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及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3、5、及7d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C组术毕、及术后1、3d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而NK细胞于术后1、3d才开始下降(P〈0.05)。术后5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基本恢复(P〉0.05),并显著高于G组各指标(P〈0.05)。G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于术毕即开始明显下降并持续至术后5天(P〈0.05)。术后7天才基本恢复(P〉0.05)。结论 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叶克平  叶琦刚  王文伟  王以瑞  郑芝  李梅 《浙江医学》2019,40(11):1179-1182
目的探讨4种不同麻醉方法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全凭静脉麻醉组(V组)、硬膜外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E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加腹直肌鞘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每组各20例。4组全麻诱导均相同,S组采用七氟烷维持,V组采用丙泊酚维持,E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维持,T组采用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加腹直肌鞘阻滞复合丙泊酚维持。分别于手术前1d清晨(T0)、手术结束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min(T1)、术后24h(T2)、48h(T3)、72h(T4)、96h(T5)抽取静脉血5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NK细胞水平,CD3+、CD4+、CD4+/CD8+水平;并观察患者T1~T5时点运动VAS评分。结果T1、T2、T3时4组的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T0(均P<0.05),T1、T2时4组及T3时T组和E组的CD3+、CD4+、CD4+/CD8+值明显低于T0(均P<0.05);与S组和V组相比,T组和E组在T1、T2、T3时NK细胞水平、CD3+、CD4+、CD4+/CD8+值均明显高于S组和V组(均P<0.05)。E组和T组患者在T1、T2、T3时点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和V组(均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加腹直肌鞘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PCEA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前(TO)、术毕(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术后5天(T4)及术后7天(T5)六个时间点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毕及术后1天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天下降较为显著,与诱导前比,Ⅰ组P〈0.01,Ⅱ、Ⅲ组P〈0.05。术后3天,Ⅲ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基本恢复(P〉0.05),术后5天,Ⅱ Ⅲ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7天三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免疫抑制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剖胸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除CD8+各指标术后均有所上升(P<0.01)外,其他细胞学指标(CD3+, CD4+,NK细胞)术后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B组各指标在术后72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均P>0.05),但A组仍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干扰较小且恢复较快的一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期间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25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2h(T1)、术后1d(T2)、术后7d(T3)采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2h,除CD8^+外,其他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d达最低水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神经阻滞组CD3^+、CD4^+/CD8^+及NK细胞在麻醉后2h、术后1、7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小,是老年病人下肢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40例已行新辅助化疗的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1 -62岁,硬膜外镇痛组(E组)及静脉镇痛组(Ⅰ组),每组20例.均在静脉全麻下完成手术.E组于关腹前0.5h硬外注射吗啡2 mg,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配方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镇痛48 h.Ⅰ组于关腹前0.5h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接镇痛泵,泵内配方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48 h.于术前30min(T0)、术毕(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时采患者右上肢静脉血样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同时计算CD4+/CD8+比值.于T2-4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比较,2组T1及T2时点及Ⅰ组T3-4时点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下调,CD8+水平升高.与E组比较,Ⅰ组T24时点CD3+、CD4+、CD4 +/CD8+、NK细胞水平下调;CD8+水平升高.结论 对于新辅助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更有助于保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麻醉方法下行肾癌根治手术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每组20例。三组均以咪唑安定0.07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μg/kg顺序给药,意识消失后维库溴胺1mg/kg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Ⅰ组T9-10硬膜外穿刺,硬膜外间断推注局麻药维持麻醉;Ⅱ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全凭静脉麻醉;Ⅲ组诱导前T9-10硬膜外穿刺,术中静脉泵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推药维持麻醉。三组患者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分别采上肢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值。结果三组手术结束时患者CD3^+与CD4^+的检测值及CD4^+/CD8^+比值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Ⅰ组手术后1d开始回升,手术后3d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在术后3d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手术后7d达到麻醉前水平;Ⅲ组手术后1d回升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患者下降的幅度较大,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的CD3^+与CD4^+值及CD4^+/CD8^+比值均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最轻,是肾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清平  吴红利 《浙江医学》2014,(12):1091-1092,1124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全髋置换术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对照组)34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2例。分别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1d(T4)、7d(T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点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阻滞组T2、T3时点的CD3+[(60.7±3.7)%、(58.9±3.1)%]、CD4+[(37.5±5.0)%、(36.3±3.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4、T5时点的CD3+[(59.7±3.4)%、(61.4±4.3)%]、CD4+[(36.6±4.2)%、(37.6±4.9)%]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内,对照组有2例(5.88%)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阻滞组未发生。