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相关,一是强调脏腑内部、脏腑之间存在多维联系,构成有机整体,不可机械分割;二是强调人体自身、社会环境、自然气候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即天-地-人相关。然笔者认为五脏相关不仅体现在诊断,还能体现在治疗,即处方之中也可渗透五脏相关的治则。笔者以中医脾胃系中重症肌无力和慢性胃炎这两种常见疾病为例,结合"五脏相关"学说探讨刘凤斌教授对其病机的认识以及处方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脾胃与其它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阐释五脏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意义,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同时,五脏生理、病理之间按照五行生克秩序维持着动态平衡,而五脏之中尤以脾胃为重,脾胃为后天气血之本,为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的联络与运动实现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五脏却是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中气的充足、水谷的运化、脾精的升散为其他脏腑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金元医家李东垣在临证治病的时候体现出的养生治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因时制宜、制方用药、立足脾胃、兼顾他脏、调理脾胃、远欲摄养等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原则.这使后世医家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无比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络痛"等范畴。人到中年之后,体质下降,五脏渐衰,脏腑功能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培元通冠汤治疗气虚血虚型冠心病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患者90例,均为2006~2012年间本院门诊病人,诊断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45例中,男性21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整体观念对胸痹心痛治疗的应用体现,从综合调理脾胃、肝胆、活血化瘀祛痰、通补结合、五脏整体观念探讨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杜毅  杨关林  陈旭 《中医药学刊》2011,(9):2142-2143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整体观念对胸痹心痛治疗的应用体现,从综合调理脾胃、肝胆、活血化瘀祛痰、通补结合、五脏整体观念探讨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人教授从脾胃论治五脏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系统跟师学习,研读古籍和整理医案的方式,从常见肝病、复杂肺病、免疫血液病、神志病、肾病等多个系统疾病入手,系统论述调脾胃治五脏的学术思想及具体运用。结果:叶人教授遵循"人以脾胃为本""中焦脾胃调节人体气血生成、水液代谢""脾藏营舍意主思""脾胃升降影响六腑的通降"等诸多理论,提出从脾胃论治五脏病,并广泛运用到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叶人教授调脾胃治五脏为内科难治性疾病治疗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脾胃系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中讲到"百病皆由脾胃而生";《金匮要略》也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张景岳曰:"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均说明调理脾胃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关键环节。脾胃与五脏关系密切,脾胃调则五脏调,因此脾胃系统一旦出现了结构或功能的紊乱,必将影响到其他各系统的脏器功能,故防治疾病可从脾胃论治。目前西医治疗多应用抑酸、黏膜保护、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采用饮食、运动疗法,来恢复紊乱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9.
浅述脾胃病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疾病。脾胃在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善治脾胃者可以调五脏。如何掌握脾胃用药规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医学诊断名词,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之间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文章根据中医五脏整体观,论述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与五脏各个脏腑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严重危害大众的健康与生命。冠心病就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胸痹心痛"大致相符。今中医学界普遍认为胸痹心痛病变本位在心,并与肺、肾等多脏腑及寒,虚,痰,瘀等病理因素均相关。然笔者在阅览、整理大量历史文献,结合现代研究后,认为胸痹心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五脏阳虚,故本文主要探析心痹胸痛与五脏阳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继元 《光明中医》2007,22(9):46-4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全方八味药,主治:"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证.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其他脏腑而引起疾病.可见脾胃在五脏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善治脾胃可调五脏.因此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常从脾胃入手,同时也重视他脏对脾胃的影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蛋白代谢,增加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及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调整T细胞的亚群比例以及促进合成代谢,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状态.笔者临床常用该方治疗多种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世代传承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中医学有着引领作用。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通道的枢纽,脾胃升降相因则全身气机调达,脾胃升降失调则全身气机失和。李乾构教授遵循"脾胃是五脏气机和合的中心"的思想,通过调理脾胃,斡旋中气,使全身气机流畅,达到协调五脏六腑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正所谓"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14.
汪龙德教授从五脏辨治顽固性呃逆的经验。汪龙德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医、教、研30年。在理论联系实际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相继研制出"平胃胶囊""化瘀软肝胶囊"等院内制剂。长期专注于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与研究中。熟读经典,善于以整体观,系统观分析问题与指导临床。将治病求本基础上的辨证论思想贯穿在诊治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在治疗,科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汪龙德教授认为呃逆总的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五脏密切相关,用中医治疗也不能仅仅使用降逆之品,应从整体出发,治病求本,重视从五脏为着眼点来治疗顽固性呃逆,通过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肾的纳气功能,重视调心以治胃、疏肝和胃、升脾降胃等治法,在临床中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证,所获良多,现择老师辨治顽固性呃逆的思想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其相关内容散见于"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各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主导下,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加重视"治痰为先"的思想。故将从中医学痰邪致病的病机特点及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即炎症与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心肌纤维化等相关性出发,从现代医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治疗的针对性,彰显中医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提出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论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阐释血脉、心之本体、神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关系,以精气、藏象、五脏神学说为支点,强调将人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健康与心理有机结合,以期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分阶段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对虚喘及其论治的叙述,对其制方用药作一概述,并试从中医理论之"五脏一体"观的角度加以探析。张锡纯在论述"虚喘"及组方用药的过程中,"五脏一体"观为其主导,在治疗虚喘上维护五脏气机的整体运行的思维始终贯穿其内;虚喘不仅属肺在肾,而且与脾胃、肝及心关系密切。总体上讲,张锡纯总以"辨证论治"为纲,组方立足五脏,以维护五脏正常功能为指导来治疗虚喘。  相似文献   

18.
<正>心绞痛是冠心病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初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心肌耗氧与冠脉供血的平衡被打破,消耗大于供给所引起的,据统计80%的冠心病患者会有心绞痛发生。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降低发病率等有较好效果,现就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赵锡武认为胸痹心痛多是以虚致实,遵循仲景"责其极虚也"之训,主张治疗以扶正为主,同时兼顾脾胃[1]。陈可冀认为因心气虚而导致血行无力,痰瘀互结使脉道  相似文献   

19.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从功能上来讲,中医脾胃很可能是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按照中医脾胃学说的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胃与喻为"先天之本"的"肾"一样,同属"五脏六腑之本",是调节机体脏腑活动、维系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环节。现已知,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由消  相似文献   

20.
从痰淤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在血瘀论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至于痰瘀论治尚不多见.我根据"五脏之滞、皆为心痛"和"胸痹之因,痰凝血滞"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对45例冠心病,运用调畅五脏气机,祛痰化瘀,痰瘀同治的法则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同时也逐步加深了对痰瘀与冠心病关系的理解.现就有关认识聊述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