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行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7例,二期植入10例,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17例均一次悬吊成功,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例玻璃体腔积血,1例角巩膜切口漏,3例一过性高眼压。17眼最终视力明显提高。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应注意术中技巧,一期手术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周常波  钱定国  汪冬 《吉林医学》2012,33(15):3271-3272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明显,眼压控制≤21 mm Hg(1 mm Hg=0.1333 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多种联合手术,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6年1月期间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患者资料,术后密切随访,对视网膜复位、眼底情况良好、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的患眼,前或后囊膜完整,行二期IOL植入手术,共13例13眼.监测术后视力,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联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re-BCVA)0.2~HM/30cm,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Post-BCVA) 1.0~0.04,Post-BCVA较Pre-BCVA明显提高53.85%(7/13);手术后并发角膜内皮水肿2例,前房渗出1例,一过性高眼压1例,经相应对症治疗,上述并发症均痊愈.结论 二期IOL植入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治疗的较好选择,术后视力的可预测性好,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除在晶状体后脱位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晶状体全后脱位患者27例(27眼)及悬韧带断离范围超过180°的不全脱位患者8例(8眼)采用23G玻璃体切除术、脱位晶状体的超声乳化粉碎吸出。27眼同时作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扁平部悬吊植入,5眼同时行巩膜外冷凝联合气液交换(3眼行C3F8眼内注入)。8眼因高度近视等原因未植入IOL。结果 3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IOL悬吊植入的27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2~0.8,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用于晶状体后脱位者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是安全及可行。  相似文献   

5.
彭燕一 《华夏医学》2007,20(1):105-106
目的:评价前节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缝合术在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前节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缝合术治疗23例26眼晶状体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92.31%的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节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缝合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姜玉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6-157
目的探讨晶状体全脱位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疗效。方法回顾自1997年1月~2005年6月我院41例(41眼)外伤后晶状体全脱位患者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0.1。0.5者21例,0.5~0.8者15例,〉0.8者5例。术后虽有并发症发生,但总疗效良好。结论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采用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患者能够获得有用视力,可以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及葡萄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14例(14眼)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4~20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因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而致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经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取出脱位人工晶状体,13例行人工晶状体再植入或睫状沟巩膜悬吊术,1例因视网膜脱离未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1~0.2者2眼,0.3~0.5的12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常见原因为后囊破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经玻璃体切割后取出脱位人工晶状体,再植入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处理人工晶状体玻璃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植入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10例(10眼)眼外伤晶状体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无虹膜患者,在眼部伤情稳定且视力可矫正情况下行Ⅱ期缝线悬吊式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0.1~0.3者6眼,0.4~0.6者4眼,全部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对严重眼外伤伴大部分虹膜缺失或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畏光及视觉不适,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取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纯人工晶体取出术3例并植换人工晶体,2例采用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取出.结果:5例均一次手术顺利取出人工晶状体,术前并发症控制,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由于植入人工晶状体引发的并发症有效治疗方法是及时取出人工晶体,尽早终止并发症对眼球的损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42眼)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42例(42眼)脱位晶状体均全部成功取出,除2例(2眼)(4.76%)有视网膜脱离者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患者全部Ⅰ期植入(95.24%)。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90.48%),且并发症少(9.52%),效果满意。结论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1.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方法:研究167例(197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按眼轴长度分A组26-30 mm 124眼,B组≥30 mm 73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15,屈光度-8.00--2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折叠型IOL于囊袋内。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与术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A组124眼(94.4%),B组12只眼(1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1眼后囊破裂(0.5%),术后24 h一过性高眼压6眼,45眼(22.84%)后发性白内障,7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2眼视网膜脱离,25例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主要与眼底病变有关。术前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中保持后囊完整,降低后性白内发障等并发症;术后早期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3.
晶状体脱位的现代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现代手术治疗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方法治疗31例31眼晶状体脱位。结果:术后最好矫正视力0.8~1.2有8眼(25.8%),0.3~0.7有11眼(35.5%),0.1~0.2有7眼(22.5%),另有5眼(16.2%)视力0.05以下;有27眼(87.1%)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26眼(83.8%)矫正视力达0.1以上。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对晶状体脱位是安全有效的,可恢复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同时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风险情况。方法:对35例(70眼)老年性白内障同时行双眼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完成的70例(70眼)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分期手术病例做对照。结果:同时行双眼手术与双眼分别手术之间在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主张向患者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伤性瞳孔散大眼行玻璃体和晶状体切除术后二期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0眼)眼外伤患者,所有患者瞳孔直径≥5mm,均行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并虹膜缝合瞳孔成形术。结果所有术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并成功修补缺损虹膜。术后第2天有6眼的眼压在30~40mmHg之间,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个月,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测视力,矫正视力≥0.6共27眼(67.5%)。瞳孔正常生理功基本得到恢复,畏光、眩光、复视等不适症状消失。随访中未见眼压再升高者,未见虹膜线结导致的刺激反应。结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缺损修补术是治疗无晶体眼并虹膜缺损的有效复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13例(13只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84.6%眼压控制正常范围;术后61.5%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前房浅并深浅不均,眼压高,视力影响大是其特点;可根据患者前房、晶体及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 ,对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白内障 60例 (67眼 )进行上述手术 ,对术后视力、角膜曲率、常见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1周裸眼视力≥ 0 .5者 54眼 (80 .6% ) ,术后 2月裸眼视力≥ 0 .5者 60眼 (89.6% )。角膜曲率测量表明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1 .994,P>0 .0 5)。后囊膜破裂 7眼 (1 0 .4% ) ,虹膜损伤6眼 (9% ) ,角膜内皮水肿 1 9眼 (2 8.4% )。结论 :合适的手术切口、充分扩瞳及水分离、保持后囊膜完整、低能量超声、相对高负压是减少手术损伤和术后角膜散光 ,避免并发症 ,提高术后视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