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2.
咳嗽为肺系病变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亦可引起咳嗽。诚如《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盖肝与肺以经脉相联,《灵枢·经脉》篇谓:“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如肝经郁火,上熏于肺;肝火旺盛,刑金灼肺;肝血不足,木燥伤金;水  相似文献   

3.
咳嗽为临床上常见症状 ,其病机古今医家论之各异 ,不拘于肺。《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由于肝肺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 ,古今医家特别重视从肝治咳。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 :“从来咳嗽十八般 ,只因邪气入于肝”。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中论肝咳有12例之多。秦伯未明确提出 :“治肺止咳 ,佐以调肝”。现将从肝治咳诸法浅述如下。1 肝肺生理相关  共司气机升降 :肝为风木之脏 ,位居下焦 ,阴中之阳脏 ,其气升发 ,为气之枢 ;肺为清虚之脏 ,位居上焦 ,阳中之阴脏 ,其气肃降 ,为气之主。肝气之升而不…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5.
张敏涛 《光明中医》2011,26(6):1232-1233
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结合小儿的五脏不足有余之说,阐述五脏咳嗽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方药。咳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薄弱,故极易感受外邪。因此临床上由外感六淫引起的咳嗽较为多见。治疗多采用宣肺、肃肺、泻肺、疏风、清热等方法。故有"咳不离肺"之说。对于久咳、顽咳,若单从肺论治,往往难以取效。《素问·咳论》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了咳嗽虽为肺脏之病变,  相似文献   

6.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7.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疾病观是针对咳嗽的总体阐论,体现了中医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以五脏咳之肾咳为例,在梳理归纳总结古今文献基础上,阐发其历史沿革中的3种不同内涵,同时从肾令肺咳之机制和针药辨治两方面对“肾咳”进行深度剖析,认为除了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失调之外,经筋失养亦为肾咳重要病理基础;治疗上以针灸调整筋脉、调节经络之气,以药物促进精微物质生成和敷布,二者将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体现了《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疾病观念对疾病诊疗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久咳从脏腑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祥庚 《河南中医》2007,27(11):66-66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咳嗽的辨治除肺脏本证外,还应注重脏腑兼证.久咳者表邪内郁,肺失宣降,肝升过亢,气火上逆犯肺,故久咳呛咳不止.临床常见的有肺虚肝郁,肺燥肝热,肺肝阴虚,肝火侮肺等.分别采用补肺疏肝,润肺清肝,润肺滋肝,泻肝清肺等治疗方法.脾虚乏运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当健脾化湿豁痰,以收其效.《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相似文献   

9.
咳嗽病名,始见于《内经》,其《咳论》篇,论咳精深,开宗明义阐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而后仲景《金匮》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证透彻,立方明确,为千古医家辨证治咳之准绳。 笔者细心研读《金匮》“咳嗽上气”“痰饮咳嗽”专篇,将咳嗽归纳为虚实两端:  相似文献   

10.
肝咳浅议     
肝咳浅议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张博生关键词咳嗽,从肝论治咳嗽多从肺论治,然肝亦令人咳,唯人多味于此。笔者临证之余结合学习前贤之论,就此论述如下。肝咳之论,始自《内经》,《素问·咳论》篇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  相似文献   

11.
肝咳医话     
《内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咳嗽,奠定了理论基础。张景岳认为;“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而“五脏之咳”乃各有其“兼证耳”。《素问·咳论》所说“肝咳”主要系指咳嗽而见有肝经之形证。考诸医籍,有关“肝咳”的论述和验案颇多,兹结合临床管窥之见,简要分述如次。肝气犯肺咳嗽胁痛尤在泾曰:“久咳胁痛,不能左侧,病在肝,逆在肺”。肺居高位,司呼吸,主肃降;肝主疏泄,其气升发;二者相互制约,升降有序,维持其生理机能。今肺病气郁,失其清肃之令,不足以制服强肝,则肝木反乘肺金,以致出现  相似文献   

12.
胃咳临证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论五脏六腑诸咳,但经文最后一段强调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肺最重,胃非轻”(《医学三字经)》。如重“肺咳”轻“胃咳”,则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3.
咳嗽的病因病机 咳为肺疡,《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一症,虽可由其他脏腑病变引起,不仅限于肺,但其病位则在肺,其直接病机是由肺气上逆所致。故《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亦云:“咳症虽多,无非肺病。”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肺系疾病中尤以咳嗽为多见。咳嗽虽属肺系疾病,然并非致病原因皆归于肺。《素问.咳论》中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五脏六腑失常,皆可涉及于肺而致咳,脾胃运化失常,显然也可以影响肺之宣肃,引起咳嗽。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其不足尤为突出。故脾胃与小儿咳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肝咳     
五雪飞 《新中医》1998,30(1):54-54
咳嗽与多个脏腑有关。《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就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对肝咳的认识。1历代医家对肝咳的论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对咳嗽提出“有十种咳,……四日肝咳,咳而引胁下病是也。……十日厥阻咳,咳而引舌本是也”。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自十一月病咳……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咳促,哽气又时长出气”,认为“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急于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元代曾世荣在《活幼心书·咳嗽十一》指出此肝咳乃因“…  相似文献   

16.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五脏均可致咳,临床各具特征,当详审脉证而施治。现将本人近年所治肝咳、心咳、脾咳与肾咳之验案各一例,略述其证治经过和体会,以示用《素问·咳论》指导辨治咳嗽的一斑。谬误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7.
咳嗽别论     
陈明达  许友慧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61-2561
咳嗽为临床常见之病,其病因复杂,治疗不易.其不易关键在病因复杂,虽《素问·咳论》中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训,且明确指出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更有《诸病源候论·咳嗽论》中的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但临床上咳嗽还绝不仅只这十咳,故《医学真传》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笔者结合肤浅的体会,罗列临床上少见的儿种咳嗽,以飨同道,抛砖引玉,并为治疗难治性咳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内经》云:“肺主咳。”喻嘉言谓:“咳者,肺之本病也。”但除肺之本脏引起咳外,其他脏腑影响也可致咳。如《素问·咳论》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肺为气之主,诸  相似文献   

19.
痉咳见于百日咳中期。本证病机,一般为邪毒侵袭,肺失清肃,痰浊阴滞气道,并与肝经郁热,气火上逆有关。治疗上多用化痰降逆、养阴清肺等法。如能联系大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则更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就此试谈管见。关于肺病咳嗽的病机涉及大肠,古今多有论及。《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指出咳嗽上气是肺与大肠的病变。《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为治咳从胃肠着手提供了依据。《温疫论·妄投寒凉药论》:“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热不能自成其热,皆由邪在胃家,阻碍正气,郁而不通,火亦留止,积火成热……智者必投承气,逐去其邪,气行火泄,而热自已。”强调治病总宜使  相似文献   

20.
徐登国 《新中医》1989,21(6):1-3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专注于肺,而忽略调治其他脏腑。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抑。”又说:“诸病多自肝来。”认为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观之临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素问·咳论》描述肝咳症状谓:“肝咳之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