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sIL-2R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2的活性以及CD4^-,CD8^-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4^-1含量显著减少,CD8^-的含量增多,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反应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L-2含量明显减少,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IL-6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功能发生紊乱,IL-6和IFN-γ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率,加强临床护理,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63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55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阴性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乏力、腹胀、肝脾肿大、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支睾吸虫抗体检测阳性与粪检虫卵阳性符合率甲组95%,乙组达93%,B超检查肝内胆管扩张呈"等号"样改变,甲组有32例占51%,乙组28例占47%,肝内胆管扩张"等号"样改变不是华支睾吸虫病B超特征性改变。结论:华支睾吸虫机体检测阳性是主要的筛查手段,粪检虫卵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和 C_3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 I gG、I gM 和 I gE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 gA 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改变;而 C_3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后,I gG、I gM 和 I gE 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呈同步增高的趋势;补体和抗体协同参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此过程中消耗补体,使 C_3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频移成像技术(THI)在华支睾吸虫所致肝胆声像改变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普通二维成像和THI成像。观察华支睾吸虫病所造成的肝脏,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肝内小胆管的损害,管腔内虫卵以及虫卵为中心结石的数量。结果:普通二维成像对华支睾吸虫的诊断符合率80.6%,THI为100%。华支睾吸虫所造成肝脏,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肝内小胆管损害,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8.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较大,我国分布广泛。随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吃“杀生鱼”的人增多,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有上升趋势。为给临床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资料,现将我教研室积累的18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41-142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采用B型超声对经病理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对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内外胆管所引起的胆道损害疾病,俗称为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性分布,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广东、广西和黑龙江[1]。本文对确诊该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及白细胞介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勇  蒋捍东 《中国医药》2009,4(6):405-40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103例患者按不同病因分为哮喘组33例,过敏性鼻炎组35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组(合并组)35例,对照组35例,4组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1)。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较哮喘组均增高(P〈0.05或P〈0.01),过敏性鼻炎组各指标水平同哮喘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敏性鼻炎、哮喘有类似的炎性过程,合并组血清黏附分子及IL-4、IL-10水平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 (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sV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VEGF、sV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VEGF、sVCAM-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 0.05); PHC患者治疗两周后血清IL-18、VEGF、sVCAM-1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较正常对照组仍有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8、VEGF、sVCAM-1水平增高,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吴岩  田凤石  王金良 《天津医药》2002,30(3):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时黏附分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急性脑梗死(ACI组)患者外周血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D二聚体、血小板第4因子工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及ACI组在发病24h内及发病1周时血清sICAM-1、sVCAM-1、DD、PF4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在发病1周时以上各值均高于ACI组(P<0.01或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初期及发病1周时,sICAM-1、sVCAM-1、DD、PF4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为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索、血糖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t)]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和健康体检(健康组)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微柱法测定HbAle,放免法测定空腹INS,同时测定FBG、血脂等,并收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直糖、血脂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间sVCAM-1水平,sVCAM-1水平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DR组、BDR组和NDR组患者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DR组患者血清sVCAM-1的增高较BDR组、NDR组增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sVCAM-1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病程呈正相关(r=0.338,P〈0.05),与HbAlc、FBG、CHO、TG、LDL、空腹INS均无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sVCAM-1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监测视网膜病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麻素胶囊联合洛美利嗪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治疗的血管神经性偏头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5mg/次,根据病情适量增减,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0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麻素胶囊,100 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SF-36和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05%和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SF-36和VA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物质(SP)水平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江涛  唐巍  张慧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41-943
目的:观察地赐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9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地赐康冲剂1袋,ti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对照组30例正常者,于试验前测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治疗组sICAM—1及sVCAM—1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8周后,治疗组可使sICAM—1和sVCAM—1明显下降(分别为27.4%及18%)P均<0.01,且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赐康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sICAM-1及sVCAM—1的含量,且依从性好,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32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不愈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6例骨折术后Ⅰ期愈合患者(Ⅰ期愈合组)比较。结果不愈合组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Ⅰ期愈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骨折术后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红景天对体外循环(CPB)前、中、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评估红景天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659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红景天未干预组(CN)312例,红景天干预组(CI)347例。干预组于术前1 d、术中、术后7 d连续予以红景天1 mg.kg-1.d-1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方案2组大致相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术前1 d,CPB开始后30 min,停CPB后2h,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 2组患者在CPB开始后30 min及术后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P开始后及术后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未干预组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升高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与sICAM-1、sVCAM-1之间呈正相关(r=0.671,0.698,P<0.01)。结论红景天对TNF-α与sICAM-1、sVCAM-1等炎性因子有显著调节抑制作用,对预防与治疗CBP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