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1);其中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2.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9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PA组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各38例。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当天和化疗结束后,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ICC组,QLICP-BR生活质量评分优于PI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与PICC均有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但VPA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低于PICC,生活质量高于PICC,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理想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观察组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1),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中,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可显著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降低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调管次数。  相似文献   

5.
郭亮  高竹林  李灵 《护理学杂志》2021,36(14):52-54
目的 探讨惯用手、非惯用手留置PICC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1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非惯用手置管组(47例)和惯用手置管组(44例).于置管后7 d、1个月、2个月、3个月应用置管后患者舒适度评价量表和置管后并发症量表评价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非惯用手置管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惯用手置管组;置管后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惯用手置管组(P<0.05,P<0.01).结论 惯用手留置PICC会降低患者舒适度,增加置管后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置管操作者在选择PICC置管穿刺部位时,在两侧上肢均无置管禁忌时,可考虑顺应患者的生活习惯,遵循其意愿选择非惯用手置管.  相似文献   

6.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林珊  王萌  张国莉 《护理学杂志》2020,35(15):43-45+79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7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84例和观察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上肢运动。结果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具有显著性,置管后28 d内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上肢运动有利于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降低静脉血栓和导管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在判断PICC置管异位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置入PICC,置管后行X线摄片判断导管位置;观察组置管后根据呼吸运动观察PICC导管水柱的波动以判断置管后有无异位,并据此调整导管位置。结果置管后X线摄片显示,对照组PICC置管异位率为10.5%,观察组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PICC置管后行呼吸运动致导管水柱波动,可间接反映导管异位情况;根据导管水柱波动调整导管位置可显著降低导管异位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致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置管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结果 对照组肿胀发生率22.0%,观察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4周与置管初始置入导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指导PICC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渗血及导管脱出或进入,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方法将160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举臂组在送管时采用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偏头组采用偏头法联合指压法。比较两组置管时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举臂组置管时颈部静脉异位率显著低于偏头组(P0.05)。结论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较偏头法联合指压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