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功能性便秘时的直肠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询问排便记录和肛门直肠运动功能检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老年妇女随年龄增长引起盆底肌群改变,最终导致直肠肛管运动协调性紊乱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及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53%,治疗后伴随症状、盆底肌反常收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患者排便紧迫感阈值有下降(P=0.01),胃肠道通过实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42例,经肛门直肠测压后确认排便时存在矛盾运动,对每名患者进行5~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应用便秘症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量表中排便间隔天数、排便困难、排便阻塞感及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总有效率约89%。患者焦虑、抑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通过探索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肠段收缩活动波的特点和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的变化,确定肛门直肠测压法在便秘原因中的鉴别作用。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因便秘就诊的350例患儿和70例正常儿进行同步的直肠肛管测压肛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直肠黏膜组织活检组化染色和钡灌肠检查为对照。统计学t检验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准确率差异。结果 70例正常儿全部存在直肠肛管松弛反射。350例便秘患儿中138例存在RAIR,肛管静息压力(平均)118mmHg,平均高压带长度2.0cm;218例RAIR减弱或消失,其肛管静息压(平均)221mmHg,平均高压带长度3.2cm,直肠敏感性降低,平均气囊注气88mL,直肠顺应性1.0~2.5mL/mmHg明显低于正常儿2.4~7.4mL/mmHg。结论直肠肛管测压可客观的评定肛门直肠功能,鉴别便秘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且准确率高于钡灌肠和直肠黏膜局部活检。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便秘盆底肌功能紊乱的动力学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功能性便秘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肛管动力学检查 ,了解其动力学特点 ,探索非药物治疗肛直肠动力异常所致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本病患者 ,行 2 4小时不透X线标志物胃肠道通过时间(GITT)及肛肠测压 ,选择生物反馈治疗 ,疗程 1月 ,每周 2~ 3次。结果 2 4小时GITT :钡条排除率 2 0 2 %。肛肠测压 :直肠感知阀值增高 ,最大耐受量增大 ,肛直肠抑制反射阀值提高。直肠电和盆底肌电评估 :均出现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 ,且收缩幅度明显降低。生物反馈治疗后便秘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 0 8± 0 3提高到 3 8± 1 1,其中 10例患者随访 1年 ,8例每周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治疗后全部患者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 ,且运动幅值增加 >5 0mmHg。 结论 功能性便秘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肛直肠动力异常 ,有腹前斜肌与盆底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后矛盾运动消失 ,每周排便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肛肠病治疗中心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运用外用太宁栓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了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40例。方法可明显改善排便困难、便干、肛门下坠不适等症状,明显减少口服泻药和灌肠的次数,总有效率为71%,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前后应用肛门测压、盆底肌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对照发现,治疗后直肠容量感觉阈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肛管随意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肌电活动的迟缓系数明显降低(P<0.05),直肠最低感知量、排便感知量、最大耐受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外用太宁栓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疗效确切、稳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我院门诊或病房选择便秘患者60例,对每名患者进行5~10次的心理干预加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估。结果 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心理干预加生物反馈治疗后,10.0%(6/60)治愈;40%(24/60)显效;31.6%(19/60)有效;18.3%(11/60)无效,有效率81.6%。生物反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9)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9±8),与中国常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2±7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3±7)显著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表明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法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表型鉴定和分类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更好地帮助诊断和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方法 共收集62位健康成人(对照组)和295例慢性便秘患者(病例组),对其基线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利用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法和球囊逼出实验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直肠动力学参数,包括静息和刺激排空时的直肠压力以及直肠感觉阈值等参数;比较健康成人组和病例组患者之间的参数差异;进一步比较病例组中球囊逼出时间不同患者的直肠动力学参数.结果 2组患者的球囊排出时间和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71位患者和2位无症状健康受试者测出球囊排出时间延长,且肛门梗阻感的患者人数有无球囊排出时间延长的2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肛门收缩压、刺激排空时直肠压力以及肛门松弛度更低(P<0.05),而刺激排便时肛门压力、肛门直肠压差、排便感觉阈值较高(P<0.05);球囊逼出时间延长的患者与时间正常组相比,肛门静息压、刺激排空时肛门压力和肛门直肠压差值更高(P<0.05),直肠压力和肛门松弛度较低(P<0.05),逼出时间延长的患者初始阈值、排便感觉阈值以及最大耐受量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通过肛门直肠动力学监测的关键数据可以定义三个重要的表型:高肛门压、低直肠压、混合型.这三个表型可以很好的区分球囊排出时间正常或延长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从而有助于研究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9,(36)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组均接受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和检测直肠感知功能,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门直肠屏障压、MSP、RRP、AP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MRV、最大耐受量、排便阈值以及疼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存在异常情况,而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直肠的高耐受感和低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对本院9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在常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阶段强化及巩固治疗,在治疗时强调心理疏导,树立患者信心,并让患者迅速建立排便反射的生物反馈环路。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一个生物反馈疗程,治疗后88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1次/周,增加到3~4次/周,有效率为92.6%,其中对已治疗6个月的8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78例与治疗结束时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复发率为11.4%。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便秘是有效的,短期的强化治疗加上有力的心理疏导可提高生物反馈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太宁调节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太宁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探讨太宁治疗便秘的机制。方法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给予太宁治疗,并设康妇消炎栓为对照。用药前后观察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肛管直肠功能变化。结果太宁治疗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妇消炎栓组,且太宁治疗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的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阈值均显著降低。结论太宁可恢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直肠感觉功能,纠正直肠肛管动力异常,是对其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肛门直肠测压资料,评价肛门直肠测压相关指标在该类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53例在新生儿期行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钡剂灌肠、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53例患儿中,回肠造瘘27例,结肠造瘘26例;47例存在直肠肛管抑制反射,6例减弱或消失。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5例,乙状结肠狭窄6例,胎粪性腹膜炎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1例。肛门直肠测压诊断HD/IND的符合率为96%。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可有效提高肠造瘘术后患儿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生物反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铁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7):2623-2625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法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CF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乳果糖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及矛盾运动率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57.45±8.21)mmHg vs.(86.22±14.47)mmHg]、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134.57±12.35)mmHg vs.(112.10±14.22) mmHg]、直肠排便阈值[(114.53±15.54) ml vs.(133.25±29.04) ml]、最大耐受量[(197.65±29.93) ml vs.(290.31±37.46)ml]及矛盾运动率(12.0% vs.9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 vs.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CF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