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郑氏正骨手法、小夹板及中立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36例,骨折分型为AO C型,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7周.治疗期问辅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中药口服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8例,良12例,可6例.结论 郑氏正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及其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所带来的痛苦,在达到较好疗效的同时又减少了医疗费用投入. 相似文献
2.
3.
4.
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有效途径。[方法]对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24例的临床特征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采用腕关节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91.67%。[结论]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并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观察的桡骨远端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X线片示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并结合外敷、内服中药等方法.结果 38例患者平均随访一年,依据疗效评价标准,优33例,良5例.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外敷,内服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方法 简单,费用少,疗效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治疗了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AO分类:C2型13例,C3型23例,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2个月).手术后6个月,测量腕关节影像学指标,采用Sarmiento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腕关节桡骨高度和桡偏角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掌倾角显著小于对侧正常腕关节(P<0.05).Sarmiento功能评分:优10例,良21例,一般5例,优良率86.1%:复位评分:优11例,良18例,一般7例,优良率80.6%.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恢复腕关节的功能.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保守治疗(300例)和手术治疗(2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320例病例进行分析。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6周;掌倾角平均9°(-2°~25°),尺偏角平均21°(13°~24°);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和疗效:优204例,良64例,可32例,差10例。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腕骨骨折.约占所有骨折6.7%-11%,多见于老年人不慎摔倒时手掌撑地所致.根据其受伤机制可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涉及关节面和桡骨关节脱位的Barton骨折。大部分病人手法复位可达到满意效果。但对于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较难.多采取手术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闭合复位后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闭合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位评分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4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观察组患者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40.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达到满意复位和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了11例桡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行急诊手术,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解剖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腕骨骨折,约占所有骨折6.7% ̄11%[1],多见于老年人不慎摔倒时手掌撑地所致,根据其受伤机制可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涉及关节面和桡骨关节脱位的Barton骨折。大部分病人手法复位可达到满意效果,但对于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较难,多采取手术治疗。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4例,女12例,1例年龄32岁,其他15例年龄在54 ̄70岁之间。根据Lidstrom分类标准分类,Ⅲ度10例,IV6例;根据关节面情况分节,所有16例皆为Ⅲ级。所有患者皆采取解剖性钢板固定。1.2手术方法患者行臂丛麻醉,上气囊止血带。切口采取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按AO原则分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10例采用小切口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A32例,B22例,C12例,C22例,C32例。B组8例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斜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BI2例,B22例,C12例,C22例。C组10例可注射CPC(磷酸钙骨水泥)微创注射填充骨缺损联合外固定支架维持牵引固定,B12例,B22例,B32例,C12例,c21例,c31例。D组32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其中A32例,B15例,B26例,B35例,c114例。结果按Shea评定法评估,A组优7例,良1例,中2例,优良率80%(8/10);B组优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7.5%(7/8);C组优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0%(9/10);D组(非手术组)优12例,良8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为62.5%(20/32)。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非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根据AO分类的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可根据骨折的类型不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25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非手术组10例,随访4~12月,平均6个月,无1例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 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0%。手术组15例。随访5~16月,平均7.5个月,2例外固定架固定病例感染,未发生骨髓炎,经换药好转,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 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①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②非手术治疗对部分此类骨折也可达到满意疗效,疗效是否满意关键是要把握好整复标准。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多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7月,收治并用手法整复、中药熏洗治疗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6~69岁,平均41岁。右侧53例,左侧9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21例,车祸跌倒30例,走路滑倒7例,楼梯跌倒4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锁定加压钢板、克氏针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1例35侧,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6个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侧,良14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91.4%.伤口延迟愈合4例,术后正中神经压迫症状2侧.结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克氏针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的进行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手法复位石膏牵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配合石膏牵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病人,平均年龄48.5岁,均为外伤性新鲜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牵引,持续牵引3~4周,去除石膏牵引,夹板外固定2~3周,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42例中随访40例,随访平均时间8.1个月.根据折端对位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判定,优良率95.24%.结论:方法通过石膏牵引的柔和持续牵引力维持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尺偏角.不增加患者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