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4~2006-05收治的2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首诊即行颅脑CT检查22例(79%),MRI检查16例(57%).首诊误诊3例,漏诊1例.28例术前诊断均正确.治疗方法均采取局麻下行双侧钻单孔冲洗引流术.结果 27例术后均痊愈,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的首选方法是颅脑CT,必要时辅以MRI检查;双侧钻单孔微创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血肿包膜内微血管不断破裂出血和过度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出血,并与患者脑萎缩、颅内压低、静脉张力增高等因素有关。诊断明确后如有颅内压增高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钻单孔引流、钻双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以钻单孔引流为首选。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脑组织损伤。尽可能的减少颅内积气及残留液体促进受压脑组织回缩,术后引流尤为重要,不仅安全且可减少复发。CSDH术后存在复发但原因不明确,手术治疗同时不可忽视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CSDH患者术后共有18例复发,复发率为10.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CSDH术后复发与年龄、血肿密度、血肿位置、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引流量和出血倾向相关(P<0.05).与性别、麻醉方式和有无外伤史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和出血倾向为CSDH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患者的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和出血倾向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及术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经钻孔引流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12例(37.5%)血肿基本清除;20例(62.5%)的血肿仍有较多残留,给予注入尿激酶后8例患者血肿明显缩小或消失,12例患者硬膜下残留少量积液,随访3月无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残留量及复发率较高,经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引流效果,减少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内镜监视器直视下行血肿清除术及血肿隔离假膜剪切沟通术并手术后头颅CT复查.结果 意识障碍患者均在术后12 h内清醒,肢体活动障碍者术后48 h内均有显著好转,术后CT复查脑组织均基本复位,未见血肿复发等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膝胸卧位是否是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年龄、性别、出血倾向、术后颅内积气、术后颅内积液、术后是否遵医嘱坚持采用膝胸卧位。对以上因素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5%。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遵医嘱坚持采用改良膝胸卧位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酗酒、出血倾向、术后颅内积气、术后颅内积液等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与血肿的术后复发相关。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遵医嘱坚持采用膝胸卧位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步钻孔、各置双管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 53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门诊随访,1~2个月后复发3例,再次行钻孔引流后治愈。结论双侧同步钻孔、各置双管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科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判断出血量;采用单侧或双侧钻孔、冲洗、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血肿腔引流量最少50M,最多450ml;头颅CT复查,90例(93.8%)仅见少量残存血肿(〈10ml);创腔积气2例;4例症状加重,CT示血肿量较大,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双侧血肿病例单侧钻孔的3例对侧血肿增多,行对侧钻孔引流。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最佳治疗方法,它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对老年患者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正确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组)和5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单侧组)的治疗情况。双侧组采取双侧钻孔引流或开颅术,单侧组采取单侧钻孔引流或开颅术。结果双侧组:恢复良好39例,随访l,2年未见复发;半年内复发8例;出现并发症7例;死亡2例。单侧组:恢复良好56例,随访1~2年未见复发:半年内复发2例;出现并发症l例;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人在年龄、头外伤史、影像学中线移位、术前合并症、口服抗凝药、术后复发和并发症例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年龄多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以改善临床症状为目的,力求微创、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通道锥颅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7例诊断明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分析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引流,复查CT血肿引流90%以上35例,70%~90%7例,余5例为高龄患者,脑萎缩严重,经3周后复查,残余血量吸收。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局麻下软通道引流,效果良好,尤其老年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手术治疗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有关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双侧血肿、糖尿病、GCS评分、GOS评分、脑梗塞史、抗凝药物、皮质醇类等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患者的体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的复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机体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及术后脑复张的速度使血液再次聚集于硬膜下腔致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使用等血肿量等体温生理盐水冲洗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等血肿量等体温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结果术后未出现脑组织损伤、再出血、癫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少量积气5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CT显示血肿、颅内积气基本吸收,术后1年随访未见血肿复发。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应用等血肿量等体温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处置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临床确诊为PD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2例,结合其临床症状变化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析总结PD患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结果:PD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导致运动障碍等PD症状加重,手术清除血肿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运动障碍加重的中晚期PD患者,应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可能,需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甚至由于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手术禁忌。近年来,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口服阿托伐他汀可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脑膜中动脉栓塞手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复发率。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T影像学特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72例经手术治疗的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CSDH的CT影像指标(血肿密度、厚度及中线结构移位)与其术后复发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DH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和内镜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中应用设备情况分成常规手术治疗组(64例)与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52例)。于术后1周复查,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复发、血肿残留、颅内积气的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对比2组患者的血肿复发残留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1周进行CT复查,常规手术治疗组部分血肿残留19例、血肿消失45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部分血肿残留7例、血肿消失4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常规手术治疗组硬膜下积液、积气6例,无积液、积气58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硬膜下积液、积气4例,无积液、积气4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患者术后1个月进行CT复查,常规手术治疗组血肿残留或复发11例、血肿消失53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血肿残留或复发3例、血肿消失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应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完全清除率,并降低远期血肿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88例CSDH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判断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17例复发,复发率为9.04%;171例未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厚度>25 mm、双侧血肿、高密度血肿是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钻孔引流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如果存在血肿厚度>25 mm、双侧血肿、高密度血肿等情况,CSDH病人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复发,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SDH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113例患者中,术后复发患者10例,未复发患者103例,术后复发率8.8%。复发组患者与非复发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血肿厚度、中线偏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血肿类型、血肿侧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分隔分层和双侧血肿是CSD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影像学术前血肿分隔分层型和双侧血肿是CSDH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采用经皮颅内血肿前上部和后下部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辅以促进受压脑组织复位等措施。术后观察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CT复查结果。结果 本组52例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及CT复查结果显示,病人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创伤小,不易感染,能较彻底地清除血肿,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