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曹国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70-177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和去甲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结果:A组和B组的皮质醇在各个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C组则无明显变化;3组E、NE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或P〈0.01),但C组与A、B组比较,E、NE均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术后3d时,C组E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A、B组E、NE于术后3d均仍未恢复;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有所下降,术后1d迭最低水平,且以B组(全麻组)更为明显,三组术后3d免疫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有利于维护患者免疫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叶克平  叶琦刚  王文伟  李梅  王以瑞  郑芝 《浙江医学》2019,41(10):1033-1036,1044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ESP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CEP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TAP组),每组20例。ES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CEP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于手术前1d清晨(T0)、手术结束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min(T1)、术后24h(T2)、48h(T3)、72h(T4)、96h(T5)6个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FN)浓度;并观察患者T1~T3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T1时点,ESP组和CE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TAP组(P<0.05),ESP组与CE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ESP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EP组和TAP组(P<0.05)。与T0时点比较,各组患者T1~T5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和IFN浓度均降低,ESP组与CEP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SP组和CEP组分别相比,TAP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同样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化疗后,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的RR为30.0%,对照组为10.0%,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于化疗后1h与24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值下降均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胃癌化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降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P〈0.05);化疗后CD4^+细胞值、CD4^+/CD8^+比值的下降和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及CD8^+细胞值的增高更为突出(P〈0.01);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及NK细胞活性下降,CD8^+细胞值再回升。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其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对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接受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接受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两组疗效,生存率、无疾病进展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部分缓解(PR)率高于对照组,进展(PD)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的NK、CD3^+、以及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K、CD3^+、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且生存率高,无疾病进展时间长,而且对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4.
芦晓磊  王卫星 《西部医学》2012,24(11):2099-2101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老年HC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第二天开始服用复方斑蝥胶囊,1次3粒,每日2次,连续应用1个月;B组20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另设C组20例为正常人群作对照。分别于术前3天及术后10、30天抽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前CD3+、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天,A、B两组患者CD3+、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O.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0天A组患者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5)。结论老年HCC患者手术前后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复方斑蝥胶囊有利于提高老年HCC患者术后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IH)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45例,年龄38~67岁,体重50~7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Ⅰ组,常规输液组),ANIH组(Ⅱ组),AHH+CH组(Ⅲ组).分别于麻醉前1 h(T)1、术毕即刻(T)2、术后第1天(T)3、第4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T1时三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CD8+增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Ⅰ组T2、T3时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Ⅱ组、Ⅲ组仅T3时降低,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三组CD3+、CD4+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CD4+/CD8+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术前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与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均可改善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中乙肝患者外周血的HBV抗原抗体的表达及病毒载量情况,并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间的8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对象为对照组,然后采取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原抗体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HBV抗原抗体含量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例数分别为50例、30例,对照组的CD3^+、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的CD3^+、CD4^+、CD8^+的含量(P〈0.05)。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的CD3^+、CD4~.CD8^+的含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HBV—DNA含量分为三个亚组,〈104IU/mL组、(104--106)IU/mL组和(107--10。)IU/mL组,例数分别为20例、25例、35例。对照组、〈104IU/mL组和(104—10‘)U/mL组以及(10’~10。)U/mL组的CD3^+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107~10s)U/mL组的CD4^+含量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10^4—10^6)IU/mL组以及(10^7-10^8)IU/mL组的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10L106)IU/mL组和(10^7-10^8)IU/mL组的CD8啥量均明显高于〈104IU/mL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乙肝患者的HBV抗原抗体和病毒载量均与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联系,并且其不同含量的T细胞亚群也存在差异,均异于常人。因此,临床中可以通过测定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并有效了解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婴幼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选择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幼儿20例和免疫成功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免疫成功组婴幼儿外周血CD3^+为64.17%±8.01%,CD4^+为39.55%±8.80%,CD8^+为24.62%±7.23%;CD4^+/CD8^+比值为1.66±0.51。免疫失败组婴幼儿外周血CD3^+、CD4^+和CD8^+分别为62.55%±7.32%、32.94%±7.58%和29.61%±7.08%;CD4^+/CD8^+比值为1.13±0.50。统计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