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张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14-12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学生针刺进针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学生随机分为2组。实验1组70例予进针微痛的心理干预,实验2组70例予进针无痛的心理干预。针刺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1组VAS疼痛积分(2.566±1.379)分,实验2组疼痛积分(1.761±1.706)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分级实验1组:无痛0例,轻度疼痛62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0例;实验2组分别为17,43,8,1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痛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针刺进针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针刺的接受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传统疗法,已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利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对针刺时引起的疼痛感以及得气时感觉出的酸、麻、胀、痛、触电感等不适充满抵触心理而放弃针刺治疗。另外,针刺治疗需按疗程进行,患者多次接受针刺,对疼痛及针刺感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恐惧是造成部分患者对针刺所致疼痛不能耐受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证明恐惧增加了低住脊柱旁肌肉的反应性,增加了疼痛感。所以加强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针刺所致疼痛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的疾病多为慢性病,针刺时往往会产生疼痛,因为疼痛会使有些患者特别是儿童放弃治疗,从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医学心理学认为,疼痛是个体对现在的刺激和以往疼痛经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医生进针时,患者的疼痛主要来自皮肤,因为在皮肤表皮的生发层尤其是在厚1-2 mm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身体的某些部位特别是皮肤的神经末梢受到超强刺激时,就可以引起机体反应,从而感到疼痛,就刺激而言,疼痛程度和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以及刺激的频率有关。现将针刺所致疼痛原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理疗法在针刺治疗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理疗法又称精神疗法 ,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其语言、表情、举止、行为 ,并结合其他特殊手段来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识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一种方法。在医疗实践中 ,心理治疗与针灸、药物、理疗一样具有治疗作用。针刺作用是通过针体刺激 ,依赖机体自身的调整、自身的康复能力来实现的。心理治疗的积极因素也是通过内分泌调节并动员心脏、呼吸、骨骼肌肉系统等供给身体能量 ,加强机体的应激 ,纠正机体代偿失衡 ,使其向正常生理状态转化。可以说 ,二者在此点作用上相辅相成 ,能更好地提高人体的恢复能力 ,促进人身健康… 相似文献
6.
7.
心理疗法在疼痛患者针刺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疗法又称精神疗法 ,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语言、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手段来改变患者不正确认识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方法。在医疗实践中 ,心理疗法与针灸、药物、理疗一样具有治疗作用。针刺作用是通过针体刺激 ,依赖于机体自身的调整、自身的康复能力来实现的。心理治疗的积极因素也是通过内分泌调节并动员心脏、血压、呼吸、骨骼肌肉系统等供给身体能量资源 ,加强有机体的应激 ,纠正机体代偿失衡 ,使其向生理状态转化。可以说 ,心理疗法与针刺疗法相辅相成 ,可更好地提高机体的恢复能力 ,促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集体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2组患者的连续治疗12周。对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评分、CGI、HAMD、PSQI量表评分、生活各领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NSS阳性因子、PANSS阴性因子、PANSS一般精神病理因子以及PANSS总分、CGI、HAMD、PSQI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生活各领域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对更高(均P<0.05)。结论 针刺联合集体心理干预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以及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还可有效改善其阳性与阴性症状,降低患者抑郁的负性情绪,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36例,分为干预组86例与对照组50例。对于干预组进行特色的心坪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2组前后焦虑及疼痛的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及疼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本科室既往进行过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2007年6月以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单纯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睡惊症的疗效差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及家长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进行病因心理行为干预的同时给以针刺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安眠、神门等穴,隔日1次,每周针刺3次,4周为1疗程,轻度患儿针刺1/2个疗程,中、重度患儿针刺1个疗程结束;对照组单纯给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1个月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进行结果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重度患儿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睡惊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结合普通针刺及结构化心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恐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二科住院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结构化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6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 d,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JOA、TSK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JOA评分为(6. 96±1. 72)分,治疗1个疗程后JOA评分为(17. 40±1. 66)分,治疗2个疗程后JOA评分为(24. 36±1. 87)分;治疗组治疗前JOA评分为(7. 24±1. 67)分,治疗1个疗程后JOA评分为(18. 44±1. 90)分,治疗2个疗程后JOA评分为(25. 76±1. 42)分。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较前升高(P <0. 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TSK...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12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n=60,宫氏脑针联合吗啡)及B组(n=60,吗啡),比较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法(NRS)情况、吗啡日用剂量、血清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内皮素–1(ET–1)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开始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均有不同程度降幅,且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均得以下降,且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宫氏脑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吗啡使用剂量,降低患者血清内PGE2、β–EP、ET–1等疼痛介质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耳针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所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合计853例癌痛病例,分析发现耳针联合药物治疗癌痛有效率对比常规药物无统计学差异(95%Cl 1.0~1.25,P=0.05);耳针联合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评分(95%Cl-3.08~-0.17,P=0.03);比较两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Cl 0.17~1.16,P=0.1),治疗组对于减少便秘发生优于对照组(95%Cl 0.12~0.93,P=0.04)。结论:耳针联合药物治疗癌痛有效,在减轻疼痛、减少便秘的发生有一定优势,但不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过少,特别是高质量、多中心的文献极少,因此上述结果还需进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联合耳穴治疗)24例、对照组(假针灸联合假耳穴治疗)23例,治疗组接受针灸(体针+电针)7 d+耳穴14 d治疗,对照组接受假针灸(假体针+电针)7 d+假耳穴14 d治疗,21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可显著减轻癌性疼痛,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减轻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同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联合耳穴疗法是中医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6-558
2001年国际针灸研究专家针对针灸临床试验设计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制作了一份《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标准》,英文简称为STRICTA。旨在促进临床试验报告的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试验设计质量的提高。这一国际标准共有6个条目,包括报告针刺治疗的合理性、针刺的细节、治疗方案、辅助干预措施、实施针刺治疗者的资历以及对照干预的类型。本文对此国际标准进行了介绍,并以国际发表的两篇针刺随机临床试验为例对相关条目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针刺对中风后肩痛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关文献。[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Bina Eftekharsadat Elmira Porjafar Fariba Eslamian Seyed Kazem Shakouri Hamid Reza Fadavi Seyed Ahmad Raeissadat Arash Babaei-Ghazan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studies》2018,11(5):315-322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is a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plus acupuncture with acupuncture alo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PS. Sixty-four patients (55 female and 9 male) with MPS in their neck and should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 mean age of 33.1 ± 6.4 years.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erobic exercise plus acupuncture (n = 32) or acupuncture alone (n = 32) groups.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luded visual analog scale,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neck disability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that was measured with QoL-SF36 scale. Each group received 10 sessions of acu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aerobic exercise or acupuncture alone. 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evaluated at baseline, at the end of the last treatment session, and at 1-month follow-up visit. While participants were waiting for their 1-month follow-up visit,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bination therapy were asked to continue their aerobic exercise by jogging 40 minutes a day. Although mean visual analog scale,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neck disability index, and QoL-SF36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p < 0.0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meas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roughout the evaluated session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ime and group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outcome measures (p > 0.2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