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提高,≤0.1者2眼,0.2~0.3者8眼,0.4~0.8者28眼,≥1.0者14眼.随访期间,51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眼眼压增高,滴用0.25%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摘出术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内障摘出术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黄斑水肿,易对视力造成损害,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实为必要.现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白内障摘出术后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黄斑水肿患眼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其中5眼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另3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正常40眼(95.24%),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29眼(69.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眼压及提高视力,及时手术是预防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法碎核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7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3月~5年,平均1年,眼压除2例在26 mmHg波动外,其余均控制在22 mmHg以下;视力由术前平均0.084提高至术后平均0.420;术后功能滤过泡67例(85.90%).早期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房水闪光,43例有纤维素性渗出及角膜水肿,经抗炎逐渐消退,晚期并发症有后发性白内障、功能滤过泡消失等.结论 手法碎核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效控制了眼压,提高了视力.  相似文献   

5.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改进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3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同一隧道切口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93.93%,术后1周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3周后有2眼眼压大于21mmHg,经局部按摩眼压降至正常。3月后仅3眼眼压高于正常。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的优点。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联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筛查中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被列入手术对像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1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侧方(鼻侧或颞侧)隧道小切口摘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缝合结膜覆盖切口。结果1例在完成隧道进入前房后晶状体即自动脱位,改为囊内摘出并做人工晶状体后固定手术,其余16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无并发症。视力恢复达到脱残以上。结论采用侧方隧道切口摘除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中注意保护好青光眼滤过泡、排核和注吸过程中保证后囊完整是手术成功关键。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可纳入残联白内障复明手术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瓣下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眼压平均(14.60±5.30)mmHg.与术前(27.60±5.80)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5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采用颞侧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54眼(96.4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2者50眼(89.28%),平均眼压(12.23±3.63)mmHg。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选择好适应证,采用颞侧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硬核性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46例54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硬核性白内障,行颞上或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等眼部情况,并评价其疗效。46例54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并保留原功能性滤过泡。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硬核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24例,采取颞上方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的15例、0.1~0.4的7例、<0.1的2例。随访3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 36例 (38眼 )采用颞上象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随访 3月。结果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明显提高 ,视力≥ 0 5者占 65 8%。均有功能性滤过泡 ,未见瘢痕化。术后平均眼压 (1 4 6± 2 62 )mmHg。结论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颞上象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明显提高视力 ,保持滤过泡功能 ,维持正常眼压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浅前房,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并发性白内障常见于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RD)、高度近视、视网膜色素变性(RP)、玻璃体切割术后及青光眼滤过术后等,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的主要方式.其手术方式由最初的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演变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1-2].由于不同类型原发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对手术的反应不同,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0例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并不少见.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日臻完善,手术流程逐渐简化,使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53例(53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69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Ⅳ/Ⅴ)白内障,行颞侧或颞上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本组65例(69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5者50眼(72%),术后平均眼压为(15.22±3.9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及葡萄膜炎性反应。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自1995年至1999年间,采用颞侧梯形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18眼,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男10例,女8例,年龄58~89岁,平均73岁。巩膜板层下咬切术11例,小梁切除术7例。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自青光眼滤过术后至白内障摘出时间为2~42年。术前视力光感~眼前数指/1m,滤过泡清晰者15例,不清者3例。7例瞳孔后粘连,3例瞳孔散大,16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手…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已采用品状体摘出治疗伴有成熟期或肿胀期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已经表明,一个10°的窄角在摘出晶状体后前房角可加宽到40°,使各个象限的前房角加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房角开放、C值改善及视力提高等优势,可作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治疗选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 5例3 0眼其中11例为孤眼(另眼已盲),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视野、眼底及前房角等,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对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仍为较好方法,摘出晶状体加深前房、使前房角开放增加房水引流,能明显降低眼压和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纯白内障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7例(20眼),单纯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8眼术后眼压正常,2眼加用抗青光眼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6.75±3.10)mmHg与术前眼压(25.31±11.60)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相似文献   

20.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9年以来我科14例(14眼)硅油充填眼合并白内障者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1眼,不变2眼,降低1眼.结论 对眼部状况较好的硅油填充眼,在硅油取出同时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较好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