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3例153幅钡灌肠X线照片测量结果及有关解剖学资料显示,①升、降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其后面有结缔组织附着腹腔后外侧壁,体表投影位置相对固定,个体差异亦不大,脐水平腋后线腰部是安放表面电板引导升、降结肠肠电的适宜位置;②乙状结肠中段以下肠管常复杂绕曲,而乙状结肠起始部邻近肠段则少有绕曲、位置变异较小,左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连线中外l/3交点垂线内侧约4.4cm处适宜安放电极引导体表乙状结肠肠电;③横结肠活动度大,位置高度因人而异,本组受检者横结肠在正中线上偏高偏低最大相差达23cm;因而,未以适当方法确认横结肠实际投影位置时,不宜在腹壁随意固定电极引导横结肠肠电。  相似文献   

2.
53例153幅钡灌肠X线照片测量结果及有关解剖学资料显示:①升、降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其后面有结缔组织附着腹腔后外侧壁,体表投影位置相对固定,个体差异亦不大,脐水平腋后线腰部是安放表面电极引导升,降结肠肠电的适宜位置;②乙状结肠中段以下肠管常复杂绕曲,而乙状结肠起始部邻近肠段则少有绕曲、位置变异较小,左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连线中外1/3交点垂线内侧约4.4cm处适宜安放电极引导体表乙状结肠肠电;③横结肠活动度大,位置高度因人而异,本组受检者横结肠在正中线上偏高偏低最大相差达23cm;因而,未以适当方法确认横结肠实际投影位置时,不宜在腹壁随意固定电极引导横结肠肠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surfac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SGRT)在乳腺癌保乳放疗患者日常摆位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以ELEKTA infinity加速器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OSMS)摆位,前3次治疗均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验证,后续每周至少1次。记录OSMS摆位、CBCT配准和体表标记线对应的左右(ML)、头脚(SI)、前后(AP)的床值,分析OSMS与CBCT的差值(SG)和体表标记线与CBCT的差值(SM)之间的差异,并统计SG和SM的误差频值、SG摆位的旋转角度;用Bland-Altman法评估SG与CBCT的一致性;根据计划靶区外放公式MPTV=2.5Σ+0.7σ计算SG和SM的外扩边界。结果 SG在ML、SI、AP方向平移误差的中位数(0~0.1 cm)均小于SM(0~0.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在ML、SI、AP方向平...  相似文献   

