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氧氟烷1958年由 Larsen 合成并发现了它的麻醉性能。1960年 Artusio 对它的麻醉作用进行了首次评述,当时认为它对肾脏无特殊的损害作用。随着该药的广泛使用对其药理作用也逐渐深入了解。1964年Paddock 注意到3例甲氧氟烷麻醉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并且对其中两例死亡者做了尸检,发现肾小管内有大量草酸钙结晶。1965年North 等发现甲氧氟烷麻醉后血尿素氮升高。到1966年人们便认识到甲氧氟烷会引起多尿性肾功能损害。其中 Crandell 等详细地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情况,引起了麻醉  相似文献   

2.
甲氧氟烷麻醉中血浆无机氟化物浓度增加,如果达50μmol/L即损害肾小管而有可能引起多尿性肾衰。七氟醚的氧化脱氟过程与甲氧氟烷相仿,Kobagashi等报道10例肾功能正常病人于七氟醚麻醉时,最低肺泡麻醉浓度时间(MAC-h)为13.5,结果5例病人血浆游离氟化物峰值超过50μmol/L,只是均无肾毒征象。Higuchi等给肾功能正常病人吸七氟醚麻醉时间稍长后(MAC-h 14.0)即出现一过性N-乙酰-β-D-氨基葡糖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血症与梗阻性黄疸病人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血浆内毒素(ET)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30例梗黄(梗黄组)手术前后血浆ET、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病人(对照组)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梗黄组外周血ET水平显著升高(P<0.01),Ccr显著降低(P<0.01);门静脉血ET水平又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术后5 d内ET水平降低不明显;术后第1天ET反而升高(P<0.05),Ccrr更趋下降(P<0.05),并伴有血Cr、BUN升高(P<0.05);5 d后随ET水平逐渐下降,Cor逐步上升,第15天ET、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5).对照组血浆ET呈低水平,Ccr在100ml/min左右,手术前后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梗黄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以手术后一周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择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其中10例肝功能轻至中度损害,另10例肝功正常。通过采用尺神经刺激仪监测拇指颤搐反应(TH),探讨此类病人应用万可罗宁的药物作用时效的变化。此结果提示,肝功能轻至中度损害对万可罗宁作用时效的影响主要是使肌松作用恢复时间延长,重复用药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围术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Ⅰ组)术前30min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Ⅱ组),术前未给地塞米松。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和第5天(T4)留取尿标本,测定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Alb)及β-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在同一时点抽静脉血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Ⅰ(sTNF-R-I)浓度。结果两组T1时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1~T4时Ⅱ组IL-6浓度均较Ⅰ组高(P<0.05)。T2、T3时Ⅱ组sTNF-R-I浓度均较Ⅰ组低(P<0.05)。两组血浆Cr和BUN浓度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两组α1-MG/Cr与NAG/Cr均高于T0时(P<0.01),但Ⅱ组T4时α1-MG/Cr、NAG/Cr仍然高于T0时(P<0.01)。T1~T4时Ⅱ组NAG/Cr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间α1-MG/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两组尿Alb/Cr均较T0时明显增高(P<0.01),Ⅱ组于T1时高于Ⅰ组(P<0.05)。结论围术期存在IL-6和sTNF-R-I失衡,出现围术期亚临床状态的肾功能受损。地塞米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中IL-6的释放,促进sTNF-R-I的生成,可能有利于减轻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人类心房利钠多肽(hANP)有三个不同成分。它们是分子量为3,000道尔顿的α—hANP;分子量为6.000的β—hANP以及分子量为13,000的γ—h/ANP。这些多肽是怎样从心肌细胞分泌并循环干外周血液中乃目前世界上研究的热点。本文作者用直接放免分析法对60名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中56名行血液透析、13名未进行透析)以及15名正常对照组血浆心房利钠多肽的浓度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肾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34例梗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一般治疗(梗黄组)和精氨酸治疗(治疗组),连续治疗7d,观察手术前后血ET(内毒素)及Ccr(内生肌酥清除率)变化,并与20例无黄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1)入院时梗黄组与治疗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上述两组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梗黄组术后第1天血ET较术前升高(P<0.05),Ccr更趋下降(P<0.05),7d后随血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4天ET和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3)治疗组用药后血ET水平下降,术后保持较低水平,而Ccr用药后升高,第7天ET、Ccr两项指标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术前使用精氨酸可显著降低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提高内生肌酥清除率,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肾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 