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依据气血两虚辨证,予养血止眩汤,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24例口服益脉康片,2片/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取效时间短。结论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吐、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由痰浊内蕴、瘀血阻络所致,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健脾化痰祛风,补气活血通络之法,以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瑜兰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445-5446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作为目前医院门诊越来越常见的病症,已受到医者广泛关注,本人一年来应用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以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使病人半身偏枯等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7.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多为急性发作,病人自觉症状较为明显。现将本院自2001年6月-2004年9月以来接诊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使用天眩清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的治疗情况初步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我院近几年138例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0.9%,两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配合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分为研究1组(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与研究2组(定眩止晕汤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研究2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1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动脉供血状况,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治疗组和对照组,两周后观察疗效并通过TCD观察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疏血通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5.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CD显示治疗组血流峰速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能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素注射液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14d。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优于对照组的77.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熄风法治疗老年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方法:选择53例门诊患者以补肾活血熄风法为治则,运用中药汤剂治疗,5d为1疗程,服用3疗程。结果:治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94.34%。结论:以补肾活血熄风法组方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脑血管阻塞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治疗老年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饮(自拟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益气通络饮(黄芪、党参、炙升麻、葛根、红花、毛冬青、田七、地龙、丹参、僵蚕、胆南星、甘草)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尼莫同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每次3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14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褚衍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1):90-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164例眩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8例,口服氟桂利嗪和眩晕停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加减,两组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56%,8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疗效确切,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周。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2.73%,对照组为45.4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起效时间〈24h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性眩晕发作,起效快,疗效较好,作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平眩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和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眩汤 ,疗程均为 15天。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扩张椎 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表现,可归属"眩晕"范畴,病位在头,头为"清阳之府"、"中精之府"、"诸阳之会"。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头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居于中焦,连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所以脾胃在本病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是产生清阳之气的源泉,倘若脾胃损伤,则纳运失职,升降失司,不仅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元神之府失养,且痰湿阻于中州,浊气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耳鸣等症。因此,脾胃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从脾胃入手,以补益、健运脾胃及调畅气机升降为主,并针对"风、火、痰、瘀、虚"不同的病理因素,佐以平肝、泻火、祛痰、化瘀、补肾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