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对膳食中不同硒含量与NMBzA诱发大鼠食道肿瘤及小鼠前胃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将断乳Wistar大鼠和断乳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缺硒(硒含量<0.02ppm)组;正常硒(0.2ppm)组;补硒(2.0ppm)组;和对照组(0.2ppm)。除对照组外,各组动物灌胃给予NMBzA。其中大鼠自第5周至第18周实验结束,每周一次给药3mg/kg体重,小鼠第2~7周,每周一次给药1mg/kg体重,第8~12周,每周二次,每次0.7mg/kg体重。实验结束时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食道肿瘤及小鼠前胃肿瘤发生率在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给大鼠一次静脉注射~(14)4C-甲基苄基亚硝胺(~(14)C-NMBzA,2.5mg/kg)后3~4小时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液体闪烁计数器分离和测定大鼠食道等组织的DNA烷基化程度。结果发现饮乌龙茶和茉莉花茶2~3周的大鼠,食道上皮细胞DNA中的O~6-甲基鸟嘌呤(O~6-meG)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为茶叶防癌作用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叶对N-甲基苄基亚硝胺致DNA烷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家琦  肖颖 《卫生研究》1990,19(5):22-25
本实验给大鼠一次静脉注射~(14)C-甲基苄基亚硝胺(~(14)C-NMBzA,2.5mg/kg)后3~4小时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液体闪烁计数器分离和测定大鼠食道等组织的DNA烷基化程度。结果发现饮乌龙茶和茉莉花茶2~3周的大鼠,食道上皮细胞DNA中的O~6-甲基鸟嘌呤(O~6-meG)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为茶叶防癌作用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hMGMT)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0例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50例对肺癌例和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GMT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p53、C-MYC、K-RAS基因表达,并分析有关暴露因素对修复基因hMGMT表达的影响,以及hMGMT基因与p53、C-MYC、K-RAS等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32.7%(49/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GMT基因表达低下,hMGMT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的危险度OR值为9.22(2.05-57.65),20.0%(10/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4%(2/50)的正常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细胞也可检出hMGMT基因表达低下,探讨影响hMGMT基因表达的各种暴露因素,发现吸烟可抑制hMGMT基因表达,另外发现,K-RAS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hMGMT表达低下有关(P<0.05);而p53、C-MYC基因的表达与hMGMT无关。结论:DNA修复hMGMT在肺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低下是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基因的低表达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DNA损伤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高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和预后关系的探讨,反映MGMT基因在肿瘤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DNA加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苯乙烯的DNA加合特性。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移动法测定苯乙烯-7,8-氧化物(SO)、苯乙烯、苯乙醇酸(MA)、苯乙醛酸(PGA)、苯乙烯巯基尿酸(UMA)和DNA的加合反应;以^32P后标记法研究SO-DNA加合物;以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研究SO-DAN加合物的结构。结果 苯乙烯、MA、PGA和UMA不与DNA发生加合反应;SO分别在DNA脱氧鸟苷碱基上的O^6位、N^2位形成6种加合物。结论 苯乙烯进入机体后,通过其活性中间代谢物SO与DNA起加合作用,SO攻击DNA脱氧鸟苷碱基上的O^6位、N^2位形成加合物,如果在细胞复制前所形成的DNA加合物没有被修复或者被错误修复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产生化学损伤。苯乙烯的其他代谢物未见此效应。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DNA加合物致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多环芳烃致突变的机制,采用基团保护和亲核置换方法,以多环芳烃二氢二醇环氧化物修饰脱氧腺嘌呤形成加合物,再用DNA合成仪合成含突变热点61位编码(CAG)的人类原癌基因(H-ras)部分同源序列,以含加合物的原癌基因部分同源序列作模板进行DNA复制,研究多环芳烃DNA加合物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环芳烃DNA加合物明显影响DNA复制过程,造成复制阻断或过损伤合成,同时使复制准确性降低,诱发加合物对应位点上的碱基误掺,点突变类型为碱基颠换(AT→TA)。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维生素C对DNA氧化烷化损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VC)对DNA氧化损伤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以补充大剂量VC饲料给幼年Wistar大鼠,剂量分别为0,2000,5000,10000mg/kg饲料,不添加VC作为对照组,干预时间为60d。干预结束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和评价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和H202诱导的氧化损伤;留取尿液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鼠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thylguanine,06~MeG)含量。结果各组大鼠的DNA自发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H2O2诱发DNA损伤时,随剂量增加,DNA损伤逐渐加重,对照组为59.060AU,2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69.900AU,5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75.768AU。比对照组升高28%(P〈0.05),10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79,655AU,比对照组升高49%(P〈0.01)。各组O^6-MeG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0mg/kg饲料剂量组含量最高为2.434mg/g肌酐,比对照组升高36%(P〈0.05)。结论高剂量VC对DNA自发损伤没有影响。而对10bμmol/L H2O2的诱导损伤,补充5000mg/kg饲料和10000mg/kg饲料的VC可加重DNA损伤。给大鼠补充10000mg/kg饲料的VC可导致DNA烷化损伤产物O^6-MeG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9.