34例梗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一般治疗(梗黄组)和精氨酸治疗(治疗组),连续治疗7d,观察手术前后血ET(内毒素)及Ccr(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并与20例无黄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1)入院时梗黄组与治疗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比较,差别无显意义(P>0.05),但上述两组ET均显高于对照组(P<0.01),Ccr显低于对照组(P<0.01);(2)梗黄组术后第1天血ET较术前升高(P<0.05),Ccr更趋下降(P<0.05),7d后随血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4天ET和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负相关(P<0.05);(3)治疗组用药后血ET水平下降,术后保护较低水平,而Cor用药后升高,第7天ET,Ccr两项指标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术前使用精氨酸可显降低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80例合并肾损害的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在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足月儿4~6ml、早产儿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日1次,自出生第3天~第10天用。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天、第10天尿量、BUN、Scr结果以及尿量恢复正常的日龄。结果:两组患儿第3天尿量、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第10天较第3天尿量增加、BUN、Scr下降;丹参组第10天尿量(2.61±1.05)ml·kg-1·h-1、BUN(3.35±1.12)mmol/L、Scr(66.51±8.11)μmol/L,对照组第10天尿量(2.50±1.12)ml·kg-1·h-1、BUN(6.55±2.21)mmol/L、Scr(100.31±8.98)μmol/L,丹参组较对照组BUN、Scr下降(P〈0.01);尿量恢复正常时间丹参组为3~7d,平均(5.02±1.00)d;对照组为5~10d,平均(7.12±2.11)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肾损害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后,肾功能及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早,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ompson等报告,在肾移植患者应用甲氧苄氨嘧啶(TMP)或复方新诺明(TMP+SMZ)与环孢霉素(Cyclosporin)联合用药时,血清肌酐显著升高。而在健康人和未作肾移植的患者给予上述药物时,血清肌酐并不升高或至多升高10-15%。但是,在肾移植患者,TMP与硫唑嘌呤联合用药时,血清肌酐水平不变。TMP合用环孢霉素时所引起的肾脏损害认为是两种对肾脏有潜在毒性的药物相加作用的结果。作者在4例肾移植患者中证实TMP与环孢霉素合用时血清肌酐升高。在应用TMP的2-3天后,肾功开始恶化,在停药后的一周内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此外,与Thompson等报告不同,作者在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肝硬化病人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76例肝硬化病人24 h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清肌酐(SCr)和血清Cys C水平.以CCr<80 ml/min/1.73 m2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讨Cys C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hild分级肝损害病人的肾功能评估能力比较中,Cys C能灵敏反映CCr变化,而Scr的反映能力明显低于Cys C.SCr与CCr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ysC:r=-0.763,P<0.001;SCr:r=-0.571,P<0.01),而Cys C的相关系数较高.ROC曲线分析显示Cys 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0.830比0.612).结论 与SCr比较,Cys C能更准确地早期发现肝硬化病人的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肝硬化病人Cys C水平,对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动物肾组织学、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观察AHNP大鼠当归注射液处理前后的肾功能,前裂腺素(PGI2),血栓素(TXA2),肾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AHNP制作后8h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肾功能明显下降,肾静脉血浆中TXA2/PGI2值升高 动脉血液流变学异常。静脉注射当归功能明显下降,肾静脉血浆中TXA2/PGI2比值升高,肾动脉血液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与正常人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其中骨折病人431例,正常人222例,按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病人较同年龄组正常人的BMD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的骨折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健康人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功能损害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子.