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GF-β信号的缺失与许多组织的恶性增生有关,Smad4是该通路的重要蛋白,其缺失或突变与多种癌症相关。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细胞浆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分离白血病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镜下鉴定白血病细胞数量达90%以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中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mad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部分表达于胞浆中,35例白血病病人中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Smad4无表达,包括L11例,L31例,k4例;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M0,1例M1,2例M21,1例M3a,1例M4b,1例M6)和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中也无Smad4表达,其余病人白血病细胞中均表达Smad4。结论:Smad4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在部分白血病细胞中无表达,Smad4基因或功能的改变可能与人类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2003—02/2006—10我们通过对4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均符合《血液病白血病疗效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lk-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并初步了解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抽取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良性增生者及正常人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lk-1mRNA和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LK-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细胞plk-1在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均明显增高;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细胞分裂间期PLK-1蛋白较高浓度地、均匀地散在分布于急性白血病细胞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拉开至细胞两极时PLK-1蛋白主要分布在姊妹染色单体之间。而正常骨髓细胞和良性增生骨髓细胞plk-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几乎均不表达。结论:PLK-1蛋白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高低与恶性程度有关。PLK-1蛋白或其基因有可能作为抗瘤药物新的靶点,并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WT1基因表达与白血病疗效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治疗前47例各类型和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缓解后患者WT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对33例WT1表达阳性者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37例中30例(81.08%)WT1表达阳性,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6/19例(84.2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18例(77.78%)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3/5例阳性,CML慢性期5例均阴性。WT1表达阳性对治疗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对WT1表达阳性的21例急性白血病治疗后WT1表达动态观察,当获得完全缓解时,WT1表达转阴性;在白血病复发前及复发时,WT1表达转阳性。SSCP分析33例WT1阳性表达者第7~10外显子区PCR产物,未发现泳动异位条带。结论:WT1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阳性率较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未见WT1表达,急变期阳性率增高;WT1表达阳性对治疗完全缓解无明显影响。WT1基因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蛋白,pim-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确定其表达是否与白血病类型、肿瘤负荷程度及预后有规律性联系。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BMMNCHSPT0mRNA及pim-1mRNA的表达并半定量;用Westernblot检测34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BMMNCHSP70蛋白表达并半定量,并结合白血病类型、肿瘤负荷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血病组与对照组BMMNC均存在HSP70mRNA和蛋白表达,在白血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ML组、AML组HSP70mRNA/蛋白表达的平均ODR值均显著高于ALL组;肿瘤重度负荷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组HSP70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肿瘤轻度负荷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HSP70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前;白血病组及对照组BMMNC均表达pim-1mRNA,在白血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LL组pim-1mRNA表达显著高于AML组和CML组:经相关性分析,白血病患者HSP70mRNA表达与pim-1mRNA表达成正相关(r=0.327,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BMMNC存在HSP70、pim-1高表达,其中pim-1mRNA表达与HSP70mRNA表达呈正相关,HSP70与pim-1基因/蛋白过表达亦与白血病肿瘤负荷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K细胞系白血病的的免疫表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97例急性白血病,并就发现的6例NK细胞系白血病病例分析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表明:297例急性白血病中CD56阳性43例,占14.5%,CD56阳性率21.4%~98.8%。43例中6例为NK细胞系白血病,其余37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6例NK细胞系白血病中1例急性前髓系/NK细胞白血病(myeloid/NK cell precursor acute leukemia);1例伴有早幼粒细胞样形态的急性髓系/NK细胞白血病;2例原始NK细胞白血病(blastic NK cell leukemia),1例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NK—like T—cell lymphoma/leukemia);1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伴CD56阳性急性白血病,绝大部分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NK细胞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各异,表现从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历髓系抗原阳性的T/NK双向祖细胞,分化为NK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NK细胞。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表达特点.应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7.
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3a来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2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6-42(平均29)岁。所患疾病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例。其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病原菌白色念珠菌12例,近平滑念珠菌5例,热带念珠菌5例,克柔念珠菌2例,毛霉菌1例。  相似文献   

8.
