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肛瘘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的监测,评价与分析肛瘘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 对80名健康志愿者与88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分别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等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的肛肠压力值以及低位、高位手术前后的压力值分别进行比较,并与健康志愿者测定值做为对照组,进一步对比肛瘘患者与正常人肛肠各测压值.结果 肛瘘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高位肛瘘减弱显著,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位肛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功能产生直接影响,肛门直肠测压对肛瘘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万志 《中外医疗》2009,28(6):30-30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属于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性疾病,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和功能,手术操作困难且容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术后易复发,属难治性肛瘘。该病手术治疗方法多,但效果欠佳。近年来我院外科采用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瘘管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肛管直肠与会阴部皮肤相同的经久不愈的肉芽性管道,多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多发于青壮年男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少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5:1.长期以来,复发率的高低与后遗症的多少一直市肛瘘治疗中的两大难题.寻找和正确处理内口,是肛瘘手术的成败和防止复发的关键.2002年8月~2008年11月,我科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肛瘘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瘘手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8例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观察直肠肛门反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等指标情况。结果38例患者18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增强,10例降低,10例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可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来评价肛瘘手术的临床疗效,作为肛肠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指标,为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我院2004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一期根治术替代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52例,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直肠肛肠反射变化.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观察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同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较术前略有提高,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AMCP增加、A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42例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位肛瘘患者28例与6例高位肛瘘患者恢复正常,另8例高位肛瘘患者RAR明显减弱.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会造成肛管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液体或气体失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肛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B超及MRI检查可对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形态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但不能获得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确切依据。肛门直肠压力监测是研究肛门直肠生理、诊断肛肠疾病和评价肛肠疾病手术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压力学的改变,可对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排便失禁原因,了解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手术方式。方法对138例肛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其中14例排便失禁患者进行失禁严重性分级评分,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高位、低位肛瘘患者及正常人的各项测压指标。结果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肛门直肠反射敏感率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而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反射敏感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3项指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和低位肛瘘3项指标手术后均低于手术前。手术后138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其中9例高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B级5例,C级2例,D级2例,5例低位肛瘘患者均为B级。所有排便失禁患者肛肠压力检测结果与排便失禁严重性分度评分情况基本相符。结论肛门直肠压力监测为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对肛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一种肛周软组织慢性炎性病变,导致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的异常沟通,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可导致大便失禁、恶变。肛瘘的内口一般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或直肠,外口位于肛周皮肤。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走向的定位、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旨在探讨高分辨MRI对肛瘘各种影像征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必须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和设备的运用,肛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影像学能显示瘘管的位置及其走向,尤其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肛瘘,避免复发。本文查阅近年来肛瘘文献资料,现将目前肛瘘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开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管直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0%[1],由于局部肿胀疼痛、反复流脓,病情变化多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手术疗法仍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之一[2],复杂性肛瘘因其病变范围较大,故手术存在创面损伤大、愈合周期长、术后易复发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直肠填塞瘘管造影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肛瘘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诊肛瘘病变的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3D重建。并将术前影像诊断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6例肛瘘MSCT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81例,5例未发现肛瘘内口,与手术符合率为94.2%;84例显示原发瘘管、部分分支及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等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3.9%,脓腔的检出率100%;M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准确显示瘘管的具体形态、位置-走行及其与肛管或直肠的关系等特点。结论 MSCT平扫、增强扫描并结合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术前评估瘘管尤其是对复杂肛瘘的检查方法,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详尽有效影像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肛瘘又称肛漏、肛管直肠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间的异常瘘管,多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遗留的慢性感染性通道,是一种较常见的肛门疾患,约占肛门病变的20%以上。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肛瘘患者148例,采用手术挂线疗法后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肛痿是在肛门附近和直肠下部形成的瘘管,它的内口通入肛管或直肠,外口通于皮外.肛瘘常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后形成,有少数肛瘘是由肛门部外伤引起.  相似文献   

15.
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是指主要管道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者的肛瘘类型,处理困难、很容易复发。如果瘘管长、外瘘口数量多,更难以处理。2000年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86例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且瘘管长度超过8cm或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一期截根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肛瘘病人的护理体会青海省中医院(810000)张瑛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多为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是与会阴区皮肤相同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特异性感染。如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高位肛瘘分次虚实高挂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设计,试验组给予高位肛瘘分次虚实高挂术,对照组给予经典高位肛瘘挂线术,术前对两组患者肛管直肠测压作为基线资料对比。主要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术后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管直肠测压、肛门括约肌维度变化;次要评价指标为挂线脱落时间、术后出血、尿潴留、排便情况及创面感染情况。结果 (1)临床疗效及脱线时间:试验组治愈30例(75%),好转10例(25%),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0例(71.4%),好转12例(28.6%),无效0例,P=0.7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皮筋脱落时间为(12.5±3.58)d,对照组为(9.55±3.13)d,P<0.05;试验组患者痊愈时间(37.3±7.67)d,对照组痊愈时间(41.52±8.5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安全性评价:两组肛管直肠测压比较,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舒张压、咳嗽反射肛管收缩压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  相似文献   

19.
一期治愈肛周脓肿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疾患,常因脓肿破溃而伴发肛瘘,瘘管性脓肿和肛瘘二者病理相同,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多种因素均能引起肛周脓肿,其中隐窝腺感染是最常见的,因肛窦开口向上,粪便易进入或损伤肛窦而致感染。感染可沿肛腺管进入肛腺,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三处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部位的脓肿,  相似文献   

20.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肛管及肛管周围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痔,在我国约占肛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占8%~25%。肛瘘一般多为化脓性感染引起,少数可为结核、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等所致。我院肛肠科采用开放式瘘管切除术治疗包括高位性、低位性、单纯性、复杂性各种类型的肛瘘共23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