随着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逐年增多,了解这种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对肾功能损害的分类以及对心力衰竭结局影响的分析,可以为这类患者提供更精确的危险分层、判定预后和提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肾脏排泄尿酸的各指标,明确更准确反映肾脏排泄尿酸水平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早期肾功能损害(eGFR≥60ml·min-1·1.73m-2)的住院患者,采用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价肾功能。将这些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50μmol/L)、中尿酸组(250~350μmol/L)、低尿酸组(〈250μmol/L),检测患者的空腹血肌酐(Scr)、血尿酸(Sur)、24h尿肌酐(24hUcr)、尿尿酸(Uur)等指标,计算尿酸排泄分数(EFUA)、尿酸清除率(Cur)、单位肾小球滤过尿酸排泄(EurGF)及尿尿酸/尿肌酐之比(Uur/Ucr)。结果: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成的三组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中Sur随BMI、SBP、Scr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Sur随空腹血糖(FPG)、eGFR、FEUA、Cur、UUA/Ucr的降低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P〈0.0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r水平与24hUur、EurGF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01;r=0.107,P〉0.05)。SUr与FEUr、Cur、Uur/Ucr呈负相关性(r=-0.779,P〈0.05;r=-0.632,P〈0.05;r=-0.4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FEUA、Cur、Uur/Ucr均可反应肾脏排泄尿酸的水平,其中FEUA较其他指标更准确的反映肾脏排泄尿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及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红细胞的椭园形衍射环相比,慢性肾衰病人红细胞的衍射环长轴明显缩短,短轴明显增宽,形成一个橄榄形。经过血液透析后红细胞的衍射环有明显改善,趋于正常。提示肾衰后硬化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这些改变与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内毒素增加及SOD水平增高等环境有密切关系,可导致和加重肾脏微循环障碍。血液透析可有效地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 351例健康体检职工人群的MS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各种相关因素.结果:2 351例中,MS检出率为11.0%,MS组中GFR显著低于非M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BMI、SBP、DBP、TC、FBG、UA是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提示肥胖、高血压、脂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是MS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MS和肾功能损害存在密切联系.MS患者同时合并有多重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多重危险因素对其肾脏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升高对移植肾功能的慢性损害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7例肾移植术后半年以上受者的抗HLA抗体水平,根据抗HLA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受者分为抗HIA抗体(≥10%)阳性组和抗HLA抗体(<10%)阴性组.再根据阳性组中抗HLA抗体类别的不同,将受者分为抗HLA-Ⅰ类抗体阳性、Ⅱ类抗体阴性(Ⅰ+Ⅱ+)组,抗HLA-Ⅰ类、Ⅱ类抗体均阳性(Ⅰ+Ⅱ+)组和抗HLA-Ⅰ类抗体阴性、Ⅱ类抗体阳性(Ⅰ-Ⅱ+)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和血肌酐(C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受者中,抗HLA抗体阴性组41例(71.9%),阳性组16例(28.1%);阳性组中,Ⅰ+Ⅱ-组和Ⅰ+Ⅱ+组受者各3例,I-II'组10例.抗HLA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受者的肾移植术后时间分别为(4.55±3.16)年和(6.64±3.66)年(P<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抗HLA抗体阳性者呈上升趋势.抗HLA抗体阴性组有13例(31.7%)血Cr异常,平均血Cr水平为(92.12±27.52)μmol/L;阳性组有13例(81.3%)血Cr异常,平均血Cr水平为(191.1±119.95)μmaol/L,其中又以Ⅰ+Ⅱ+组的受者血Cr水平最高,为(213.00±165.38)μmol/L,与抗HLA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HLA抗体升高是影响肾移植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尤其是抗HLA-Ⅱ类抗体升高对移植肾功能有慢性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冲击波源ESWI对肾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不断更新,不同冲击波源碎石机对肾功能损害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