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独395例。均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加缝扎术。切口长约1-1.5cm。结果:395例患儿术后7天拆线,(皮内缝合可吸收线患儿不拆线,术后第4天出院),伤口均Ⅰ/甲愈合,出院时阴囊无肿胀及血肿,无1例输精管损伤。结论: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疝囊横断位置高,术中剥离少,创伤轻,出血少,可大大节约手术时间,且术后极少发生阴囊血肿,也不易损伤输精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切口不缝皮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3例患儿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5min~45min,与传统手术无差异。2例复发,复发率0.79%。3例阴囊血肿。随访1~2年后基本无手术疤痕。结论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6月~12岁左右小儿的择期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切口皮肤不缝既不影响愈合又无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切口长1.5~2.5 cm,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腹膜外脂肪后结扎鞘状突,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肉膜囊内的方法治疗小儿隐睾120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并与同期经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的35例进行对比.结果 120例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术后获随访92例,其中31例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同期行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35例小儿隐睾疗效相当.结论 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切口不缝皮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3例患儿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5min~45min,与传统手术无差异。2例复发,复发率0.79%。3例阴囊血肿。随访1~2年后基本无手术疤痕。结论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6月~12岁左右小儿的择期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切口皮肤不缝既不影响愈合又无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疾病,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一般无局部肌力薄弱改变,故通常不需做疝修补术。常用方法有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腹壁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腔疝囊高位离断术三种。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改进的经腹壁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5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梅勇 《当代医学》2011,17(12):17-17,2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斜疝患儿426例。全部采用经腹股沟内环的横切口,行高位疝囊横断,高位结扎和缝扎术。结果与传统小儿斜疝斜切口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结论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口的横切口,横断疝囊位置高,术中剥离少,损伤轻,出血少,可节约手术时间,且术后不易发生阴囊血肿,不容易损伤输精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纹小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1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56)和对照组(B组,n=56)两组。B组患儿经传统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A组患儿经皮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对两组患儿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A组患儿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在复发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均显著低于B组患儿的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纹小切口入路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期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势,疗效确切,对提高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施行横切口的年龄,手术方法及术式进行分析和阐述。实践体会,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成人隐睾症腹股沟情况评估与一期行无张力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隐睾症术中腹股沟管情况评估的方法及一期无张力修补术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管隐睾186例,年龄18~32岁,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对照组92例,术中评估腹股沟情况,观察组对内环口扩张及腹横筋膜病例一期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对单纯内环扩张病例进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横筋膜薄弱或内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采用两种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即下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手术组)4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复发率。结果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40.1±4.2)min,住院时间(4.2±0.7)d,住院费用(3280.64±40.21)元,无并发症,无一例复发;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0.0±3.1)min,住院时间(4.1±0.2)d,住院费用(5431.25±46.58)元,无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开放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23例和观察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及术后1d与3d的疼痛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1 d与3 d的疼痛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也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隐睾型隐睾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腹腔镜下探查186个睾丸,术前采用盆腔和阴囊腹股沟超声检查,随访2~36个月,确诊睾丸的位置、睾丸的大小、回缩、萎缩情况。结果:经过腹股沟和腹腔镜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残余分别为118、7个;腹股沟型高位隐睾12个;腹腔睾丸49个,21个为低位型,28个为高位型;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股沟手术(13个);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9个);F-S分期睾丸固定术(24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7个;睾丸切除术治疗大于不良睾丸3个;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术后随访中患侧睾丸萎缩3个、回缩2个。结论:腹腔镜能对非触及型隐睾进行精准的诊断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位于腹腔低位隐睾,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高位隐睾宜采用F-S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隐睾的治疗最初常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我们就这些隐睾患儿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疗法是否会损伤生殖细胞进行了研究评价。方法:87名隐睾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45例)和HCG+手术组(42例),HCG+手术组患儿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前提下于手术前接受HCG治疗,单纯手术组患儿只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同时测定睾丸活检标本的曲细精管横断面精原细胞数目。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情况相似。结果:单纯手术组的患儿的曲精细管断面精原细胞数目高于HCG+手术组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例正常的曲细精管横断面精原细胞数目仅存在于单纯手术患儿中。结论:隐睾患儿接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疗法可能降低生殖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化法测定小儿隐睾睾丸周围组织AR,ER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睾患儿睾丸周围组织中雄激素受体 (AR)和雌激素受体 (ER)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隐睾组患儿共 3 9例 ,其中单侧隐睾 2 6例 ,双侧 13例 ,取隐睾睾丸周围组织 (鞘状突、提睾肌、睾丸引带、阴囊皮肤 ) ,对照组共 2 9例 ,取同期手术的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上述相应部位组织 (阴囊皮肤除外 ) ,包埋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法 (SP)测定AR、ER阳性率。结果 隐睾组患儿鞘膜及睾丸引带A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侧隐睾组患儿鞘膜及睾丸引带AR和ER阳性率高于双侧组 (P <0 .0 5 )。隐睾组患儿鞘膜E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阴囊皮肤中AR阳性率在四种组织中最高 ,不同年龄阶段的阴囊皮肤中AR阳性率存在差别 (P <0 .0 5 ) ,以 3~ 6岁年龄段阳性率居高。结论 隐睾组患儿在睾丸周围组织鞘膜及睾丸引带中AR表达率低于正常儿 ,而ER在鞘突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儿 ,这表明隐睾患儿睾丸周围组织中AR的低下为隐睾的特点 ,可考虑为其病因之一 ,而ER的异常尚不能考虑构成为隐睾的病因。双侧隐睾鞘膜和引带中AR和ER阳性表达低于单侧隐睾 ,可能是双侧隐睾患儿雄性化程度较差的因素。阴囊皮肤中的AR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睾丸周围组织 ,在 3~ 6岁年龄段易于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99例(106眼),分为2组,A组(54眼)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MMC,B组(5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结果:A组6眼复发,复发率为11.1%。B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3.85%。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恢复时间A组长于B组。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腹阴道骶前固定术与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阴道穹窿脱垂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6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经POP-Q分度为Ⅲ/Ⅳ度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女性患者24例,行经腹阴道骶前固定术13例(ASCP组),经腹腔镜阴道骶前固定术11例(LSCP组).术后6周、6个月及1年对两组患者随访.从而评价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SCP组术出血量少于ASCP组,平均住院天数比ASCP组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LSCP组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较ASCP组少见,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阴道穹窿脱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率情况,旨在为腹股沟疝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行传统疝修补术的42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2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开放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Maddigan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以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术式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Madigan手术组病人无论在术中还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结论:Madigan术为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