程继忠  海涛 《卫生研究》1998,27(1):46-49
研究了一次和连续7天腹腔注射硒多糖、亚硒酸钠对大鼠血硒浓度及肝细胞色素P450、b5、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并比较了硒多糖与亚硒酸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次腹腔注射Se0.6mg/kg体重的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后,血硒浓度迅速增加,在注射后2小时血硒浓度达到高峰,随后血硒浓度逐渐下降。亚硒酸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排出均较硒多糖快。连续7天腹腔注射0.2mg/kg体重剂量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后,硒多糖和亚硒酸钠组大鼠血硒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2.6倍和2.1倍,其中硒多糖组的血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在体内、外均降低肝细胞色素P450、b5的含量,抑制GST的活性,硒多糖的作用尤为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57%、70%和62%(P<0.05)。两种硒化合物对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无明显影响。硒多糖和亚硒酸钠均能显著增强GSH-Px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在DNA重组修复试验中的诱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枯草杆菌DNA重组修复试验,检测了24种有机磷农药的诱变性,并分析了有机磷的化学结构与诱变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诱变机理。结果显示有5种甲基有机磷获阳性结果。构效分析表明,结构类型为(RO)aPXa·Ya的有机磷易诱发DNA完整性改变,而(RO)bPXc·Yd型的有机磷不易诱发DNA完整性改变。推测阳性有机磷农药作为烷化剂,主要是使鸟嘌呤的N-7位甲基化,引起碱基置换;或形成加合物,造成交联,从而引发DNA重组修复而致突变。  相似文献   

11.
活性维生素D_3对大鼠胃腺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维生素D3对大鼠胃腺癌的作用杨原高国林杨思凤游丽荣1.方法:经饮水摄入N-甲基-N′-亚硝基-N-亚硝基胍(MNNG,150mg/L)诱发大鼠胃腺癌。120只大鼠经饮水摄入MNNG4周后,按体重均匀分3组。第1组动物食常规饲料;第2组动物食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和硒(Se)营养缺乏对食管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110只雄性F344大鼠随机分为3组:VE/Se缺乏组,VE/Se正常组和溶剂对照组。VE/Se缺乏组和VE/Se正常组动物皮下注射N-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染毒,染毒剂量为0.35 mg/kg BW,每周3次,连续5周。溶剂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等体积的20%二甲基亚砜(DMSO)。VE/Se缺乏组给予低VE/Se饲料(VE 46U/kg,Se 0.05mg/kg),VE/Se正常组、溶剂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VE 80U/kg,Se 0.15mg/kg)。在实验第25周解剖动物,进行食管肿瘤肉眼观察及病理检查。动物血浆V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e水平采用荧光法检测。食管组织中细胞增殖和DNA氧化损伤分别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物血浆、食管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结果动物血浆VE和Se水平VE/Se缺乏组显著低于VE/Se正常组,VE/Se正常组略低于溶剂对照组。VE/Se缺乏组动物食管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平均肿瘤数量及病理损伤数量均显著高于VE/Se正常组(P<0.05);与VE/Se正常组相比,VE/Se缺乏组动物食管组织细胞增殖水平、8-OH-dG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物血浆、食管及肝脏GPX和G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E和硒缺乏能够加快细胞增殖,显著促进NMBzA诱发的大鼠食管肿瘤的发生,机体氧化应激、DNA氧化损伤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本底辐射居民DNA损伤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剂量慢性长期连续照射人群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方法选择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恩平市横坡镇(CA)出生并长大的年龄相仿的男性居民作为对照人群。分别抽取他们周围血5 ml,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周围血中有核细胞的Ku70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蛋白1(ERCC1)、错配修复hMSH2基因、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HBRA和CA组人群的周围血有核细胞中,Ku70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38±0.351)、(0.389±0.27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228±0.112)、(0.193±0.115),hMSH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65±0.222)、(0.279±0.214),MGM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辐射居民Ku70、ERCC1、hMSH2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MT基因可能参与了天然放射性...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汁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用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CBMNT),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研究猕猴桃汁抗环磷酰胺(CP)的致突变作用以及生物转化Ⅱ相酶的作用。方法测定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及肝组织中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活性。结果猕猴桃汁对CP诱发的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大鼠肝脏总GST、UDGTP活性,但对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总GST、UDGTP活性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猕猴桃汁抗CP致微核形成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机体外来化合物代谢解毒酶系,加速CP的代谢灭活  相似文献   

15.