WT1基因编码一种双向转录因子,对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发育和wilms’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WT1基因也参与人类的造血调控,参与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各个过程及白血病的形成,在多种白血病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白血病抗原,用于制备白血病疫苗、表达WT1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及体内抗原特异性治疗,近年来利用反义RNA技术进行反义基因治疗也有较快发展。WT1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发白血病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了解糖尿病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资料,报道2例糖尿病并发白血病的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于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4,6年发生白血病,两例患者家族中均有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例因病情危重,合并感染死亡,另1例待行骨髓移植。结论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强,且更为复杂,分析研究两例2型糖尿病并发白血病患者资料,提出糖尿病与白血病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相关因素,其白血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早期造血干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霞敏  陈亚丹 《护理研究》2008,22(6):1651-1652
小儿白血病的年发病率在我国小儿的死亡原因中占第1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愈率达70%,白血病不再是人们以前所想的不治之症;但白血病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白血病的治愈起着重要作用,而家长作为白血病患儿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对患儿的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以皮肤浸润为首发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胸水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浸润性较其他白血病强,但侵犯浆膜腔的报道甚少,作者遇到以皮肤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胸水转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调控白血病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白藜芦醇抗白血病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采用细胞体外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沉淀法检测白血病细胞L1210p-JAK1、p-STAT3蛋白的表达;建立了L1210白血病腹水瘤小鼠模型,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测定信号转导分子p-JAK1及p-STAT3的活性。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p-JAK1、p-STAT3表达,减弱JAK1和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活性。结论:白藜芦醇体内外均具能明显调控白血病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梓梁 《新医学》2008,39(5):343-345
1 引言 儿童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2大类,其中ANLL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白血病患儿绝大多数是ALL,其治疗的疗效很好,应用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案,其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但由于目前对其治疗存在着各种误区,使得我国绝大多数ALL患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1]。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识破误区,采用改进措施,以造福于广大的白血病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非系列特异性抗原表达程度与化疗疗效关系。方法。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试剂对根据FAB法形态学诊断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用Facscalibur获取。cellquest分析。结果:在可供分析的101例急性白血病中,其中FAB法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急性悦性细胞白血病53例,混合性白血病2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3,CD33阳性率分别为26.1%,21.7%;急性悦性细胞白血病中CD3,CD5,CD7,CD19,CD20,CD22阳性率分别为30.2%,15.1%,3.8%,22.6%,1.9%,0%;2例混合性白血病中,均有T系及髓系抗原的表达。其中经不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未能缓解的16例病人中,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系抗原表达,特别是7例未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6例髓系抗原的表达超过50%,2例混合性白血病也未能缓解,在部分缓解和3个以上疗程缓解的病例中,异系抗原表达也较其它患者高。结论:急性白血病非系列特异性抗原表达的高低与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缓解的时间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和免疫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0~2002年确诊的12例初诊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进行细胞化学染色与单克隆检测免疫表达比较。结果:6例为M5,1例为B-ALL伴髓系表达,1例为M4,2例为M7,1例为混合型,1例为APL。结论:免疫学分型用于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对ALL、M7、混合型白血病,可以判断白血病细胞是否来源于髓系。  相似文献   

16.
诊治银屑病继发恶性血液病6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分别为M21例,M32例,M42例,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白血病患者有服用乙双吗啉史,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1例白血病患者无服用乙双吗啉史。3例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后1周内死于感染或出血。1例化疗8个疗程达部分缓解。但1个月后复发,死于脑出血。1例M3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已无病生存6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间断应用三尖杉酯碱治疗,生存已达8年。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同胞之间,特别是单卵双胎之一患白血病,另一胎患白血病的机会是25%,父母与子女之间患病关系报道很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断母女同患白血病二例,母亲妊娠后期可能已患病,2年后女儿患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以及B7-1/CD80、B7-2/CD86、ICAM-1等共刺激分子,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血病的T细胞应答。DC疫苗用于白血病传统化疗后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和防止白血病复发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件恶性疾病,以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广泛无控制增生为特征,部分病例有幼稚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增生.用十二烷基磷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SDS-PAGE)对白血病和正常人进行红细胞膜蛋白组份分析,发现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带1、带2、带5蛋白高于正常人[1].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干细胞研究是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先驱,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干细胞的生存和发展受其微环境的直接影响,白血病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成为研究热点。作者认为白血病干细胞是群体,具有异质性和阶梯性,不能分离单个细胞形成克隆;白血病干细胞与微环境的作用可以用白血病干细胞生态位(1eu-kemia stem cell niche)的概念表述。本文就白血病细胞群体的阶梯性和异质性及白血病干细胞的生态位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