,肿瘤组再分为两组(n=6):肿瘤+Thalidomide组,肿瘤+Vehicle组;假手术组相应分为假手术+Thalidomide组,假手术+Vehicle组.肿瘤+Thalidomide组和假手术+Thalidomide组在术后第1天到第7天,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的沙利度胺;肿瘤+Vehicle组和假手术+Vehicle组于同一时间注射等量体积的溶剂.各组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天、5天、7天、10天、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 (1)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组小鼠PWMT(1.07±0.30)g与假手术组(1.70±0.33)g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小鼠的PWTL(12.60±1.69)s较假手术小鼠(17.70±1.54)s明显缩短(P<0.05),肿瘤小鼠的痛行为学随时间逐渐加重;(2)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PWMT(1.53±0.39)g与肿瘤+Vehicle组(1.07±0.39)g相比,显著升高(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的PWTL(16.48±1.13)s较肿瘤+Vehicle组小鼠(12.64±1.56)s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能够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18.
19.
1999年 5月以来 ,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灵仙痛消散治疗跟痛症 1 2 6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2 6例 ,男 89例 ,女 3 7例 ,年龄 2 1~ 75岁 ,工人 47例 ,农民 65例 ,其他职业 1 4例 ;左足 5 3例 ,右足 5 6例 ,双足 1 7例 ,其中单足跟骨骨质增生 48例 ,病程 2 8天~ 4年。 1 2 6例中 ,常规拍摄 X片 1 2 0例。2 治疗方法2 .1 小针刀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 ,在踝关节前置一软垫 ,足跟向上 ,将足垫稳 ,在压痛最明显处快速进刀 ,刀口线与跟腱走行方向平行并与足纵轴垂直 ,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呈 60度角 ,当针刀抵达跟…  相似文献   

20.
陈维善 《浙江医学》1991,13(3):33-36
膝前痛是以髌股关节区疼痛伴压痛和摩擦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及40岁以上的中老年。自从Büdingcr首次报道髌骨软骨软化龟裂引起膝前痛以来,软骨病变一直成为这类病例的诊断焦点,特别是青少年膝前痛,几乎都归咎于髌骨软骨软化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发现有症状者不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