氯乙烯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与DNA修复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对DNA损伤修复酶 [O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1(XRCC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3(XRCC3) ]表达的影响 ;探索VC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VCM染毒 ,实验组按不同染毒剂量分为 3个剂量组 ,分别为低剂量 5mg kg、中剂量 10mg kg和高剂量 2 0mg kg ,染毒12周 ,以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试验 )测DNA损伤 ,免疫组化法测DNA损伤修复酶的表达。结果 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11.75 %、12 .38%和 17.6 3% ,均高于对照组(5 .6 7% ) ,且中、高剂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MGMT和XRCC1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减少 ,而XRCC3的表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VCM致DNA损伤与XRCC3表达有相关关系 (r=0 .4 38,P =0 .0 6 7)。结论 VCM可导致肝细胞DNA发生损伤 ,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DNA损伤修复酶参与修复VCM所致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醋酸铅对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大鼠脑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腹腔注射醋酸铅5d,剂量分别为25,50,100mg/kg体重,第6天取其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其细胞凋亡率和bcl-2 bax基因的表达产物Bcl-2蛋白,Bax蛋白。结果:各染铅组大鼠皮层,海马,小脑细胞亡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具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bcl-2基因表达(FI指数)明显降低,而bax基因表达则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并具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Bcl-2/Bax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具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细胞凋亡率与Bcl-2含量呈负相关,而与Bax含量正相关,与Bcl-2/Bax呈负相关。结论:铅可以诱发大鼠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内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基因表达上调以及Bcl-2/Bax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_3对大鼠胃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原  高国林 《营养学报》1998,20(1):43-47
方法:经饮水摄入N-甲基-N′-亚硝基-N-亚硝胍(MNNG,150mgL-1)制作大鼠胃腺癌模型,饲以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添加的饲料(2.5mgkg-1和5.0mgkg-1)。于实验16、32周处死动物,进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16周,1,25(OH)2D3(5.0mgkg-1)添加组大鼠腺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率明显高于只经饮水摄入MNNG组,实验32周胃腺癌发生率、癌巢数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结论:一定剂量的1,25(OH)2D3对MNNG诱发大鼠胃腺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n=12)、糖尿病模型组(D组,/n=12)、糖尿病大黄酸干预组[R组,n=12,大黄酸100mg/(kg·d)灌胃]。成模后第8周末及16周末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钙档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1)的表达。结果(1)与N组比较,D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2)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阳性表达显著低于N组,α-SMA、FN和TGF-β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E-cad表达和TGF-β1表达呈负相关(rs=-0.60,P〈0.05),α-SMA、FN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8,P〈0.05;rs=0.91,P〈0.01);(3)R纽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较D组明显减弱,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cad的表达较D组明显增加,α-SMA、FN和TGF-β1表达较D组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大黄酸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阻抑EMT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灌胃方法,用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MX)染毒Wistar大鼠(1.65、165、16500ng MX/kg),每天1次,连续15天。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MX可使大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增高,使肝、肾脏器系数发生改变,并出现是变化,但对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s)微核的诱导和大鼠血汪、组织(肝、肾、睾丸)脂质过氧化(LPO)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MX对大鼠生殖细胞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饲料构成对大鼠白色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不同的饲料喂养雄性Wistar大鼠2个月,观察不同饲料构成对大鼠体重、脂体比的影响,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白色脂肪组织UC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高能饲料1组与高能饲料2组的体重、脂体比均显高于基础组、高蛋白组与高脂肪组(P<0.05),而后三的体重、脂体比无显性差异(P>0.05)。高能饲料1组与高能饲料2组UCP2基因表达增强,而能量相同的基础组、高蛋白组与高脂肪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能量能诱导大鼠白色脂肪组织UCP2 mRNA表达,表达的强弱与体内的储存能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