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肝病血清瘦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情况,选择慢性肝炎17例,脂肪肝、肝硬化、正常对照各21例,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脂肪含量(%Fat),血清瘦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LISA)的方法测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肝炎组、脂肪肝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无关;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上述说明瘦素与多数慢性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清肉碱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血清肉碱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肉碱治疗肝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循环法检测2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2例肾功能正常及9例肾功能异常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肉碱水平,并分别与40名正常人的检测值比较。结果血清游离肉碱:正常人为(48.3±10.2)μ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35.2±13.2)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36.5±9.9)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肾功能正常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45.0±11.0)μmol/L,比正常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肾功能异常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83.6±50.4)μmol/L,比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肝病患者可发生肉碱代谢异常,肝脏疾病是导致继发性肉碱缺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348-235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 UA)/肌酐(Cr)比值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97例NAFLD患者(NAFLD组),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n=33)、中度(n=31)、重度(n=33) 3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6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S)、ALT、AST、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GGT、s UA、s Cr、s UA/Cr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ALT、AST、TG、GGT、s UA、s UA/C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4.881、Z=-4.616、Z=-4.221、Z=-3.563、t=12.974、t=10.710,P值均0.05),而HDL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682,P 0.05)。NAFLD的脂肪肝严重程度(轻中重)与ALT、TC、LDL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1、0.272、0.253,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 UA/Cr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5,95%CI:1.162~3.060,P 0.05)。结论 s UA/Cr与NAFLD具有显著相关性,是NAFL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通过监测s UA/Cr的水平来预测NAFLD的发生,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Li BQ  Yang LJ  Hu DY  Wu C  Xu CB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44-547
目的评估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因AMI住院患者共340例,分为肌酐正常组269例,高肌酐组71例,随诊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30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3、0.031、0.000、0.001),30d病死率(32.39%比4.83%,P=0.000)、住院病死率(35.21%比5.20%,P=0.000)、1年病死率(43.66%比11.15%,P=0.000)都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91,95%CI2.149~9.808,P=0.000),也是AMI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36,95%CI2.264~6.845,P=0.000)。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30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清肌酐水平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前瞻性观察血清肌酐水平与冠状动脉 (冠脉 )和 (或 )肾动脉支架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5 6例血清肌酐≥ 115 μmol/L患者为Ⅰ组 ,112例血清肌酐正常患者为Ⅱ组 ,对两组的临床情况、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并随访期心脏事件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中高血压、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和严重肾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两组的冠脉和肾动脉支架术成功率相似。随访期 (平均 2 9.1个月± 8.5个月 )中 ,Ⅰ组死亡 ( 8例比 4例 )、慢性心力衰竭 ( 12例比 10例 )及总心脏事件发生率 ( 3 9.2 %比 14 .3 % )均显著高于Ⅱ组。但两组的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和肾功能恶化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清肌酐增高时 ,通常冠脉病变严重 ,但肾功能不全并不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用 Yamamoto 报道的柱酶联免疫测定法,对130例各类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0例,暴发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0例,肝内郁胆10例,肝外郁胆10例,酒精性肝病10例)及随机选择的30个健康供血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A(slgA)检测。同时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GOT、GPT、ALP、亮氨酸氨肽酶(LA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及用 Tri-partigen-IgA 板的单向辐射免疫测定血清总 IgA 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7.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是外分泌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对肝、胆系统和消化道局部免疫具有重要作用.曾有报导肝病时SIgA升高,但所用的方法多数对SIgA无特异性.作者用对SIgA特异而敏感的酶免疫柱层析测定各种肝病患者血清SIgA,以澄清SIgA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与若干常用的生化参数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李晨  王慧芬  闫伟伟 《肝脏》2008,13(5):396-397
