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妊娠脉在中医脉诊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对妊娠脉辨析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是脉诊客观化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妊娠脉象蕴含复杂多样的生理病理信息和客观的临床结局指标,是脉诊客观化研究重要的突破口。概述妊娠脉象的研究现状,从采集设备、临床方案、随访工作、分析方法等方面表述存在的问题和思考,以期为探索中医脉诊客观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多路脉象检测方法和换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本精神的体现和应用,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脉诊在临床上又是诊断、立法、处方的重要依据。本世纪60年代起,国内已有多学科技术人员协作,对脉诊的原理、检测方法、仪器、脉波信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在长期的脉象客观化检测方法的研究中,也研制出了一系列诸如单点式、双点式脉象换能器、三道脉象换能器、五探头脉象换能器(除“寸、关、尺”三部外,还加上了“上鱼际、尺下”二部)、多路脉象换能…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脉诊研究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脉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医诊病非常重视脉诊 ,而各种脉象的辨别依据仅是医生的指下感觉 ,对其判断主观因素太多 ,不同脉象很难界定 ,故不同医者对同一脉象很难统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 ,脉诊客观化逐渐成为实验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和促进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脉诊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脉诊客观化的实现。1 脉象的客观化描记公元 1 2 41年 ,施发的《察病…  相似文献   

5.
脉象信息的定量描述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各种脉象采集设备应运而生,脉象采集设备的研发大大推动了脉诊客观化进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使得脉象采集设备能真正的为临床服务,通过对中医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及市场化产品等的论述,分析了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运用单一或者几个特征指标来描述脉象信息还远远不够,只有基于中医系统、辨证两大基本理论,遵循“位、数、形、势”脉诊纲要,结合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挖掘,才能进一步促进脉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诊法理论中,尺肤诊法独具特色却至今仍阐释不明。故将综合历代医家的注释,详细解读《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首先,阐明尺肤切诊的部位范围有广狭之分,广者从掌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狭者从寸口三部脉之关脉开始到尺泽穴之间。其次,尺肤诊的诊察内容包括尺部皮肤(尺肤)的(缓急、小大、滑涩)寒热、燥湿,尺部肌肉(尺肉)之坚脆以及尺肤下脉象(尺脉)的缓急、小大(盛衰)、滑涩等。最后,《内经》尺肤诊法常与寸口脉法、人迎脉法、色诊法合参,用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并指导相应治疗措施的选择。由此可深入揭示尺肤诊法的具体内涵和诊疗意义,为《内经》尺肤诊法的现代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也为《内经》诊法理论的研究及现代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诊断方法.脉象的特征,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现象或简单图形来比喻和描述.建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研人员开始运用现代化的诊断仪器和分析方法,对传统的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与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试图把古老而深奥的中医脉象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脉象图像化、客观化、数据化.由于脉诊客观化是中医诊断客观化乃至中医现代化的先导,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的内涵、脉象仪及脉图参数指标的概念及意义,系统总结了脉诊客观化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临床常见疾病中的评价方法与应用进展,分析了当前脉诊客观化在临床评价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建立规范统一的脉诊客观化评价标准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长期以来,众多医家对诊脉的部位、取脉的方法以及病脉和常脉等做了深入论述,但对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和突破;传统中医诊断往往取决于医师的主观意识、经验积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因素,缺乏客观指标;中医脉象仪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研制脉象模拟仪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及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具有中医脉诊内涵的脉象客观化信息进行采集是研制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脉诊仪的前提,总结古今中医脉象信息采集方法及西医对血管信息的认识,综述现阶段不同脉象信息采集工具对脉象信号的辨识及其与中医脉象信息的对应关系,对中医脉诊理论指导下的脉象信息采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脉诊起源久远,脉理精微,但长期以来缺乏客观化指标,造成历代医家“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也造成中医诊病一医一脉的混乱局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等学科在中医领域里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脉图的研究不仅使抽象的脉象直观起来,而且建立了量化的标准,为中医脉象客观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脉诊客观化的标尺。现就以下几方面将其十年间的研究成果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心电图是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两者在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服务。1脉象形成的机制1.1中医脉象形成的机制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脉象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67-868
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也是一部包含位、数、形、势几个方面信息的综合脉象。文章通过使用TL-DY-XM-Ⅱ型脉诊仪获取到的虚脉脉象,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探讨虚脉在脉诊客观化中表现的脉象特征,实现古脉法和现代脉法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脉诊客观化可行性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脉诊的客观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期待,但脉象的客观检测、脉波图的分析、脉诊仪的应用,并未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实验角度研究脉诊也未有实质性发展。搭建中医脉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对中医古代文献和典型医案的脉证规律和脉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握糖尿病脉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收集糖尿病脉诊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对近15年在糖尿病脉象特征、脉诊客观化、脉诊早期预警糖尿病并发症及指导用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取得一批成果。糖尿病脉诊研究有一定临床意义,保证脉诊仪参数可靠及规范操作、深化糖尿病脉象特征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诊客观化、数字化研究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同时带来诸多挑战。各式各样的脉诊仪根据原理和系统组成,可能在脉象展现和脉图显示上有些许差异,脉诊仪与医者实诊结论又存在差异等,这些都是需要规范的。本文从脉象四要素出发,针对脉象教学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脉象四要素为纲,指导教学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脉诊技能。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传统脉诊受医师临床经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与继承发扬受到限制。近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偏离中医理论、反映信息不全面、检测分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