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约占1%[1],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进展迅速,如不能及时明确病原体,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是一种精准诊断病原体的检测技术,能够快速从患者体液、病变组织中检测到病原体信息,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本研究通过4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文斌  陈晔 《中国现代医生》2023,60(18):140-142
本文报道1例高热肺炎患者经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仍无缓解。经完善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结果回报: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更换三代四环素(奥马环素)进行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且不良反应少。通过分析该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梅山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 8例患者均高热起病,伴其他临床特征如下:8例咳嗽、1例胸痛、4例肌肉酸痛、1例腹泻、1例呼吸困难、2例乏力;8例患者均有鸟类/家禽接触史:2例养鸽子,3例养鸡,1例养鹦鹉,1例运输家禽、1例邻居养鸽子;实验室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低钠血症;胸部CT示8例患者单肺病变居多且以下肺为主,主要胸部CT影像学表现是磨玻璃影、实变影、支气管空气征及细网格征;8例患者均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检测,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39~757条),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调整抗生素为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治疗后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鸟类/家禽接触史是重要诊断线索,对疑似患者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明确诊断,米诺环素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4.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血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而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衣原体肺炎的一种,属于非典型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在临床上较比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致病性强,因而临床快速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及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抢救鹦鹉热重症肺炎1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吴蕾  李敏哲  曹渊  巨清  吕行  陈洁  赵峰 《热带医学杂志》2023,(10):1386-1391
目的 分析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疾病早期诊断能力及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2022年1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方法确诊的1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仅2例有明确的鸟类或禽类接触史。所有患者均急性高热起病,10例伴呼吸道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7例。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沉均显著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影和/或实变影,可累及不同肺叶,但所有患者肺下叶均受累。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外周血mNGS检查确诊。经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单药或两药联合方案,13例患者均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高热伴胸部影像学异常应考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能,其快速精准诊断有赖于m NGS技术,早期靶向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徐欢  朱晓维  朱星星 《浙江医学》2021,43(12):1332-1334
目的探讨鹦鹉热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鹦鹉热肺炎患者均有明确禽类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次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可伴有Hb下降,降钙素原、CRP升高;均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胸部影像表现: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10例,可合并磨玻璃影、叶间裂牵拉、小叶间隔增厚,单侧肺累及8例,双侧肺累及3例;胸腔积液9例。11例患者给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早期、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少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以期提升临床相关学科领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要点,同时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最新诊疗进展予以系统性讨论。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中,男性10例(66.67%),女性5例(33.33%),年龄62(32~79)岁,禽类接触史14例(93.33%),基础疾病史8例(53.3%),转化为重症肺炎5例(33.33%)。15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正常8例(53.3%),WBC升高5例(33.3%),WBC减低2例(13.3%);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正常9例(60.0%),减低6例(4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NE)升高13例(86.7%);所有患者(100.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显著升高;13例(86.67%)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12例(80.0%)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11例(73.33%)肝功能异常;8例(53.33%)肾功能异常;6例(40.0%)凝血功能异常;13例(86.7%)电解质紊乱。此外,11例(73.33%)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血氧分压降低,8例(53.33%)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低于300 mmHg,4例(26.67%)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未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已完善经支气管镜检查,并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r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检出的病原体除鹦鹉热衣原体外,所有患者均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15例患者均已完善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影像学检查,单侧肺部实变7例(46.67%),双侧实变8例(53.33%);9例(60.0%)患者伴有胸腔积液,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多种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影、磨玻璃影、团块样实变影、反晕征、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等。