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孟娟  张敏  刘芹 《环球中医药》2013,(Z1):113-114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的64%(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钴胺与依帕司他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0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85亿,而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占60%~90%,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依帕司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选取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54例,随机、双盲分人依帕司他组和腺苷钻胺组,在血糖控制的前提下,采用除原发病治疗药物外单独给予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口服3个月,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和两组平行对照数据。结果两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从总体上有改善,治疗前、中、后神经症状和体征总体情况比较的P值均小于0.01,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依帕司他组有45.16%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明显改善,有41.95%的患者神经病变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在改善外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依帕司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其他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弥可保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给予弥可保加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应用弥可保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治疗组正中神经、胫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DPN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与丹红注射液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DPN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讨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PN患者,依帕司他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2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和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 %)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病情症状。  相似文献   

7.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针100 mg及维生素B12针500μg分别肌内注射,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取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和SNCV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以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65例有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人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伊衡50mg/次,每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甲钴胺片一次O.5mg,一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结果:对照组体征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53.4%,治疗组总效率为84.5%。在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H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90-1891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良好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依帕司他口服,同时服用木丹颗粒,对照组仅服用依帕司他,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症状综合积分(TSS)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临床症状及T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腺苷钴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58.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津力达颗粒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糖通痹汤联用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降糖通痹汤;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血糖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50rag/次,口服,每日三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250m1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1%,两组比较P〈O.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无显著差异(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于治疗前比较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P〈O.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用依帕司他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肌氨肽苷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血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9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肌氨肽苷和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DPN症状、体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红细胞AR活性及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AR活性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氨肽联合依帕司他能明显抑制红细胞AR活性,提高NO水平,明显改善DPN症状及体征,提高四肢感觉神经使导速度,且疗效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使用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治疗DPN安全有效,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依帕司他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降糖、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并给予依帕司他50mg tid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煎剂口服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血糖、血流变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依帕司他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高辉  陈正汉 《新中医》2022,54(13):65-6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48例。2组予饮食调整、适当运动锻炼和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西医组加服依帕司他片,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通络汤,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MDNS)评分。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西医组8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降低(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中西医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DPN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治疗,更能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12,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V与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V与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