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固醇肉芽肿形成的机理,报告2例发生于上颌窦的胆固醇肉芽肿。该病的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严重者可引起骨质破坏。其病因可能源于上颌窦窦口阻塞、粘膜息肉样病变内部出血或上颌窦囊肿瘤壁内胆固醇沉积。文献复习表明:窦腔通气不良,长期的炎症渗出或出血可导致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治疗主要是行上颌窦根治术,以达到永久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伴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指导手术证实的双侧巨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在MRIT1、T2加权橡上的高信号及不增强或仅轻微周边增强,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颞骨气房引流通畅是治愈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 granuloma,CG)是局部组织的一种异物反应,是一种内含胆固醇结晶和巨细胞的肉芽组织。该病最先由Mannasse于1917年描述,直到1949年Ranger再次报道时才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注意。随着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该病认识也逐渐加深。现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伴发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起骨壁广泛破坏的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引起上颌窦骨壁广泛破坏的胆固醇肉芽肿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胆固醇肉芽肿是肉芽组织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乳突及颞骨的气房,但发生于上颌窦者少见.结论此病的病因可能是上颌窦口阻塞,窦腔内出血或渗出致胆固醇在窦腔内或囊肿内沉积.确诊需依靠病理,建立永久的窦口鼻道通气可根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1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胆脂瘤型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8例,分泌性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4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蓝鼓膜)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而痊愈,术中见三种不同的中耳炎疾病均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病变,肉芽肿大多位于中耳乳突腔、鼓室入口、上鼓室、鼓室窦等处。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与各种中耳慢性疾病并存,病变可广泛存在于中耳各部,治疗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守琴  程继龙 《耳鼻咽喉》1996,3(3):135-137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道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近五年在我院就诊的57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及其比值,同时以57例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通过术后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排除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APOB/APOA1水平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G、HDL、APOB及HDL/APOB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C、LDL是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主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水平高于非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水平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 ,临床及影像学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可与多种中耳疾病同时存在 ,MRI检查 T1 W与 T2 W皆为高信号。结论 :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为中耳的其它疾病如胆脂瘤、硬化灶等导致的通气受阻 ,仅凭 CT及临床体征不能区别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 ,MRI对本病诊断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岩尖胆脂瘤及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尖胆脂瘤及胆固醇肉芽肿虽不常见,但病变部位深在,病理隐匿,往往在附近颅内或颞内结构受到侵犯时才出现症状,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加以认识,以求正确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或称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是发生于鼓室、鼓窦或乳突的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 1992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 11例 12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 ,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对其病因、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等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例 ( 12耳 )患者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10 5 0岁 ,平均 2 6.4岁。病程 15d2 0年 ,平均 2年 10个月 ,<1年者 7例。 4例于 10 2 0年前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均干耳 10年以上 ;5例 ( 5耳 )无明显诱因 ;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 ,其中 1例鼓膜置管后感染 ,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鸣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鸣、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12.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气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13.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 MECG)常并存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 ,尤其常与胆脂瘤型中耳炎及骨疡型中耳炎共存。其病因通常认为与含气腔通气受阻、腔内出血及引流障碍等因素有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形成是否与炎症因素有关 ,其作用机制如何 ,均尚不清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 1 )在许多炎症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检测 ICAM- 1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中的表达与分布 ,借以探讨其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选择近 3年来我科行中耳乳突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咽隐窝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报道一例左侧颞骨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经咽隐窝入路治疗的方法,并回顾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例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耳闷、耳鸣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随访10月无复发。结论经咽隐窝入路手术是治疗胆固醇肉芽肿可供选择的一种新方法,可简单迅速直达病变,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各型中耳炎关系密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将近年来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各型中耳炎关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0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除不同的程度的听力下降外,皆有耳溢然,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8例;均有鼓膜穿孔,其中松弛部穿孔10例。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15例皆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 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是指具有完整鼓膜的中耳慢性炎症,中耳内存在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由于无鼓膜穿孔和耳流脓病史,病变发展隐匿,患者忽视未及时就诊,临床上常常漏诊。疾病进一步发展常引起听力下降。为了提高对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认识,对我科收治的23例(27耳)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上颌窦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病理诊断为鼻窦胆固醇肉芽肿,随访2个月~1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本病病因为高血脂症,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确诊需要病理检查,治疗上应对高脂血症进行干预与治疗,手术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并发乳突囊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常并发粘连性中耳炎,听骨坏死,胆固醇肉芽肿等,发生乳突囊肿极为罕见,我科近遇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慢性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20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胆固醇肉芽肿的病理分型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