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在确诊后均予规范抗感染治疗,其中5例重症肺炎患者中2例患者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日为13.9 d。本研究所有患者未见死亡,均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重症化,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予mNGS检测可精准确诊,早期予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邱晨辉  叶健 《浙江医学》2021,43(18):2030-2033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通过受感染的鸟类传播。由于病原学培养及血清学诊断困难,其误诊和漏诊时有发生,大规模流调也难以开展。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其中2例有病情快速进展,重症化趋势。均有禽类、鸟类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1例行高流量呼吸支持治疗,最终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3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本文提示病原学诊断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具有重要地位,而mNGS对于诊断这种少见复杂的感染性疾病是有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治效率并改善其预后.方法:收集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患者的感染指标、氧合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对比培养法、血清学方法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等病原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 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耶氏肺孢子菌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检验人员从形态学角度早发现、早诊断该罕见病原体。分析不同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实验室特点和应用价值,从而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某综合医院和常德市某综合医院的肺泡灌洗液标本检测结果,共检测到5例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不同染色下病原体形态学特征,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通过瑞-吉染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及包囊4例(80%),六胺银染色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80%),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检出肺孢子菌阳性5例(100%),5例患者的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和(1-3)-β-D-葡聚糖均升高。本研究5例患者中,4例应用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1例应用磺胺甲恶唑治疗。3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瑞-吉染色方法寻找肺孢子菌病原体简易快速,具有与六胺银染色同样的诊断价值,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宏基因测序可以进一步提高肺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的39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7%(35例)患者有禽类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92.3%,36例)、咳嗽(76.9%,30例)、肌肉酸痛(48.7%,19例)、头痛(38.5%,15例)等。实验室检查提示:76.9%白细胞数正常,76.9%淋巴细胞数下降,多伴有C-反应蛋白(100%)、降钙素原(97.4%)、白介素-6(95.8%)、白介素-10(95.8%)、谷丙转氨酶(74.4%)、谷草转氨酶(84.6%)升高。单因素分析提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升高(OR=4.899)对预测患者并发重症肺炎具有指导意义。53.6%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支气管镜下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多呈大叶性肺炎(61.5%)、气管充气征阳性(94.9%)。治疗上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13.
杨蕴毅  周正  齐景宪  王昱林 《重庆医学》2023,(11):1682-1687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助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9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7例患者有家禽类接触史,年龄为47~69岁,中位年龄为5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9例、咳嗽9例、乏力9例、呼吸困难7例、肌肉酸痛5例、头痛4例等,1例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白细胞计数正常4例、轻度升高5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9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9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9例,降钙素原(PCT)升高9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5例。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其中9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累及单侧肺叶6例、双侧肺叶3例、胸腔积液6例。9例患者均由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治疗上7例使用多西环素治疗、2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7例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其中3例使用西维来斯他纳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呼吸衰竭症状明显好转。9例患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有明显肺部症状、病情进展较快、经验性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10例)和非重症组(11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7±11.6)岁,均为急性起病,12例有禽类接触史。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秋冬季节。所有患者均有高热,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及乏力。重症组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脑钠肽前体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影像学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实变影及斑片影,周围伴有渗出,重症组患者中更易出现双肺受累、双侧胸腔积液、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治疗方面,11例患者单用四环素类药物,3例患者单用大环内酯类,2例患者单用呼吸喹诺酮类,5例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在其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2月住院的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中位数67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描述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mNGS病原学结果及治疗过程。 