4.
5.
传统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具有快速、便捷等特点,但有一定的失败率,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误穿颈内动脉、血肿及神经损伤等[1],尤其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有经验者穿刺颈内静脉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为4%~7%.对高危或预计穿刺困难的患者,在二维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加安全[2].本研究旨在比较二维B超引导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SGRT)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实施等中心双引导复位的可行性,评估新的复位模式相对于传统复位模式的误差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3日至2022年10月15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ELEKTA infinity加速器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不同复位方式分为模拟机复位组(模拟组)41例和双引导复位组(双引导组)40例。模拟组采用模拟机进行复位,首次用CBCT扫描并记录摆位误差;双引导组采用体表光学设备AlignRT引导摆位并联合CBCT进行等中心双引导复位,记录CBCT配准获取的摆位误差。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复位方式的胸壁靶区(CROI)的整体摆位误差、患侧锁骨头区域(SROI)的局部残余误差和复位时间,分析SGRT联合IGRT双引导复位的CBCT误差值分布的优点。【结果】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CROI区域的整体摆位误差(X/cm、Y/cm、Z/cm、Rx°、Ry°、Rz°)中,除了Ry、Rz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向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患侧SR...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疗效评价.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泡沫硬化剂注入畸形血管内治疗体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67例,共71个病灶,比较注射治疗前后病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的变化,多模态超声评估病灶畸形血管的改变,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愈率74.65%(53/71),部分治愈率14.08%(10/71);病情改善率7.04%(5/71);治疗无效率4.23%(3/71).多模态超声显示治疗后病灶畸形血管数目、血供、DPUS分级及微循环CEUS分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注射治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损伤1例(1.41%),注射后有局部胀痛9例(12.68%),其他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1)超声引导下畸形血管内注射泡沫硬化剂安全、高效、损伤小、治愈率高,易被患者接受.2)多模态超声评估泡沫硬化剂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疗效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超声引导下与单纯超声引导下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2012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收治的30例体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影像引导直接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的治疗资料。根据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将病例分成A、B 2组,A组为空洞型病灶,周围无重要血管神经。B组为扩张型病灶,病灶较深或毗邻重要神经血管及骨骼。A组共19例,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为25(6,32)岁,选择单纯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B组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为17(11,54)岁,采用DSA联合超声引导下治疗。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A组19例,3例治愈,10例明显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18/19),治愈率为15.79%(3/19),每例平均注射2.40次;B组11例,6例治愈,2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54.55%(6/11),每例平均注射1.37次。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给予局部冰敷、改善微循环、静滴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缓解。无肺栓塞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未发现肉眼血尿或血红蛋白尿。  结论  在影像引导下, 应用聚桂醇联合平阳霉素治疗体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病灶最大直径>5 cm的畸形静脉,使用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治疗,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体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术前根据肿瘤大小、粒子剂量、放射有效范围等,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最佳数量,术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粒子按计划植入预定部位,术后超声检查粒子植入部位及有无漏植.结果 腹股沟淋巴瘤4例,腮腺恶性肿瘤9例及甲状腺恶性肿瘤6例患者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19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体表恶性肿瘤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双线式体表定位引导下小骨窗开颅脑内小病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在CT片上设定入颅点及手术路径,测出入颅点至中线的体表弧线距离,手术路径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计算靶点所在平面与基线的距离。根据测算结果,分别划出靶点所在的轴位面及手术路径在体表的投影线。在双线引导下实施简易的立体定向手术。结果体表定位误差约4mm,手术路径定向误差约10°。17例脑内小病灶切除术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无任何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该方法简单,定位精确,损伤少,适用于颅内小病变的体表定位及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体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术前根据肿瘤大小、粒子剂量、放射有效范围等,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最佳数量,术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粒子按计划植入预定部位,术后超声检查粒子植入部位及有无漏植。结果腹股沟淋巴瘤4倒,腮腺恶性肿瘤9例及甲状腺恶性肿瘤6例患者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19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体袁恶性肿癌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临床表现、病理、家族性、辅助检查、治疗等几方面对体表血管脂肪瘤作一综述,为临床准确诊断、积极治疗、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探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进行肺穿刺活检的病例152例,随机分为A组(77例,采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穿刺)和B组(75例,常规穿刺法),比较2组首次进针成功率、CT扫描次数、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以评估2种手术方法效果。结果 2组均穿刺成功并取得标本,穿刺成功率均为100%。首次进针成功:A组64例,B组62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0.005,P=0.941);CT扫描次数超标:A组18例,B组54例,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36.030,P<0.05);诊断准确:A组70例,B组68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0.003,P=0.959);咯血:A组12例,B组9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0.410,P=0.522);气胸:A组10例,B组11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0.090,P=0.764);手术时间:A组平均(19.88±4.47) min,B组平均(32.23±4.95) min,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 CT引导肺穿刺术中应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指导CT引导肺穿刺术中穿刺角度的把握,减少术中CT扫描次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研究至今,尚未发现腧穴有特殊的独立结构,其立体范围不易确定,体表面积也难定论。关于腧穴的体表面积,古籍《小品方》谓艾炷底面积应三分,减此则不覆孔穴,不中经脉。此三分如按当时尺制约合0.6~0.8cm。现代研究发现穴位的电阻、电位变化区直径多数为几毫米,少数达1cm。刺激穴位后,循经痛阈改变带窄处0.5cm,宽处10cm以上,但有中心线。体表红外成像的研究,发现循经体表高温带较宽。循经冷光带的研究,表明带宽约1cm。穴位电解影像的研究,发现穴位直径约0.1~1.0cm。沿经发生的皮疹,多数宽约0.7~1cm,个别宽达3.5cm。触及的沿经皮下结节小如谷粒,大如梅核。现代穴位解剖定为直径1cm。产生针感的结构切片多取几毫米范围,但临床实际针刺刺激范围跨度略超过1cm。据此,提出腧穴的体表面积可暂定为0.1~1cm2,应有同身寸变化。中等体型者指趾端腧穴为0.1cm×0.1cm,其他宽阔部位最大为1cm×1cm。这是由经络、腧穴诸现象推断和从临床实用角度拟定的,可作为临床应用、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童的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 ,最常发生于头面、颈部 ,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 ,也可发生在粘膜及深部组织器官内。血管瘤的基本组织结构主要是由扩张增生的血管 ,或充满血液内壁衬覆以内皮细胞的间隙和腔窦所组成 ,并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间隔和支持结构。现将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血管瘤的分类1.1 毛细血管瘤 :由在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所构成。依临床所见形态的不同 ,又分为葡萄酒色斑和草莓状血管瘤两类。葡萄酒色斑表现为面积大小不等的病变 ,呈鲜红或暗红似红葡萄酒颜色的斑块 ,病变为单发或多发 ,不…  相似文献   

17.
艾青 《大家健康》2009,(9):34-34
即使你身边有“大三阳”、“小三阳”乙肝患者,但一般的接触,如握握手、同桌吃饭、面对面谈话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8.
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表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按其形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包括葡萄酒色斑和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蔓状动脉瘤(动、静脉瘘)以及混合型血管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电烙、冷冻、激光、放射、注射、栓塞、铜针、压迫、手术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1969年Scherlag将双极或多极导管经股静脉送入三尖瓣口希氏束处,应用高频、高增益放大器放大及走纸速度为100~200毫米/秒的记录仪进行记录,在心室激动前的P-R段内描绘出双相或三相的希氏束电波。通过七、八年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已取得很大进展,对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和判断预后;对某些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阐明提供了新的认识;对治疗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