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分疲劳及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将≤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例为青年组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 98例为中老年组 ;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但多发病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 ;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 过量吸烟、劳累、精神紧张 ,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6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占第一位,其次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吸烟是青年患者早年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青年组,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中老年组,观察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糖、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发病有无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酒等诱发因素。160例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0天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但多数吸烟。且青年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在过量吸烟、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后发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的平均病变血管数显著少于中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多,在病变类型上青年组以单纯偏心性病变,而中老年组以向心性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结论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识别并预防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1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6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占第一位,其次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吸烟是青年患者早年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45岁以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与同期住院的61例老年AMI作对比研究。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多数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重,血管病变简单,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青年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但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过量钦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青年人和中、老年人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结果:青年组在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面与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AMI与大量饮酒、抽烟密切相关,其发病多有明确诱因,症状典型,住院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940-941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情况、诱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MI男性多见,发病急,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死亡率低。发病前均有明显诱因和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是AMI相关危险因素,建议戒烟,去除不良生活习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重视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于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监测,对预防青年人A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的认识,从而加强防治。方法:将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分为青年组和非青年组,对其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吸烟率高于非青年组;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非青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青年组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以大量吸烟、饮酒最常见,其次为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过度疲劳等。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前降支多见;非青年组多支病变多。青年组近期预后,机械并发症、心功能恶化、死亡率低于非青年组。结论:青年患者危险因素以吸烟为主,有明显诱因,单支病变多见,临床转归好于非青年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38例青年人AMI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青年人AMI患者以男性为主(92.41%),发病突然,多有明显诱因,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AMI强调预防为主,主要强调祛除危险因素,而吸烟是其最危险因素。针对青年人AMI的临床特点,及早诊断AMI,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55例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多有明显诱发因素,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石化青年员工和中老年员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年龄≤44岁的AMI患者为石化青年组(A组),年龄≥45岁的AMI患者为石化中老年组(B组),比较两组AMI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A组患者男性AMI发生率为96.7%,吸烟(83.3%)、高脂血症(65%)、冠心病阳性家族史(60%)的比例均高于B组(P<0.05);AMI发作多与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情绪异常有关(P<0.05),胸痛为典型症状,心电图检查多为前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63.3%),以单支病变为主(60%),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P<0.05),下壁心肌梗死多见(P<0.05),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45.2%),双支和3支病变多于A组。结论石化青年AMI以男性多见,吸烟、高脂血症、家族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因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及情绪异常诱发,病变多累及左前降支,多发生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岁的AMI病例32例 (青年组)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死率.同时选择32例≥65岁AMI病例(老年组)做对照.结果 相对于老年组患者,青年组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以典型胸痛就诊者>90%),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理平衡是降低青年AMI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 对107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92例中老年患者进行对比,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情况,危险因素三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具有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86例,其中冠状动脉痉挛4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等特点.本组有94例(87.9%)有明确冠心病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饮酒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诱因,冠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心功能不全较少,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以探讨青年AMI发病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中,30例冠状动脉有病变,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结论青年人急性AMI多发病突然,症状典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比例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病历记载,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愈后,血压、血脂、血糖、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男:女为9∶2,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少而轻,但发病过程急聚,100%有胸痛,病变以前壁为多见,造影前降支病变多,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常见,元1例死亡.诱发因素中过度劳累占93%、情绪激动占80%、酗酒占38%;危险因素中吸烟75%、家族史58%、高血脂症53%、超重47%、高血压痛42%.结论 本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多见,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酗酒为主要的诱发因素;吸烟和家族史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重,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改变。并探讨其病因。方法:2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患者,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分析CAG结果,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26例患者中5例(19%)CAG正常,21例(81%)共有29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5例,左回旋支病变6例,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67%),双支病变6例(29%),三支病变1例(5%),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危险因素阳性,特别是吸烟(100%),且与受累血管范围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冠状动脉痉挛次之。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病变为多。吸烟是青年人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