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了解对职业性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认知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危险,以确保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能力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性损伤的定义、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知识等。对急诊科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统一的解释术语,并当场收回问卷。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知识知晓率较低,针刺伤的发生率高,发生针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进行一般操作时戴手套率低,对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应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性损害的健康教育培训,培养学习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护士了解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现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苏凤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2009-2010
目的提高实习生职业防护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方法将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岗前培训。结果试验组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和防护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实习生防护知识和技能,有效减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新上岗的48位护士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48位新上岗的护士实施目标管理办法下的岗前培训,在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各项技能差异。结果在对新上岗护士实施目标管理法的岗前培训之后,新上岗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也得到护士长的良好评价,相比培训之前,培训效果比较积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实施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技能,在对护士的岗前培训中采用该培训方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小娟 《中外医疗》2008,27(29):152-153
血站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因素、生物性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树立职业安全管理理念,加强持续性职业防护培训;改善护理工作环境,保护高危人群;推行标准预防加强自身防护,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损伤的发生, 切实保障和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小娟  阳娟 《中外医疗》2011,30(35):173-173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受到职业性损伤的现状,探讨其防护措施,以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湘潭、长沙两地6家医院120名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受到职业性损伤的情况。结果护士在工作中受到各种职业损伤,护士欠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结论护士群体仍然面临较高的职业损伤风险,护士的防护意识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该院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培训数据、资料,采取专业岗前培训方法,对培训效果分析评估,以此研究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为口腔专业护理工作奠定基础。研究得出:通过对口腔专业新护士实施岗前培训工作后,新护士各项专业理论经验、操作技能、综合素养得到强化和提高,满意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邓泽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17-2718
目的:探讨精神科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方法:我院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进行了改革,在传统培训方法的基础增加了情境模拟、发放培训手册等手段;内容上着重精神科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均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并以调查的形式了解培训效果。结果:运用改进后的岗前培训方法,新护士对精神病的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较传统的培训方法有明显的提高,面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增强。结论:有效的开展精神科护士岗前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在新入职护士责任心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08例有代表性的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期间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强化新护士职业安全意识与工作责任心。结果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护士责任心和职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结论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时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能够杜绝或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开展岗前规范化培训是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角色,提升护理技能、综合素质和能力,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并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对招聘的270名新毕业护士实施了规范化岗前培训并在全院主要科室见习轮转1年后定科室、定岗位,培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二级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会香  李贺文 《当代医学》2011,17(7):135-135
目的了解北京市二级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知识水平,以指导化疗防护工作,提高化疗防护水平。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二级医院178名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岗前培训、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结论有必要加强培训,建立防护制度,提高护士的化疗防护水平,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36-1137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方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结果岗前培训使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岗前培训是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广仙 《吉林医学》2012,33(12):2655
目的:探讨岗前培训对新护士增强适应临床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37名新毕业护士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考核后新护士在培训内容的10项考核结果显著优于考核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不但能够增强适应临床工作能力,而且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护士自身防护一直是国内外同和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表明、护士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职业损伤及感染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的病谱改变、使护士的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的统计,护士职业性腰背部损伤位于职业损伤的第2位。简洁妍在对临床护士疾病调查分析中发现、下腰背部疼痛、静脉曲张和手术室护士经常保持前屈位引起颈椎病相当普遍。在西方国家医务人员腰背部损伤的职业性防护主要是采取普及性防护。对强度大的多采用护理机械设备的使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护士的防护问题,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现将造成职业性腰、颈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作一分析及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培训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必要性。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新入职的26名护士岗前规范培训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方式、方法及考核。结果经岗前规范培训后,新入职护士的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岗前系统、规范的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有效的促进了新入职护士向专业化护士的角色转变;促进了新入职护士能更快的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大量引进,在供应室工作中职业性损伤也逐渐增多。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供应室是医院重要部门之一,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工作紧张繁忙,存在许多不利于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生物、理化及社会因素。护士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损伤[2,3]。为了减少对供应室护士的职业伤害,有效进行防护,引起对护士职业损伤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近年来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1职业伤害因素1.1物理损伤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适合急诊临时输液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方法;通过制定输液区护士的培训计划,对自2006年以来的25名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上岗。有效提高了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及急诊输液区护理工作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有效预防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彩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23-12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方法:本院从2008年起对精神科护士采取规范化的培训方案进行岗前培训.结果:通过规范化培训,有效的降低了精神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精神科的护理安全.结论:对即将进入精神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使之尽快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认知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在职护士300人,以《传染病护理学》为蓝本,自制问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临床护士职业性损伤培训前其总认知为18±2.13,培训后其总认知为22±2.46。培训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职业性损伤培训,可以提高临床护士对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使其掌握防护对策,有效减少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林家谊 《吉林医学》2011,(4):778-779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及防护措施,为护士工作中预防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科、血透室、供应室160名临床一线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各种损伤有187人次,其中属于针刺伤方面的有122人次,占76.25%,其他损伤有65人次,占40.63%。两种类型的损伤占116.88%,也就是说有的护士既有针刺伤,也有其他损伤。护士都是在各种注射、掰安培、整理用过后的针头、抢救患者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暴露。结论:导致各种损伤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工作环境与超负荷的工作量、对新产品的使用不熟悉等。应加强临床一线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建立和完善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提倡单位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购买职业性损伤保险,安全有效的使用保护性产品等干预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蔡均  贺小维 《吉林医学》2010,31(14):2052-2053
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新聘聘用制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0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周的规范化岗前培训。结果:新护士焦虑感减少,责任感增强,操作技能提高,更快适应临床环境,进入临床角色。结论:实施规范化岗前培训有利于新聘护士适应临床角色,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