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6,(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择1992年7月~2013年5月21年间诊断的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头状癌占同期甲状腺癌的90.5%,男女比为1∶5.61,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肉眼检查肿瘤为灰白色疤痕样病灶或边界不清的肉红色结节或囊状腔隙内有颗粒状、乳头状突出物。镜下见74.4%的病例有乳头状结构,核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和核重叠现象,53.5%的病例见脉管内瘤栓,75.6%的病例有间质纤维增生,41.9%可见砂砾体。结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女性多于男性,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1)特征性的核;(2)浸润性生长;(3)间质纤维增生,砂砾体形成。典型病变不一定出现在每一个病例中,不能把某一个形态特点当做一成不变的真理,需多要素综合分析判断,特别是要注意与良性乳头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首次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164例PTC患者(182个结节)的术前及随访资料,以RFA术后12个月消融灶未完全消失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消融灶未完全消失的影响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融灶未完全消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TC结节最大径(OR=1.16,95%CI=1.04~1.29,P=0.009)、钙化占比>2/3(OR=19.27,95%CI=4.02~92.28,P<0.001)是RFA术后12个月消融灶是否消失的影响因素。结论 伴有钙化的PTC可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当钙化占比≤2/3时与无钙化结节消融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RFA)是在超声引导下利用高频交变电流所释放出的能量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使病灶凝固坏死,进而消除病灶的一种热消融方法。RFA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肾癌、肺癌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等疾病的治疗中。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可能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目前RFA已经应用于PTC原发灶、PTC局部复发灶、PTC转移淋巴结及PTC远处转移的治疗当中。另外,在RFA治疗甲状腺疾病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本文通过阐述RFA、RFA在PTC中的应用及RFA的并发症,对RFA技术应用于PT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于医院手术切除并且提供给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个人情况,之后选择一些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进行对比。临床病理组织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性别、年龄、对于标本的观察以及光镋下诊断。所谓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指的就是CK19蛋白以及RET基因。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这组实验最大的癌灶的直径是3.5厘米,最小的直径是0.5里面。在这些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数患者都是最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且存在砂砾体以及微小乳头状癌。CK19以及RET在PTC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里面会展示出一定的差异。分析之后能够看出PTC女性是高于男性的,并且不容易出现滤泡型乳头状癌,CK19以及PTC能够当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甲... 相似文献
6.
7.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60%左右.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往往由于甲状腺其它疾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时发现,现将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滤泡型乳头状癌表现为甲状腺结节.17例中部分有完整包膜,部分无包膜或局部有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构成滤泡结构,滤泡不规则,不见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大,轮廓不规则,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可见.免疫组化可以表达CK19、Galectin-3、HBME-1.结论 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一个亚型,主要构成滤泡结构,不见乳头形成.可被分为包裹亚型与浸润亚型.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滤泡癌鉴别有一定困难,正确认识其细胞核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评估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1-2019.12兰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使用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术后甲状腺功能改变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使用颈部彩超观察消融灶大小、周边回声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一共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7.16±12.49)岁。术后24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24小时后即缓解;术后随访91.7%(22/24)的患者消融灶完全吸收,100%(24/24)的患者未见甲状腺内结节复发及转移。术后1月患者甲状腺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结节体积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显著缩小,3个月、12个月与术后1月相比均明显缩小(P<0.05),至随12个月访结束结节缩小率达到99.5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安全可行,为患者提供了替代手术切除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同期4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血流特点作为对照.结果 本组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34例,符合率91.9%(34/37);其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占86%(32/37),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占73.0%(27/37),砂粒样钙化占51.4%(19/37);Ⅲ型血流信号为主占70.3%(26/37),且血供以高速高阻力为特征,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颈部淋巴结肿大占43.2%(16/37).结论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5%~70%,女性约为男性的3倍[1].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情况下不难,但微小乳头状癌有时却容易被忽视.结合我院1996年5月~2008年12月确诊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了解,避免造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超声(US)、临床特征及其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TC及PTMC的患者350例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PTC组和PTMC组,其中将PTMC组分为最长径>5mm组和≤5mm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350例共发现412个结节,PTMC组259个,PTC组153个,其中最长径≤5mm为65例。结论 超声检查时PTMC患者和≤5mm患者偶然发生率高,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仔细评估结节的超声特征,对于可疑病例应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以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激光消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 年12 月-2016 年9 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 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并随访患者治疗后1、3、6、12 个月结节大小、回声及血流。结果 ①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9.15%,声音嘶哑发生率为21.28%,呛咳发生率为8.51%,颈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38%。②激光消融治疗后12 个月结节体积和直径低于治疗后1 个月,在治疗后12 个月中呈逐渐缩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治疗在随访治疗后12 个月的结节回声消失和血流信号消失的比率低于治疗后1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 个月之间比较,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激光消融具有安全性高、预后好、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的优点,可有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因此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患者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大滤泡型乳头状癌(M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2例甲状腺大滤泡型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无痛性包块,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肿瘤组织形态显示特殊的大滤泡(直径>250 μm)成分和普通滤泡成分混合存在,大滤泡占整个面积的50%以上,滤泡内胶质浓稠强嗜酸性,部分大滤泡显示乳头状癌细胞核特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TG、TTF-1、CK19、Gla-3、HBME-1.结论 甲状腺大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罕见组织学变型,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尤其须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巨滤泡腺瘤鉴别.免疫组化CK19、Gla-3及HBME-1有助于鉴别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macro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VPTC). Methods Review clinical data of 2 cases of MVPTC based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All the 2 patients were female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odular and slow-growing painless mass, whose border was clear. The tumors showed the unusual combination of macrofollicles(diameter>250 μm)and foci of the conventional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carcinoma. Macrofollicles occupied over 50%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the tumors. The colloid was dense and more eosinophilic than in adjacent normal follicles. Parts of the macrofollicular areas showed similar nu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PTC.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e tumor cells expressed TG, TTF-1,CK19, Gla-3, HBME-1. Conclusions MVPTC is a rare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hich likely to be confused with macrofollicular adenoma or nodular goiter.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CK19, Gla-3 and HBME-1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is subtype.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与鉴别陈丽河南省中医院(450002)1临床资料1986年至1996年收集我院及外院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16例,现报告如下。2病理检查2.1肉眼观大体均为灰白色结节,质较硬,无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有微囊形成,灶状出血及坏死。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