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股动脉入路行可脱球囊栓塞TCCF瘘口的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行可脱球囊栓塞,其中1例栓塞球囊2枚后均泄漏,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而均栓塞颈内动脉,成功治愈。结论 血管内可脱球囊栓塞是临床治疗TCCF的首选有效方法,必要时颈内动脉闭塞也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对16例TCCF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瘘口一次性完全闭塞,瘘口部颈内动脉闭塞4例,其中1例球囊早脱。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创伤小、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舒航  曾少建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903-190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23例TCC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中21例采用可脱性球囊,2例采用弹簧圈.全部病例治愈,21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2例闭塞载瘤动脉.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代CF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较理想方法,特别是经颈内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既闭塞瘘口,又能保持颈内动脉通畅,常常作为首选方法。现将作者1999-2002运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失败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lXlOLI$fistula,TCCF)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TCCF患者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疗成功:18例瘘口完全闭塞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5.7%;3例球囊闭塞瘘口的同时永久闭塞患侧颈内动脉。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术后脑缺血1例,高灌注2例,术中脑血管痉挛l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瘘口无再通。结论可脱性球囊治疗TCCF创伤小、疗效较可靠.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DSA监视下 ,采用法国Balt公司的同轴可脱性球囊技术 ,对 12例CCF患者进行了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 一次完全性地栓塞了颈内动脉瘘口 ,又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 ,大脑前、中动脉显示清晰者 11例 ,占 92 % ;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结论 采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最好方法 ,其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疗效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采用Magic-BDTE球囊导管和带标记乳胶球囊,在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在球囊内注入适量等渗非离子造影剂闭塞瘘口。结果:6例全部治愈,均1次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100%,无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在栓塞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的适应症和方法。方法 对12例术中使用GDC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瘘口完全闭塞 ,复查无复发 ,仅 1例 1 5a后复查发现颈外动脉分支海绵窦瘘 ,用液体弹簧圈栓塞。 2例大部分栓塞 ,复查瘘口缩小继而闭塞。结论 应用GDC可大大提高TCCF的致密填塞率 ,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弥补可脱性球囊的不足 ,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可脱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结果7例CCF栓塞均获成功,其中7例栓塞后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24h后复发再栓塞后成功,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CF的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是CCF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 (其中 1例合并假性动脉瘤 )全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检查确诊 ,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治疗 ,结果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3例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1例球囊进入瘘口困难 ,行闭塞瘘口的同时栓塞同侧颈内动脉 ;另 1例合并假性动脉瘤患者在瘘口成功闭塞后被迫闭塞颈内动脉。 3例随访 6~ 18个月 ,无复发。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已成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成功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的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急症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共12例急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可脱性球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2例成功栓塞,保持颈内动脉通畅9例,术后鼻出血、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症状均消失,术后3d复发1例,第二次手术再次放入一枚球囊治愈,术后视力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手术越早改善越明显。结论合并有大量鼻腔出血、视力急剧恶化及脑皮层引流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急症手术治疗的指征,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凭借其快捷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目前仍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漏(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患者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6例TCCF患者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 16例患者均1次性栓塞治疗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2d出现视物不清,遵医嘱进一步治疗,带药出院。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TCCF的治疗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8例TCCF患者行介入手术过程中予充分的心理准备、眼部护理、围手术期病情的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栓塞,突眼、血管杂音等症状出现缓解,其中1例术中出现球囊破裂予弹簧栓再栓塞瘘口,2例出现血管痉挛及时处理缓解,2例术后出现再灌注综合征经降压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介入栓塞是TCCF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加强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3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方法。其中外伤性25例,自发性5例,前者均行可脱性球囊、微弹簧圈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5%,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充血、突眼完全消失。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用保守疗法,但较重的或保守治疗失败者,常需要血管内栓塞治疗。本文对各种疗法做了讨论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和评价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球囊栓塞疗效。方法对12例TCCF患者采用TCD检测颅底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声频特征。结果治疗前双侧虹吸部血流不对称,血流速度增快,PI减低,频谱内部分布紊乱伴明显杂音,眼上静脉血流逆返。球囊栓塞后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TCD能够提供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是检测介入治疗后TCCF是否完全栓塞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颈内动脉通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经静脉入路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的8例外伤性TCCF,所有病例经动脉入路球囊闭塞瘘口失败,后接受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术后3~18个月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5例单纯经静脉入路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经动脉入路植入可脱球囊联合经静脉入路栓塞完全闭塞瘘口,治愈率为87.5%;1例经静脉入路栓塞后遗留海绵窦内假性动脉瘤,3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术中均未出现远端脑栓塞、脑出血症状,2例患者新发外展神经麻痹,术后2~6个月症状逐步改善并最终消失;术后3~18个月随访造影7例瘘口完全闭塞颈内动脉通畅,1例瘘口消失,同侧颈内动脉闭塞;同时所有病例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均消失。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为保留颈内动脉,可作为难治性TCCF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和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 使用TCD检测25例有颅内杂音、突眼及其他存在海绵窦瘘的高危原因的颅脑外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栓塞术中TCD监测评价脑血流状态的变化和栓塞的效果,并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用DSA检查未见脑血管异常的18例患者的TCD资料为对照。结果 TCD检测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的高流速低阻力频谱,大脑中、前动脉的低流速低阻力频谱以及眼上静脉异常频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术中TCD监测可实时准确地评估栓塞是否成功。结论 TCD检测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指导治疗、术中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准确和可重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颅底骨折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发生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颅底骨折后动脉海绵窦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9年至2005年经血管造影证实的TCCF在不同类型颅底骨折中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功能障碍组"和"非功能障碍组",对TCCF预后相关的因素以及改善预后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312名颅底骨折患者中,有3.8%的患者发生TCCF,其中前、中、后颅底骨折的发牛率分别是2.4%,8.3%和1.7%.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栓塞次数、发病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时间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颅底骨折,尤其是横位或者斜位的中颅窝骨折并发TCCF的可能相对较高,头面部外伤致中颅窝骨折后的患者需要及时检查以早期诊断TCCF或是避免漏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钨丝螺旋圈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和栓塞前后TCD监测的价值。方法:在神经安定麻醉下经右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证实后,微导管进入瘘口内,用2~4cm长钨丝螺旋圈栓塞至自觉血管杂音消失,海绵窦不再显影时结束操作,并于栓塞前后应用TCD监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23例1次成功,1例2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栓塞前患侧ICA流速增加,MCA、ACA流速降低(1例ACA信号翻转),压闭患侧颈内动脉后,所有ACA血流信号翻转,PCA血流增快,提示脑底动脉环功能良好。栓塞后患侧ICA流速降低,而ACA和MCA流速加快,提示瘘口消失,脑供血改善。结论:国产钨丝螺旋圈价格低廉,易操作,且颈动脉通畅率高,可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栓塞材料。栓塞前应用TCD监测可粗略估计瘘口大小及侧枝循环情况,栓塞后可作为评价疗效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