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赖长期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利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在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前、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健康教育对内瘘成形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对5例患者的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液透析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7例患者,对照组6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监测2组患者BUN、Scr水平,统计内瘘闭塞、感染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使用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BUN、Scr分别为(65.21±5.77)%和(57.39±3.96)%,对照组分别为(64.19±5.93)%和(56.24±4.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内瘘闭塞、感染几率分别为1.49%、2.29%,没有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共有4.48%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内瘘闭塞、感染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几率分别为9.23%、10.77%和4.6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分别为(2.10±0.22)分、(1.90±0.31)分(、1.82±0.21)分(、1.84±0.56)分和(1.71±0.42)分,对照组分别为(2.83±0.47)分(、2.41±0.63)分(、2.28±0.19)分(、2.20±0.57)分和(2.39±0.47)分,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不会对患者血液透析效果造成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对尺侧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术后、透析期间及非透析期间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做出阐述。结果 12例前臂远端尺侧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均成熟,成熟时间4~6周;内瘘成熟后初始透析血流量和1年、2年透析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2例出现血栓导致内瘘失功,其它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顺利实施手术后只要护理得当,血流量足够,可以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对延长尺侧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造瘘端侧吻合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臂近腕关节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64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64例均一次吻合成功,出血少,术后当时能触及明显血管震颤,闻及清晰血管杂音。60例使用良好,发生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结论:在前臂近腕关节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40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侧鼻咽窝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18例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结果:53例手术1次成功,1例因头静脉血管条件差中转为对侧手臂,4例术后并发血栓行二次手术,术后住院3~7 d。58例随访6个月到3年3例瘘闭。结论:动、静脉内瘘适应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须行长期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治疗者。 相似文献
6.
7.
用于血液透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7例,男13例,女4例.头静脉桡动脉侧一侧吻合13例,侧一侧吻合后形成机制上的端—侧吻合1例,端—侧吻合3例,成功16例,失败1例,经3月~3年7个月随访,成功病例内瘘使用3~23个月,平均10.13月,效果满意.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比较侧一侧吻合并发症少,但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应为首选术式.术中应用无创操作技术,严密止血,过硬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根本.内瘘成形术后肿胀手综合征多见,严重的肿胀手综合征可经手术结扎切断静脉远心端纠正.内瘘宜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过早使用容易使内瘘“寿命”缩短,血液通道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较为困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 32例临床认为建立前臂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要,有时管壁粗糙,可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选择管腔比较清晰、管壁较为光滑、有血流充盈的前臂浅静脉进行造瘘手术,以静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动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静脉需明确较大的分支走形,测定支数目,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动脉平均内径(0.25±0.09)cm,静脉平均内径(0.31±0.1)cm,瘘口处内径(0.22±0.07)cm,静脉血流量为(255±67)mL/min.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周围组织血肿压迫、血管扭曲、静脉瘤、假性动静脉瘤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经验,提高建立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于1999年7月-2006年12月105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吻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统计并比较直视下钛轮钉吻合法,显微镜下端端吻合法及显微镜下端侧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和2年内瘘通畅率。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钛轮钉吻合法74.3%.端端吻合法88.6%,端侧吻合法达9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臂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争取提高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1 0 3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 ,男 5 7例 ,女 46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77岁 ,平均年龄 47岁。慢性肾衰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 ,多囊肾 9例 ,糖尿病 8例 ,慢性肾盂肾炎3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 2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结缔组织病 1例 ,其它疾病 6例。均采用自体血管动静脉造瘘 ,其中首次行腕部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占 88.3 5 % ,有少数患者行端端(腕部桡动脉与头静脉 )或侧侧 (肘窝桡动脉与头静脉 )吻合术。结果 :1 0 3例患者中 1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者 94例 ,成功率 91 .2 6% ,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血液透析患者50例,以上患者均为尿毒症行血液透析。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例,狼疮性肾炎4例。患者透析时间为1~5年,每周透析2~3次,血流量为200~25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h。同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动静脉瘘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结果本组5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没有出现狭窄、切口感染、渗血等。内瘘使用时间最长达6.5年;其中2例患者因低血压、血液粘滞性高等因素导致内瘘功能丧失而改为腹膜透析或者重建通路。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瘘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动静脉瘘相关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血液透析患者50例,以上患者均为尿毒症行血液透析。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例,狼疮性肾炎4例。患者透析时间为1~5年,每周透析2~3次,血流量为200~25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h。同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动静脉瘘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结果本组5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没有出现狭窄、切口感染、渗血等。内瘘使用时间最长达6.5年;其中2例患者因低血压、血液粘滞性高等因素导致内瘘功能丧失而改为腹膜透析或者重建通路。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瘘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动静脉瘘相关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效果。方法:内瘘术后立即或16小时-6天启用。一般只在内瘘侧肘静脉穿1支动脉针,针尖指往中枢端;静脉针在对侧上肢或下肢静脉穿刺。结果:侧侧吻合37例和端侧吻合15例内瘘较端端吻合的8例内瘘血流量丰富,充足;早期启用不影响内瘘成熟。结论: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疗效好,特别适用于紧急血液透析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估机能性端侧吻合与传统端侧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瘘管通畅率,总结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24例慢性肾衰需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n=63)与传统端侧吻合(n=61)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比较两种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通畅率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机能性端侧吻合组平均吻合时间为(20.4±5.6)min,传统端侧吻合组为(26.2±5.2)min,两组吻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能性端侧吻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3.6%、87.3%、76.2%,与传统端侧吻合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5.1%、82.0%、7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期血透患者,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瘘的近远期通畅率与传统端侧吻合无明显差异,但机能性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制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而且方便二次手术探查和取栓,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18.
19.
赵萍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23(2):105-105,,107,
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对56例8428例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前壁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97.4%;上臂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9%、81.8%、63.6%;小腿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83.3$、50%、33.3%。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动脉瘤及感染。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的长期、安全使用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2005-03/2005-09我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的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透析患者200(男107,女93)例,年龄(50±15)岁.透析4~5 h/次,2~3次/wk;透析1年以内49例,1~5年123例,5年以上28例.女性护理穿刺人员10名,从事血液净化工作年限(4±3)年;中专4人,大专4人,本科2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