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对胃中不和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90例胃中不和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率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随访后均有一定的复发,尤其是药物组;埋线组的疗效维持优于针刺组,更明显优于药物组.针刺组除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项目外均优于药物组(P<0.05),而埋线组除睡眠时间外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随访后,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PSQI各项目比较,埋线组优于针刺组,针刺组优于药物组,显示埋线组的疗效更明显,复发率更低.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胃中不和型失眠症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是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进而引起睡眠质量和时间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主观体验。穴位埋线是将医用羊肠线植入相应腧穴,通过长期持久地刺激腧穴来起到治疗作用。中医特色穴位埋线疗法因其价廉效高、操作简单方便逐渐被运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基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探讨穴位埋线的治疗机制。从穴位埋线的辨证选穴规律、单用穴位埋线法、穴位埋线联合中医其他特色疗法、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穴位埋线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等方面对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论述,以求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7%,埋线组总有效率96.7%.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刺和穴位埋线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但穴位埋线法耗时少、刺激持久、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头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各睡眠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入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埋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结合加味交泰丸与六味地黄丸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中药组口服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埋线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施以穴位埋线。经2个月治疗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1%(49/55)、中药组为67.3%(3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4,P=0.006)。治疗后,埋线组睡眠时间[(0.86±1.11)分比(1.29±0.88)分, t=2.251]、睡眠效率[(0.13±0.71)分比(0.43±0.55)分,t=2.477]、催眠药物[(0.93±0.77)分比(1.41±0.81)分,t=3.185]、日间功能障碍[(1.14±0.61)分比(1.59±0.60)分,t=3.900]及PSQI总评分[(6.71±3.55)分比(8.32±2.48)分,t=2.757]均低于中药组(P<0.01或 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加味交泰丸与六味地黄丸可延长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时间,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志霞  畅红梅  龚旺梅 《新中医》2014,46(10):177-17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治疗组以肾俞、太溪、太冲、三阴交等为主穴埋线;对照组予西药舒乐安定、谷维素口服治疗;治疗1月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患者失眠症状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两组,各30例。埋线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内关、脾俞和胃俞等穴位,每2周埋线1次,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药物组服用血脂康,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级计分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分级计分。结果:(1)血脂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经6周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两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结果显示,埋线组疗效令人满意,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埋线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显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血清TC、埋线组血清TG水平明显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清LDL-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中血清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症状改善、持续穴位刺激、就诊次数少等方面体现了其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轻者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重者彻夜难眠,常兼见多梦、头晕、心悸、健忘等症。长时间的失眠可导致精力难以恢复,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引起疲劳感、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并且容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等,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治疗上,西医多使用促睡眠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有毒副作用的反馈,如睡眠阶段改变、反跳性失眠以及药物依赖等。中医学多采用针刺治疗,但由于针刺效应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无痛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无痛穴位埋线组治疗1次,针刺组每周2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BMI、食欲、二便的变化。结果:1)无痛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后体重及BMI均显著下降。2)无痛穴位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3)无痛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后食欲均下降,食欲下降与体重、BMI的变化有相关性。结论: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疗效,可降低体重、BMI值,减少患者食欲,降低感染风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78.9%,优于药物治疗组6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各型治疗后近期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胃不和证与其他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肯定疗效,且对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并参照Cochrane Reviewers 5.1手册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1软件和State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能提高临床有效率[OR=3.67,95%CI(2.81,4.80),P<0.00001],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MD=-2.08,95%CI(-2.69,-1.47),P<0.00001];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7,95%CI(-0.34,1.29),P=0.26];穴位埋线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大冶铁矿医院针灸科门诊,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11)岁;平均病程(20.5±16.3)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诊断,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睡眠总时间缩短,通常小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日早晨感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和优势特点.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穴位埋线)5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各项指标包括体重、BMI、腰围、臀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简便易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舒乐安定片等药物治疗。两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脐周八穴埋线加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电针组为75.0%,2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年龄段间、各证型间近期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HR、体重、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WHR、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脐周八穴为主的埋线加电针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不寐,又称失眠、不得卧等,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本病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表明俞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甘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气血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41例。埋线组予穴位埋线疗法,针刺组予相同穴位针刺,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各组疗效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睡眠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埋线组40例、针刺组39例、药物组38例。(2)疗程结束时埋线组、针刺组、药物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7.18%、65.7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而与针刺组相当(P0.05)。随访时埋线组、针刺组、药物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61.54%、39.47%。与疗程结束时比较,各组病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药物组(P0.05),而针刺组又优于药物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PSQI总评分埋线组与针刺组相当(P0.05),且两者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从各项睡眠因子比较分析,埋线组与针刺组无显著差别(P0.05),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4)治疗后与随访时组内比较,各组总评分及各项睡眠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P0.05)。组间随访时比较,总评分埋线组分别明显低于针刺组、药物组(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相当(P0.05);从各项睡眠因子分析,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方面依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而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方面也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5)治疗后与随访时组内比较,各组睡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病情均出现反复。组间治疗后比较,睡眠时间埋线组明显长于针刺组、药物组(P0.05),而针刺组和药物组时间相当(P0.05);组间随访时比较,睡眠时间埋线组明显长于针刺组、药物组(P0.05),而针刺组又明显长于药物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的近期及持续疗效满意,同时与传统针刺疗法或助眠药物相比,其治疗频率低、时间短,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