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采用改良Gibson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5例26个髋关节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13个关节手术有采用Gibson八路。另外13个关节手术采用改良Gibson八路,其实质是①缩短切口;②无需切断臀中肌、犁状肌等外族、外展肌群。结果:两级病例随访显示,改良Gibson入路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采取Gibson入路者。结论:通过本文病例的对比观察,我们认为改良Gibson入路,对髋关节损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并总结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改良Gibson手术入路,行全髋置换术1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9例。结果随访131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全髋置换术病例组优良率93.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例组优良率68.6%,两组均无坐骨神经、臂上神经及血管损伤。结论结手术入路创伤小,显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是很好的髋关节后侧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改良Gibson入路,用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作髋关节置换术8例,随访6~20个月。结果 8例均无髋痛及假体松体、下沉等并发症,功能恢复好。结论 羟基磷灰石喷涂全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假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量(Hb)、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前后Hb、输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髋关节功能早期改善快等优点,能够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点。方法本组病例42例,全麻状态下均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充分显露髋关节及股骨头,去除股骨头,用髋臼凿取出股骨头,扩髓后,植入人工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4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期间无感染、无假体松动与断裂,最后显示优良率为85.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与传统治疗股骨颈方法,耐久性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疼痛大大降低,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盛吉祯  王刚 《北方药学》2012,9(5):62-63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Cibson入路。对1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降低死亡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创理论的完善和更新,小切口人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骨科手术中的新技术,笔者采用髋关节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102例(10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阙玉康  胡勇  丁辉  许唐兵 《安徽医药》2015,19(9):1709-1713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囊的慕尼黑骨科医院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微创全髋与传统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106髋,其中采取OCM入路微创全髋术53例53髋,传统髋关节置换术53例53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比容( HCT )、肌酸激酶( CK-NAC)、C-反应蛋白(CRP)、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前3 d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1年Harris评分(HHS)及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影像学评价,住院时间。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21.2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前血红蛋白、术后输血前红细胞比容、术后输血量、术后CK-NAC、CRP、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价、术后1个月和1年HHS及WOMAC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留关节囊的OCM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相对于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软组织创伤小,术后疼痛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能早期下床行功能锻等优点。但OCM入路的微创全髋操作相对复杂,应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和相应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术后2周、8周及2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可明显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手术入路(TKA)。方法膝骨性关节炎21例,经股内侧肌间入路行TKA,采用人工全膝表面关节后稳定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结果 21例膝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髌骨轨迹不良、感染、切口皮肤牵拉性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出血(305±55)ml;术后第2d下床行走;术后3d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7)度、7d(105±5)度、6周(114±6)度;3个月(122±6)度;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2±1)d;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5)分。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TKA具有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直腿抬高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有针对性加强关节活力和股骨头肌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结果:26例患者实施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康复护理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愈合及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中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差异及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3例(144髋),其中采用直接外侧入路(直接外侧组)65例(70髋),后外侧入路(后外侧组)68例(74髋),测量术后髋臼和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及后伸角度,统计术后脱位率。结果直接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2±7)°,后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9±9)°,2种手术入路假体联合前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平均最大前屈角分别为(112±10)°和(100±8)°,最大后伸角分别为(15±3)°和(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术后未出现脱位,后者术后出现1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假体联合前倾角的把握有不同要求,且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51-125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历经40年的研究与实践,临床作为治疗髋关节疾病,恢复关节功能的莺要术式.得到了广泛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我科2005年1月-2008年8月共收治11例全髋关:仃置换的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法与后外侧入路法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双入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及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手术治疗中,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术中视野显露更清楚,能有效清除髋关节周围的瘢痕挛缩组织,有利于术后髋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对患者髋部功能的恢复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鲍锐  田建洪  吴森  周波  韦湧 《贵州医药》2012,36(9):812-813
髋关节结核近年发病较多,病人年龄轻,毁损率高.传统手术入路因考虑到前方滑膜便于清除,常取smith-perterson切口,但此入路切口创伤大,常需要输血.本院2010年至2012年获得随访的髋关节结核手术病例20例,探讨Gibson入路与改良Gibson入路在髋关节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髋关节结核病例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8岁,平均15.7岁,分别采用Gibson入路及改良Gibson入路手术,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衍敬 《江西医药》2005,40(2):84-85
目的 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外侧前入路(外侧改良Hardinge切口)与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外侧入路(Watson-Jones),后侧入路(Morre),术中、术后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3年我科治疗的118例,年龄55~96岁.4种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髋中,Morre入路后脱位2例。S-P入路术后感染1例。获得随访96例.优良率:S-P切口66.66%,Watson-Jones切口75%.Morre切口62.85%,外侧改良Hardinge切口78.12%。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外侧前人路(外侧改良Hardinge切口)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置换术是以模拟髋关节代替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我科对6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康复训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61例诊断为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置换37例,全髋置换21例,双髋置换3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45~86岁,平均66岁。假体种类为:骨水泥固定型者10例,生物固定型者51例。本组39例采用硬膜外麻醉,22例全麻。手术入路有两种:外侧入路52例,后入路9例。2术前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Hardinge手术入路改良,使髋关节置换术安全、简便。方法作以大转子为中心沿股骨干轴线直切口,经臂中肌中后1/3交界及股外侧肌中央进入,保持臂中肌后1/3及股外侧肌后1/2的连续性,并于转子间中上部保留一边长约1.5厘米的三角形关节囊附着。结果此入路暴露满意,82例术后随访4个月-6个,功能恢复均为优良,患臂中肌肌力均≥Ⅳ级。结论此入路有暴露好、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且利于假体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且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03~2006-03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76例81髋。其中男52例56髋,女24例25髋。手术切口全长约7~12cm,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切口,扩大应用范围。结果76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获得随访2个月至5年,平均3.5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组织损伤小、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的优点,有利于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闫楷忠  沈伟中 《淮海医药》2008,26(3):208-209
目的探讨LCP(Locked Compress Plate)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手术技巧。方法肱骨近端骨折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4岁(27~75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2例。应运LCP钢板经三角肌外侧入路(必要时辅以胸大肌-三角肌小切口)置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显示,优良率96、4%(27/28)。结论LCP钢板结合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