结果 9例中,4例发病前接触过鸟类或禽类。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叶斑片状实变影。所有患者均进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予多西环素单药或联用莫西沙星为基础的治疗,均痊愈。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但病情危重,对疑似病例应尽早完善mNGS检测,及时启动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饲养鹦鹉引起家庭聚集性鹦鹉热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鹦鹉热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胸部CT、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者来自2个家庭,均有病/死鹦鹉接触史,平均接触(21.5±4.1)d后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100.0%,6例)、乏力(83.3%,5例)、肌肉酸痛(66.7%,4例)、咽痛(66.7%,4例)、咳嗽(66.7%,4例)、头痛(33.3%,2例)、呕吐(33.3%,2例)、畏寒(33.3%,2例)等症状,患者均无呼吸困难。6例(100.0%)患者WBC、Hb和PLT均正常,4例(66.7%)患者CRP明显升高,3例(50.0%)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6例(100.0%)患者胸部CT均以斑片状阴影或团片状实变影为特征。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 NGS)诊断为鹦鹉热。患者接受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平均退热时间(2.2±0.7)d,平均住院时间(4.7±1.6)d,随访肺部CT病灶缩小或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取材方法标本的合格率、不同微生物检测技术结果阳性率有差异,探究不同取材方法及检测技术在重症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23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患者经鼻或气管插管留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病原检测等数据,对标本的合格率及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经鼻或者气管插管留痰标本合格率70%、病原菌生长41例(33.3%),肺泡灌洗液标本合格率92%、病原菌生长76例(61.8%)、肺泡灌洗液mNGS病原菌核酸片段检出107例(86.9%)。经抗感染、抗休克、器官支持等治疗后,115例患者治愈出院,8例死亡。结论:肺泡灌洗液mNGS可以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诊断阳性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机化性肺炎1例。并以“鹦鹉热衣原体”和“机化性肺炎”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psittacosis”或“Chlamydia psittaci”和“organizing pneumoni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结果 该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机化性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持续高热,外院给予喹诺酮治疗后病情仍进展,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测序检出鹦鹉热衣原体,并经冷冻肺活检病理示机化性肺炎,给予抗感染联合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患者最终好转出院。国内外有两篇报道,一篇文献报道1例严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疑发展为机化性肺炎,另一篇报道从病理学角度证实了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并发机化性肺炎。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在临床上易被漏诊,易发展为重症,可并发机化性肺炎,目前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考虑与宿主免疫力低下、特殊感染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经mNGS诊断的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有气管镜下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9)岁;住院时间(11~13)d;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其中有3例合并低氧血症;其伴随症状包括畏寒、寒战、乏力、头痛、咳嗽咳痰、肌肉酸痛、听力下降等。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计数基本无明显异常,炎性因子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偏高。肺部CT表现中,单侧病变较多,以右侧为著(3例);形态有肺部实变、磨玻璃影、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显示,5例患者BALF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肺组织活检病理示肺间质内纤维明显增生,部分纤维化,伴组织细胞反应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尽快明确诊断并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肺间质进一步受损最终导致肺功能恶化以及进展为重症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患儿,学龄前期50例(48.5%)及学龄期27例(26.2%)。②临床表现为咳嗽101例(98.1%),发热93例(90.3%),咳痰80例(77.7%),喘息20例(19.4%)。③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滴度均>1∶160;C-反应蛋白<8 mg/L 10例(9.7%),8~20 mg/L 18例(17.5%),20~40 mg/L 27例(26.2%),40~160 mg/L 40例(38.8%),>160 mg/L 8例(7.8%);血清人类疱疹病毒感染28例(37.8%);痰细菌培养示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15例(18.8%),肺炎克雷伯杆菌10例(12.5%),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2.5%)。④影像学检查示肺不张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右肺中叶29例(28.2%)、左肺下叶26例(25.2%),右肺下叶22例(21.4%)。⑤合并症主要为胸腔积液21例(20.4%),心肌损害19例(18.4%),肝功能损害16例(15.5%)。⑥82例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内膜炎82例(100.0%),痰液阻塞63例(76.8%),气道狭窄28例(34.1%)。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分类,53例(64.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3%,其中11例(13.4%)中性粒细胞>50%,23例(28.0%)巨噬细胞降低,6例(7.3%)嗜酸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肺炎并肺不张的复张情况与早期病损程度、位置及肺泡灌洗时机有关,行灌洗治疗者平均住院日为12.5 d,未行灌洗治疗者为15.3 d。⑦随访患儿96例(93.2%),行肺泡灌洗者2个月内肺复张62例,未行灌洗治疗者2个月内肺复张8例,咳嗽超过2个月者12例,6个月仍有部分肺不张5例,形成闭塞性支气管炎1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不张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病变部位多在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部分患儿可合并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及EB病毒感染多见;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可使肺不张复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