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Herbst等下颌前移类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检查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颌骨、气道和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及主观症状。结果 :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前移、下颌平面角增大 ,上气道、舌根后气道的间隙增大 ;鼾声、睡眠憋醒、白日嗜睡等症状改善或消失 ;多导睡眠图 (PSG)五项监测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后明显好转 ,客观有效率为 95 %。结论 :Herbst等下颌前移类口腔矫治器是治疗OSAS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主观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2例轻中度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进行主观症状分析。结果: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能够明显改变其主观症状:鼾声、憋气、日间嗜睡改善率为81.82%、72.73%、77.27%。结论: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其主观症状明显得到改善,至于PSG(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变化,因为条件所限,未能检测,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用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对其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和X射线头影测量所得的气道及呼吸功能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颌平面角(SN—MP),上气道上部前后径(SPAS)、中部前后径(MAS)、软腭长度(S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B,上气道下部前后径(I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用口腔矫治器可以有效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高效经济、携带方便、无创无风险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OSAS的患者,用德国EBKODENT器材制作可调节型的软塑料口腔矫治器(OA),患者佩戴2~3个月后复查,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并再次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结构以及呼吸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11例患者均感到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呼吸暂停时间和低通气时间在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下降,呼吸暂停指数和低通气指数也显著降低;而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则显著增高。患者的睡眠结构以及呼吸情况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OA对于轻中度的OSAS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SG)及临床指标预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SAS)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最佳压力(Pmin)。方法采用RHK-5500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连接BiPAP系统测22例OSAS患者nCPAP的Pmin,推导其与呼吸紊乱指数(RDI)、体重指数(BMI)及颈围(NECK)等指标的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测的Pmin治疗20例OSAS患者,同时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效果。结果RDI、LSaQ2指标与Pmin呈直线正相关。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RDI、LSaO2预测nCPAP治疗的最佳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睡眠监测仪对78例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尽可能早期就诊,及时有效的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方法:患者监测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肌电图、上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等。结果:检测出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3例,中度28例,重度19例。结论:了解患者平时的睡眠习惯.电极安装,睡眠监测后的护理,提高了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的依从性,从根本上改善了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海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88-168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潜在致死的严重疾患[1],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典型症状为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头晕乏力等,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作者采用一种口腔矫治器对12例OSAS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名患者均来自作者近两年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0~60)岁,全部患者体形偏胖,下颌不同程度的后缩、深覆。治疗前通过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S。1.2方法①模型:选择合适的托盘用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呼吸阻力(IOS)测定方法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价值。试图提供一个粗筛、简化和非卧床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临床具有典型症状的可疑OSAS患者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和脉冲振荡阻力测定,以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为诊金标准,四格表分析法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设正常组及慢性肺组为对照组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39例可疑OSAS患者,经多导睡眠检测符合OSAS诊断标准30例,不符合诊断标准9例,OSAS与健康对照比较呼吸阻力各值明显增高,P<0.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OSAS与慢阻肺组比较呼吸阻扰、气道总阻、周边阻力、弹性阻力明显低于慢性阻组,P<0.001,差异显著意义;中心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中心总阻力则高于慢性肺 、其中上气道阻力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与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比较,符合27例,不符合12例,敏感度为66.6%,特异度77.7%,符合率69.2%。结论:IOS可以直接、无创、快捷地测定OSAS患者上气道阻力乃至气道阻力,作为一种无睡眠状态下诊断OSAS的方法提供了可以接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ISO作为粗筛试验OSAS远远优于流速量曲线,可以作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12例轻中度OSAS患者,男9,女3例,平均年龄46岁,均经呼吸内科确诊和耳鼻咽喉科排除手术可能,叉拒绝戴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CPAP)者,进行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主观症状分析,并拍摄戴用口腔矫治嚣(OA)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颅面及气道大小的测量.结果 OSA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能够明显改变其主观症状:鼾声、憋气、日间嗜睡有效率为75%、66.67%、83.33%.X线头影测量结果: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IAS长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显著性,SPL长度较使用前有所减小,而SN-MP角度和SPAS在使用矫治器后有显著性增加,SNB角度和MAS长度使用后亦较使用前有所增加.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口腔矫治器是OSAS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OSAS患者戴入矫治器后,咽腔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位置关系均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omno Fit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确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佩戴阻鼾器治疗,并在佩戴前后采用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SaO2)和鼾声指数,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佩戴阻鼾器后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及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经多导睡眠仪监测所得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mnoFit阻鼾器可通过前伸下颌,改变下颌、舌、软腭和悬雍垂的位置关系,稳定下颌和舌,增加舌肌张力,从而达到开大和稳定气道的目的,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肖永龙  金涵 《现代康复》2001,5(2):106-107
