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上报的36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68例ADR当中,最易引发ADR的是静脉滴注,由抗菌药所致ADR所占比重为53.53%;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为23.37%.皮肤损伤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为.结论:需强化ADR监测,规避ADR发生,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归纳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某些特征,总结其中规律性的经验,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设计儿童用药调查表,对住院患儿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成人要高得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方式、季节、联合用药有关。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利芝 《中外医疗》2009,28(22):125-125
目的了解基层儿科临床用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查10所基层医院2400张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有关临床合理用药手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院儿科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性。结论加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5.
6.
我院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87-398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以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等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2%,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7%,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0%。结论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根据WHO报道,  相似文献   

9.
王军鹏 《当代医学》2016,(30):145-146
目的:总结归纳儿科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随机选取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8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所致原因分析。结果统计后分析结果为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的不良反应、肝和肾的损伤以及腹泻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合理在所致原因中有很大例比例,成为临床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因素。结论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肤的不良反应,原因多为使用药物剂量超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了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口服疗法和静脉滴注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用药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2/40)、32.6%(1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儿科新生儿的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慎重用药,并且加强用药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儿科用药产生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完善儿科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汇总二零一零年一月至十二月的病例和儿科处方,对药物不同的选择和剂型,以及剂量,不同的用药方式对儿科用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儿科用药过程中,儿童专用药物相对较少,过多使用抗生素,统一用药指南不够完善,各种参考书存在不同的标准,用药方法不同,会造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很多因素会对儿科用药产生影响,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国家应共同建立较合理完善的用药控制体系,是儿科用药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科门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林惠 《中外医疗》2009,28(11):108-109
本文随机抽查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处方,对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儿科门诊用药存在不合理,表现为用药品种过多,剂量选择不恰当。应加强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层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录 《吉林医学》2010,(33):6023-602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通过随机抽取150份儿科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层医院药物不合理运用及不良反应较普遍。结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儿科合理用药的制度,控制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付美英 《大家健康》2016,(8):168-168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儿科136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用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儿科普遍具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136例患儿中共查出25例病例具有用药不合理性,用药不合理率为18.4%,不合理现象包括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选取不适宜、予以患者慎用和禁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136例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病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以及电解质等,不良反应类别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和呕吐等。结论:需进一步完善我院儿科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对儿科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培训,确保儿科使用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邢利嫦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87-228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09~2011年三年内上报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137例,按照药物种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成药注射液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主要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结论:规范药品使用、加强ADR监测意识,以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儿科门诊用药抽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10年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33 232张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前5位的是中成药、抗菌药、免疫调节剂、医院自制中药制剂、止咳药,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情况.结论 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当加强管理,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抽查了儿科门诊处方142张,其中不合理配伍抗生素的处方37例,约占26%。现将不合理处方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