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冰力降温贴物理降温后的体温变化,探讨适合测量降温效果的时间。方法:103例高热患者使用冰力降温贴后分别于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复测体温(腋温)并记录,观察体温下降情况。结果:用冰力降温贴后60分钟较用冰力降温贴前体温变化显著;经两两比较,用冰力降温贴后60分钟与其他3个时间点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冰力降温贴后60分钟与用冰力降温贴前,其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用冰力降温贴后30分钟及用冰力降温贴45分钟的体温降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血液病高热患者实施冰力降温贴物理降温后复测体温的最佳时间在使用冰力降温贴后60分钟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足口患儿家长的情绪影响,以提高护理工作效力。方法:选择性抽取我院手足口门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情绪反应,针对原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另随机抽取10例手足口患儿家长作为对照,与经护理干预后的患儿家长一起进行满意度调查,从中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家长情绪效应良好,理解护士工作,积极配合照护患儿,利于护理工作效力的提高。结论:根据患儿家长的情绪反应,改善护理服务流程,提供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儿家长不良情绪,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护士工作效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高热患儿实施降温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收治的148例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过降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能够降低高热患儿的不良反应,促进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明显优于治疗和干预前。结论:在临床上对高热患儿实施降温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促使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温贴对夜间高热患儿的临床作用.方法:对505例夜间高热患儿使用降温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与491例使用其他措施降温的夜间高热患儿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儿在使用降温措施后夜间体温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睡眠情况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降温贴可以缓解高热患儿不适症状,改善睡眠情况,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应对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手足口病儿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进行不同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进行不同护理后我们发现,在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及用药时间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手足口患儿和其父母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对中低度发热肿瘤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于2020年4月至10月,收集杭州市某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低度发热肿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冰敷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每6h更换一次敷贴,直至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分别观察干预后1、2、4、6h患者体温变化,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对降温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4、6h干预组患者体温降低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工作量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对降温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冰敷措施相比,采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干预肿瘤患者中低度发热,具有提高降温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综合物理降温的方法,解决手足口病高热患儿急需降低体温这一健康问题,从而探讨综合物理降温用于手足口病高热患儿护理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2008年5月开始,笔者根据手足口病高热患儿急需降低体温这一需求,系统查询了高热护理方面的文献,并对查询实证类型加以归类,选择了设计最精密、最能科学地反映干预小儿手足口病高热降温效果的最佳实证,其中有温水擦浴降温法、冰袋降温法、冰枕降低头温法、4℃盐水灌肠法、静脉降温法、医用电子降温毯降温法、解热药降温法。结果将上述降温方法用于126例手足口病高热患儿的护理中,111例患儿在入院24 h内体温降至37.5℃以下,14例除物理降温外还加用了解热镇痛药,48 h后体温控制在37.5℃左右,1例因只有5个月未加用解热镇痛药,60 h后体温降至37.5℃以下。治愈率达100%。结论将综合物理降温用于手足口病高热患儿的护理中能迅速降低体温,控制惊厥,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周晓君 《中外医疗》2011,30(32):160-160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手足口患儿进行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3~5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食欲好转,恢复良好,无留下后遗症,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2d。结论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做好护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和发展,预防大流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在手足口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今年170例手足口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的经验。结果:不影响患儿四肢活动,有利于保暖,且不影响患儿手足部局部涂药及皮肤护理。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手足口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既有利于治疗,又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韩梅 《吉林医学》2012,(6):1298-1299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危重患儿进行护理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6例手足口伴脑炎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6例手足口伴脑炎重症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5 d。结论:控制疫情和及时救治是关键,财物储备是基础,护士长的管理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冰敷法结合温热中药擦浴在肺炎高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接诊的肺炎高热患儿8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以常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以冰敷法结合温热中药擦浴降温,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0min、1h、3h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3h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法结合温热中药擦浴可有效降低肺炎高热患儿体温,改善生命体征,降低不良症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150例手足口患儿的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儿的精心护理及病情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资料,提高治愈率。结论:护理手足口患儿注意观察临床表现,一旦确诊立即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取患儿分为试验组及参照组,两组患儿均为25例,其中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依据两组患儿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差异性,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参照组患儿,小儿手足口病在实施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手足口的治疗时间、溃疡愈合率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缩短病程,促进了溃疡愈合,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值得临床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导在小儿肠造口护理和患儿家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行肠造口手术的52例患儿及其家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家长进行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干预期间,仅有5例患儿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皮炎,给予护理指导后好转.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患儿家长关于小儿肠造口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减轻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症状,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照护患儿的能力,大大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石膏贴敷曲池、大椎穴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膏贴敷曲池、大椎穴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结合方法,以中药石膏穴位敷贴大椎、曲池穴加对乙酰氨基酚配合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对照组)对照。结果:在降温后2h这时间段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温后1h、2h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降温后6h内,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回升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降温后7h内,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回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6h及7h内体温回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石膏贴敷曲池、大椎穴配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发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降温持续效果好。穴位贴敷具有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苏立净  王淑清  关亚欣 《吉林医学》2013,(31):6600-6601
目的:探讨高热患儿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对40例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化学降温或联合降温措施,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40例体温均降至37.6℃以下。结论:采取个性化的降温措施,不仅能加速患儿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急诊收治的高热患儿中综合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急诊就诊的80例高热患儿,以随机数字法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分别为: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儿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研究组患儿。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体温与退热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诊高热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恢复正常体温,快速退热,预防惊厥复发,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56例手足口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及病情观察和细致护理,25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危重症手足口患儿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实验组患儿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制定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治疗危重症手足口患儿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且临床效果良好,使临床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造口袋局部剪裁联合防漏贴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旁瘘伴刺激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术且术后并发造口旁瘘伴刺激性皮炎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对造口袋局部剪裁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造口袋局部剪裁+防漏贴环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造口周围皮肤变化[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以及患儿主要照护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DET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主要照护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造口袋更换间隔时间为(1.08±0.35)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0.6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5%,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结论 通过造口袋局部剪裁联合防漏贴环护理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旁瘘伴刺激性皮炎患儿造口周围皮肤的管理质量,改善患儿主要照护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