目的 通过多导睡眠图(PSG)及临床指标预测阻塞型睡眠呼吸停综合征患(OSAS)的经鼻持续道正压通气(nCPAP)最佳压力(Pmin)。方法 采用RHK-5500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连接BiPAP系统测22例OSAS患才nCPAP的Pmin,推导其与呼吸紊乱指数(RDI)、体重指数(BM)及颈围(NECK)等指标的回归方程,用回归议程预测的Pmin治疗20例OSAS患,同时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效果。结果 RDI、LSaQ2指标与Pmin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患的RDI、LSaQ2预测nCPAP治疗的最佳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矫治OSAS患者时加强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固位等作用及其疗效。方法通过32例OSAS患者使用改良后口腔矫治器进行矫治,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疗效显著,鼾声改善率达87.50%,白天嗜睡改善率达83.33%,呼吸暂停改善率达87.50%。讨论加强口腔矫治器对下颌的固位,保证矫治疗效的稳定性和改善率。避免了睡眠时下颌不自主脱离矫治器,以及下颌、颏向下向后顺时针旋转,舌根部周围软组织更靠近后下方而易于陷入下咽腔,颏舌肌张力降低也更增加了舌的顺应性。另外,本文提出了下颌高角、低角OSAS患者矫治的不同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严重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常规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同时不适用于发育中的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目的:探讨和评价下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治疗小下颌畸形伴OSAS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巾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颅面外科。对象:2001—10/2004—07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颅面外科就治的小下颌畸形伴OSAS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个月~17岁。方法:8例患者均行牵引成骨技术牵引双侧下颌骨治疗,经口内或口外途径共安放16个牵引器,牵引速度1~1.5mm/d,固定4~12周,随访2~18个月。每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射线头影测量或睡眠多导图仪检查。主要观察指标:8例患者术后的牵引延长距离,后气道间隙大小、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8例16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所有病例截骨、牵引过程顺利,牵引区成骨良好。最大牵引延长距离为25mm,最小15mm,平均19.12mm。后气道间隙由平均4.5mm增至11min,1例需要进行继续治疗,7例均恢复正常呼吸,去除鼻咽导气管和气管切开导管随访2.18个月,效果稳定无复发。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是治疗OSAS重要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矫正口咽腔气道狭窄,改善呼吸功能,可在发育中患者及年幼儿童应用。随着应用例数的增多会更详尽阐明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桂香  王元珍  罗惠珍 《现代护理》2006,12(23):2183-218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多导睡眠图(PSG)特征及检测护理方法。方法经多导睡眠图检查66例,确诊OSAS患者52例(OSAS组),单纯鼾症患者1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睡眠参数。对监测患者进行检查前心理护理,检查时参数观察,检查后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组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66例顺利接受检查。结论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做好监测护理是患者完成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S患者96例,于CPAP治疗前行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检测,然后进行CPAP治疗3个月,治疗后再次行睡眠呼吸监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检测,判断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无影响。结果: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显著降低,睡眠时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增高(P〈0.01)。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CPAP治疗可能通过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因而可降低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多导睡眠图(PSG)特征及检测护理方法.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检查66例,确诊OSAS患者52例(OSAS组),单纯鼾症患者1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睡眠参数.对监测患者进行检查前心理护理,检查时参数观察,检查后健康教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S组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66例顺利接受检查.结论 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做好监测护理是患者完成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口腔矫正器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矫正器治疗10例OSAS、2例鼾症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气道、呼吸功能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戴用矫正器后软腭后气道增大较显著,SPP-SPPW由(8.98±2.62)mm增加到(12.03±2.95)mm,舌根后气道间隙也明显增大,TB-TPPW由(10.58±3.10)mm增加到(11.76±3.90)mm.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从(35.64±23.16)/h降到(9.23±5.64)/h;最低血氧饱和度由(70.8±8.24)%上升到(81.68±7.21)%.结论:口腔矫正器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鼾症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2]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 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3]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2]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联合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重度OSAS采用口腔矫治器联合手术治疗后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及出院后,治疗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18;血氧饱和度(SaO2)>84%,打鼾、夜间憋气及白天困倦嗜睡等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非常满意。结论:细心精致的整体护理可使治疗更合理化、系统化,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