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广元 《华夏医学》2000,13(6):847-849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于 1995年 Strich首次报道了其病理学特点以后 ,逐渐被人们认识 ,并用来解释颅脑损伤的某些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随着病理学及 CT、MRI等应用的深入 ,DAI在颅脑损伤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DAI不论是单独的脑损伤还是与其它颅脑损伤并存 ,它都是目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 ,2 ,3] 。1 病理学特征和历史195 6年 Strich等先后报告 ,在 1组颅脑损伤死亡尸体解剖中发现 ,患者胼胝体有挫伤和出血 ,提出了严重脑外伤后脑白质弥漫退行性变的观点。Strich再次对脑外伤致…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吉林医学》2005,26(5):545-54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 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1],是导致颅脑伤患者死亡、植物生存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历史发展概况1899年,R osenblath报道了1例患者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处于睡眠状态达8个月之久,病理改变为广泛的白质变性[2]。1956年,Strich报道了15例因头部外伤持续昏迷5~15个月后死亡的病例,病理检查发现无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1]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谢一金 《右江医学》2006,34(4):397-39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d injury,DAI)是剪应力作用于头部致脑内神经轴索损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神经轴索断裂和轴缩球[1]。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在因颅脑损伤死亡病人中占29%~43%,仅次于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我科近年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42例,经过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DAI患者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3~65岁,平均38.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坠楼伤9例,打击伤2例。GCS评分大于8分者4例,小于8分者38例。2.症状及体征伤后均有…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指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基底节、小脑、脑干轴突的弥漫性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伤后立即出现无血肿性持续昏迷,预后较差.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DAI患者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5 6年Strich首次报道了 15例因头部外伤持续昏迷 5~ 15个月后死亡的病例 ,镜下检查发现全脑白质神经纤维缺失和明显变性 ,残留数量不等的正常纤维和髓鞘。当时 ,Strich把这种损伤命名为弥漫性白质变性 (diffusedegenerationofmatter)。 196 1年 ,Strich又发现头外伤后存活 48h者 ,脑组织中有神经轴索收缩球形成[1] 。 1977年以后 ,Adams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于 1982年正式提出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 ,它是指由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晓斌  宋锦宁 《医学综述》2006,12(12):742-74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颅脑损伤,病情重,预后差。病理变化特征性的表现为伤后白质区域见到大量轴索回缩球(ARB)形成,但其发生机制仍在探讨中;CT和MRI可提高DAI诊断的准确率;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与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分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7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DAI患83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a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956年,Strich通过尸检研究,从病理组织检查中发现一组无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大脑半球白质为中心的弥漫性损伤和变性,指出这种损伤和变性,可能是脑损伤时导致神经纤维物理损伤所致,首次提出了DAI的概念。此后,许多学者对DAI的临床和病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982年正式确立了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概念。近年来,人们对DAI的研究较多。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颅脑损伤病人长期昏迷的唯一确切原因,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月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4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 Injury,DAl),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能是导致颅脑外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伤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本文对DAI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中镁离子的变化及其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根据GlasgowComaScale(GCS) ,将 3 8例DAI患者分为重型组和非重型组 ,分别测定伤后 8h ,2 ,4,6d血清镁离子浓度。结果 重型组较非重型组的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血清镁离子下降程度和弥漫性轴索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nal illjury,DAI)自1982年Adams等正式命名以来,DAI尽管未被正式归类,但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颅脑损伤类型,逐渐被神经外科学界所接受。多数学认为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患死亡、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研究发现颅脑损伤伤情与轴索损伤程度有关,伤情越重轴索损伤越严重。随着人们对DAI越来越重视,对其致伤机制、致伤原因、病理特征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本将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附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石建辉  龙松森 《四川医学》2003,24(5):490-490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是剪力作用于头部致脑内的神经轴索损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神经轴索断裂和轴缩短。近年对此研究较多 ,但诊断标准未完全统一 ,现通过我中心近年收治的 6 8例DAI病例来探讨DAI的临床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9例 ,女 9例。年龄 3~ 4 8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5 7例 (83% ) ,坠落伤 8例 ,其他 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3h 4 7例 ,3~ 12h 14例 ,>12h7例。本组病例纳入标准 :①头部受复杂外力致伤。②伤后持续昏迷 >6h ,无中间清醒期。③CT或MRI检查无异常 ,但临床症状严…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害,是闭合性颅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损伤,病情重,发病率高,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死亡率高达42%~62%[1],也是导致颅脑损伤病人长期昏迷的因素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28例中出现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6·8岁。其中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5例,有中间清醒期1例。入院后均急行颅脑CT检查,其中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2例,脑干损伤伴脑室内出血2例,…  相似文献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能前  鞠延 《四川医学》2003,24(7):661-66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损伤 ,其发现至今已有数十年的时间。Strich于 195 6年研究外伤性胼胝体出血中提出了脑白质弥漫性变性的概念 ,并认为是剪应力损伤的结果。2 0世纪 6 0、70年代 ,又有多位学者对这类轴索损伤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诸如剪应力损伤、脑白质损伤等名称。Adams等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正式将该病变命名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并被国际学术界所公认。1 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1 1 病因及发病机理 :以往的研究曾认为 ,头部在旋转性外力的作用下 (角加速度 )产生所谓…  相似文献   

18.
8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人于1982年正式命名,它是指由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有时为小脑)轴突的弥漫性损伤。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在死亡患者中占29%-43%,仅次于硬脑膜下血肿。占致死性颅脑损伤的第2位,是不伴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创伤性昏迷的常见原因,是颅脑损伤后出现无血肿性持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治疗方案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行综合性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伤后3个月各年龄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疗效,36例死亡及植物生存者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3.6小时,而恢复良好者伤后至入院平均2.4小时(P0.05)。其中恢复良好32例(33.3%)、重残28例(29.2%)、植物生存22例(22.9%)、死亡14例(14.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的疗效,DAI的死亡率仍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辉 《医学综述》2007,13(1):64-6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本文就近年来对DAI研究进展包括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