为探讨慢性肝痫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172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诊断肝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2例正常人和各种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简称HA)含量,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4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急性肝炎23例;慢迁肝15例;肝硬变21例;肝癌13例。各种肝病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 1.2 方法 采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及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的透明质酸放免药盒进行检测。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肌酐(Cr)浓度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因内源性产生Cr的速率几乎恒定,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用血尿素氮(BUN)浓度反映GFR则准确性较差,因尿素产生速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均波动很大。在肾功能恶化时,血中尿素和Cr浓度同时升高,其尿素与Cr比例一般约为10:1。当BUN浓度与血清Cr浓度不成比例升高时,一般认为血清Cr反映GFR,而BUN过度升高是由肾外因素引起,如尿素产生增加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在某些患者。尤其伴有低GFR者,肾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肌酐(SCr)水平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康复组49例,并发症组23例,死亡组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不同时刻的APACHEⅡ评分和Scr水平高于并发症组及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各组患者入院1 d的Scr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并发症组和康复组入院3~7 d的Scr明显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SBP、CRP、SCr和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高危人群在糖耐量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GR)和新诊断DM状态下血尿酸(SUA)水平及其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验证在DM人群中SUA水平下降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相关的科学假设。方法对822例行糖耐量筛查患者按照糖代谢状态分成7组,比较SUA和Ccr的变化;用线性回归分析SUA和Ccr的变化趋势。结果(1)性别、BMI、TG、HbA1C和Ccr是影响SUA的独立因素。(2)IGR患者的SUA较NGT者高,DM患者的SUA较IGR患者低(P<0.01),且低于NGT。而DM组的Ccr高于IGR组和NGT组(P<0.01)。(3)当FPG<7.0mmol/L时,SUA水平与FPG的升高不相关,当FPG≥7.0mmol/L时,随着FPG的升高,SUA明显下降(P<0.01);而Ccr在FPG≥6.0mmol/L时显著升高,在一定的范围内与FPG正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肯定了先前报道的在中国新诊断T2DM人群中SUA降低的现象,并提示GFR的增高可能是导致该人群SUA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CHE检测,并对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胆固醇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最低,并与Child-PughA级和B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chemer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并从该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同期糖耐量试验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chemerin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空腹血清chemerin水平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chemerin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79.71±10.36)nmol/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62.43±11.92)nmol/ml;t=8.308,P0.001]。空腹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I、WHR、Hb A1C、HOMA-IR和TG呈正相关(r=0.382、0.492、0.442、0.590、0.295,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14,P=0.003)。以chemerin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 A1C、Lg HOMA-IR和WHR为空腹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NAFL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增高,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腰臀比是影响chemerin的关键指标,提示chemerin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肝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109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74例,女35例;年龄18~76岁。其中慢迁肝(PH)35例,慢活肝(CAH)28例,肝硬化(HCL)3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后肾功能的变化,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对比剂肾病(CIN)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检查及治疗的患者306例,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分别比较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 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 CIN的发生率为5.2%,CIN组平均年龄较非CIN组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Cys C水平于术后24 h升高,而Scr水平无明显变化,于48 h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Cys C在早期诊断冠脉介入诊疗相关肾功功损害中较Scr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与CRT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33例(SCr≤1.0 mg/dl),Ⅱ组:35例(1.0 mg/dl0.05)。④LVEDD:Ⅰ组术后6,12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Ⅱ组和Ⅲ组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⑤LVEF:Ⅰ组和Ⅱ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后LVEF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术前SCr水平可影响CRT的疗效,术前SCr水平越高,术后患者临床及心功能指标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病类型及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3例入院时SF升高的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络合法测定血清铁(SI),分析SF、SI与肝功能炎症指标相关性,及SF、SI在不同类型肝病、不同程度肝脏炎症患者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SF、SI与ALT、AST均呈正相关(P均<0.01),SF与ALB呈负相关(P<0.01)。SF水平在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中依次升高(χ2=13.551,P<0.01),ALT、AST的升高程度同SF一致;SI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在急性肝炎与肝衰竭中的升高水平较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明显;SI在肝癌患者表达量最低,其余四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与肝脏炎症程度正相关,在丙肝及肝衰竭患者中,SF比ALT、AST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螺杆菌抗体(抗H.hepaticus-IgG)相对抗体活性(RAA)以及螺杆菌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CLD)76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2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2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8例和慢性酒精性肝病16例)、健康献血者80名以及体检人群80名,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吸收试验前后血清中抗H.hepaticus-IgG相对抗体活性。结果 CLD患者抗H.hepaticus-IgG抗体的RAA明显高于献血者和普通人群组(P<0.001);CLD患者和普通体检人群抗H.pylori-IgG抗体的RAA平均值明显高于献血者(P<0.001);CLD患者中除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患者抗H.hepaticus-IgG抗体的相对抗体活性反应均明显增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hepaticus-IgG抗体的RAA值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01),吸收试验前后抗H.hepaticus-IgG抗体的RAA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H.hepaticus和H.pylori的细胞表面蛋白具有较高的交叉反应,慢性肝病患者抗H.hepaticus-IgG抗体反应在吸收试验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