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读分析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医案及相关理论,发现周仲瑛教授辨治胸痹的核心病机多与"瘀热"相关,故凉血散瘀法也适用于胸痹。这充分体现了周仲瑛教授的"瘀热论"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等两百多种内伤杂病的辨治。  相似文献   

2.
"瘀热"作为一种复合型的病理因素,不仅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某些肾脏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慢性肾脏病"瘀热"病机成因有外感和内伤,具体治法有透热散瘀、泻热逐瘀、凉血化瘀、养阴祛瘀、清络散瘀。  相似文献   

3.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勉华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的"癌毒""瘀热"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放射性肺炎的中医病机为气阴两伤、瘀热相搏,当以益气养阴、凉血散瘀为治疗法则。同时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在放疗伊始就配合中药治疗可减毒增效,提前预防和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旭教授在糖尿病的中医药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王师的治糖经验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三热致消"理论,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与"燥热"、"湿热"、"瘀热"三大病理因素有关。治疗上师从周老的"三热"论,习用清热润燥、清热化湿、清热凉血散瘀的治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蓄血证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机为“瘀热互结下焦”,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主。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中许多男科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均可见到瘀热互结的病机,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都显示采用凉血散瘀的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方法:系统梳理有关瘀热病证的历史认识,采用文献计量学、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古今文献的相关记载。结果:前人关于"瘀热"病因及相关病机、病种有散在记载,凉血散瘀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结论:"瘀热"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普遍存在。把"瘀热"作为独立的"继发性病理因素"看待,并据此将古今有关瘀热的散在论述和临床经验系统化,可以发展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治疗理论,丰富对难治性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指出 ,凉血通瘀法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治法。针对瘀热阻窍的基本病机 ,治宜凉血化瘀 ,通泄腑热。认为 ,凉血清热折病势 ;通下瘀热 ,可以顺降气血 ;凉血化瘀能防瘀热动血 ;通脉散瘀可化蓄血。提示凉血逐瘀方药具有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 ,减轻脑水肿 ,促进意识恢复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证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仲瑛 《中医药学刊》2002,20(6):709-711,723
指出,凉血通瘀法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治法,针对瘀热阻窍的基本病机,治宜凉血化瘀,通泄腑热认为,凉血清热折病势;通下瘀热,可以顺降气血;凉血化瘀能防瘀热动血;通脉散瘀可化蓄血,提示凉血逐瘀方药具有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范永升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蝶形红斑、结节性红斑、银屑病、荨麻疹的4个临床验案,总结出其治疗皮肤病的临证特色,范教授认为这些皮肤病以热、瘀为病机特点,确立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为核心治法。  相似文献   

11.
白疕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皮肤病,其中寻常型最为常见。喻文球教授治疗白疕病经验丰富,他认为毒邪是致病的关键,血热是病机的核心,风、湿、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兼以祛风除湿,自拟凉血消疕汤治之;针对久病成瘀者,善用虫类药物;重视心理调适及饮食禁忌。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血精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是中医男科疑难病症之一,瘀热病机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在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凉血化瘀止血的方法治疗血精症瘀热相搏证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瘀热"病机理论可用来指导男科血精症的辨治。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瘀热阻窍"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凉血通瘀法治疗,使得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疗效得到大幅地提高。肾虚肝旺,络热血溢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基础,继而瘀热髓损,神机失用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状态,凉血通瘀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姜希  李楠  江雅楠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62-1065,封3
陈彤云教授在损美性皮肤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疣类疾病的病因病机为风、热、毒、瘀之邪凝聚肌肤,治疗以调和气血、解毒散瘀为原则,以中药紫蓝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同时配合其自创的特色中药外用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李斌教授辨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经验。认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基本病机是“血热为病之本,阳浮为病之标”,治疗宜“清热凉血,重镇潜阳”,芩珠凉血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孟云辉  王强  王延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43-1643,1653
痔疮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痔疮形成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记载较多,与寒、暑、湿、风、热、毒、燥、瘀等邪气有关。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瘀毒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为因果,互化互生,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瘀毒损络是痔疮发病的关键病机,临床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王琦国医大师从"脾胃外感"论治克罗恩病验案1则。强调脾胃病多具有明确外感史,治疗脾胃病重视祛邪法,认为外邪为克罗恩病发病之标,根据湿热留恋中焦、瘀毒蕴结肠腑的病机特点,拟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治疗大法,立连梅清肠汤,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糖尿病、肺癌均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癌的机率高于正常人,肺癌亦可诱发糖尿病,研究与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对策。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瘀热"这一共同病机为切入点,初步拟定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化痰散瘀、清热凉血,养阴清热、通利排毒等治疗对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后应在中西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吸收、运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从多组学的角度进行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诠释"瘀热"病机本质以及常用方药的药理机制,为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寻找到更为有效的方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周仲瑛教授以《素问·病机十九条》为立论依据,结合温病学说"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提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均为感受外邪,邪实正虚,引动风热,并与瘀热、湿热交争,多因复合相搏为患,瘀热贯穿疾病始终。辨证论治以祛风化湿,凉血化瘀为大法,气血同调。具体治法常用清热祛风、清热凉血、清热化湿、泻下通瘀、补气健脾、益肾清利等六法。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是临床的难点。张婷婷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症痛证,根据“瘀阻于内,不通则痛”的基本病机,口服汤剂采用“柴芍方”以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红藤方”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瘀温通方”以寒温并用、化瘀止痛;“扶正祛瘀方”以益气扶正、祛瘀止痛。张婷婷临证还结合灌肠、足浴的方法,内外合治,长期管理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