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具有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其对机体的治疗机制也各异.肺血流因压力最低,在肺内、肺外因素引起感染时,大量细菌入血引起脓毒症,全身血液最易到达肺组织,对肺组织的损伤也是最重的.此过程中肺血管内皮细胞首当其冲,加之其处于机体氧浓度最高的部位,氧化损伤也是最重的,导致脓毒症过程中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多,后续...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复方制剂、针灸治疗等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释放、恢复纤溶系统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受伤内皮功能失调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4.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血管内皮细胞(VECs)就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并已对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有了许多新信息和发现。血管生物学家们认为,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内皮细胞构成了血液的“容器”犤1,2犦。另外,VECs被认为是一个多功能界面犤3犦。从解剖学上来讲,内皮细胞构成了将血管内物质与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分开的物理界面。从生物角度来讲,这一界面维持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功能,在一系列病理生理平衡中起着中枢性作用犤4,5犦。研究表明高龄、吸烟、缺氧、缺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都可导致VECs…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VEC)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是血液与血管壁组织之间的天然屏障,不但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状态、调节血管内外物质交换,而且是人体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主要为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协调血管舒张因子及收缩因子之间的平衡;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性;防止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粘附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发病机制是血管内皮损伤,而在内皮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从5个方面综述目前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不仅是血流和血管壁之间的机械屏障,而且是高度活化的、功能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多种理化因素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成为血管性疾病产生的关键环节,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保护VEC的作用,现将近年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始动环节并贯穿其全过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冠心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中医药治疗以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该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汤剂、中成药等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疗法均可有效防治内皮功能紊乱,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VECs)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不但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天然屏障,而且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可产生和分泌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管舒缩等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氧、衰老、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VECs受损,如何保护VECs功能,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展,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祖国医学研究发现,不少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对VECs损伤有防治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综述中医药保护高血压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从炎症、氧化应激、免疫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同型半胱氨酸、内皮微颗粒等多个方面阐述内皮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医药对高血压内皮功能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细胞焦亡等多种形式,拥有独特的生化、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缺血条件下调控RCD可促进细胞生存、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延缓V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化学药治疗VCI主要对改善血管风险因素及对发展到痴呆阶段后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使用临床已成熟的药物较多,用药安全,但药效一般,对神经细胞的RCD调控较少。临床上也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VCI,疗效较好,但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其与RCD的关系也缺少相关总结。综述VCI中铁死亡、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等不同形式RCD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RCD的调控、对VCI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探索临床VCI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综述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在近几年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研究文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目前对肝硬化腹水及其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以及辨证施治和其他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了解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肺心病肺动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演变机制。方法:随机纳入2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兼痰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日一剂口服,疗程2周,以ET-1、NO、血液流变学为观察指标。结果:经t检验统计分析,肺动脉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组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NO、红细胞压积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相关分析ET-1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NO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中药复方有助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缓解,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改善血流变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VEGF)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探讨VEG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揭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手术前至床边辨证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毒结三证型胃癌104例和对照组浅表性胃炎30例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在各个证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7%(85/104),对照组无VEGF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VEGF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3)胃癌不同证型之间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胃不和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肝胃不和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VEGF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VEGF差异表达在不同证型转移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可能存在差异。VEGF是胃癌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的相关基因。(3)VEGF高表达与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胃癌的转移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胃癌邪实越明显,其浸润转移的机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对近几年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文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以及辨证施治和其他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了解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最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欠缺及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然多位中医专家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既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并通过辨证论治使患者从临床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从中药对VEC屏障作用的影响、中药的抗氧化作用与VEC损伤、中药对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和释放的影响、中药对凝血和纤溶作用的影响、中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等概述中药对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