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儿童康复科2006-02—2016-06痉挛型脑瘫患儿368例,其中痉挛型双瘫212例,痉挛型偏瘫98例,痉挛型四肢瘫(包括三肢瘫)58例.应用综合的康复方法,如PT、OT、ST、针灸、推拿、穴注、引导式教育等方法,在此方法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并在蜡疗前、蜡疗中及蜡疗后给予良好的护理.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3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进行评估,总有效率98.9%(360/368),显效率达87.5%(322/368).蜡疗后无出现1例烫伤及皮肤过敏现象.结论 蜡疗具有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缓解肌腱挛缩的作用,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可避免烫伤及皮肤过敏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按摩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按肌张力、姿势和运动模式可分为八类: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和无法分类者[1],其中以痉挛型最常见.我院自2006-01~2007-02共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26例,诊断全部符合2004年全国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2],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21例痉挛型脑瘫和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检测水平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肌酶代谢紊乱,以及可能是出现痉挛型运动性肌无力的主要原因,应在进行综合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改善肌肉代谢及能量的药物治疗,以改善痉挛型运动性肌无力,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51例2~14岁(平均4.8岁)痉挛型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135例,其中颈胸段26例,腰骶段109例;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216例,其中单神经干92例,多神经干124例.结果 随访期间6-31个月,平均17.8个月.颈胸段和腰骶段SPR痉挛改善率:上下肢分别为82.7%和91.4%,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率:上下肢分别为83.7%和72.5%.SPN痉挛改善率:上下肢分别为67.4%和92.7%,运动功能改善率:上下肢分别为54.9%和84.3%.结论 神经外科治疗痉挛型脑瘫为有效的康复训练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术前正确的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技巧,方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9-06-2013-06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母亲因素及新生儿因素的关系。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母亲学历、出生时的肌张力、皮肤颜色、孕妇是否经历过严重刺激、居住环境、孕期是否使用过解热镇痛药、孕期是否阴道出血、出生时是否有颅内出血、是否有出生窒息及是否有宫内窘迫这11项因素与痉挛型脑瘫的发生有关。结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母亲因素及新生儿因素与痉挛型脑瘫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为减少脑瘫的发生加强孕产期的保健及新生儿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有功能训练、小儿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 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熏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88.2%), 前者与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蜡疗对痉挛型脑瘫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采用我院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蜡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蜡疗佐治痉挛型脑瘫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45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平均随访21.8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4.8%,步态功能改善率为85.6%,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9.7%。6.2%患者存在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的下肢感觉障碍或异常,肌无力者占15.5%,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失禁7例(0.5%),一过性尿潴留17例(1.2%)。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术后下肢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72例(4.9%)。结论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观察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对177例痉挛型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果 1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两个疗程后肌张力评估(Ashworth 评分法)和关节活动度测量两种方法进行评定,显效95例,有效7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1%.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能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穴位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及智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提高智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41例痉挛型脑瘫临床与AEEG分析,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其癫的发作类型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就诊当日用MR95 10导AEEG检测仪进行8~24 h检测.结果 41例痉挛型脑瘫AEEG正常8例,异常33例.结论 AEEG检测对了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功能状态,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其分型,治疗均有重要指导价值,并对预测是否发生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7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9,他引:14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3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9个月。98.6%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9.5%。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5.0%,随访期间为8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90.2%。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199侧(21.7%),肌无力123侧(13.4%),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83例(9.1%)。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选择性后根阻断术(SPR)中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SEP)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脑瘫中心42例接受SPR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1例,术中未接受SEP;研究组,21例,术中予以SEP监测。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肌张力改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分级)情况。分析SEP监测对评估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随访3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步态功能改善率、关节屈曲减轻率以及反射亢进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肌群肌张力以及GMF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据术中SEP预警标准评估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度为52.4%,特异度为38.1%,准确度为90.5%。随访3月,研究组的肢体痉挛复发、腰椎前凸、一过性肌无力、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以及一过性尿潴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SPR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SEP监测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准确度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硬脊膜囊尾端松解术及内外终丝切断术。结果所有病人随访36~130个月,平均65个月。下肢痉挛缓解率为100%,步态功能改善率为92%,小便功能改善率为77.4%,大便功能改善率为73.7%,生活质量提高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下肢感觉障碍18侧,肌无力15侧,长期腰痛5例,随访期间均好转;大小便功能障碍加重2例,随访期间稍改善。结论显微外科Ⅰ期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TCS,可同时缓解下肢痉挛状态和改善大小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对脑瘫痉挛型双瘫的疗效. 方法把120例住院治疗的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接受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其他康复治疗项目2组相同.观察治疗2个月后其运动发育年龄、异常姿势、内收肌肌张力及股角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运动年龄、内收肌肌张力及股角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异常姿势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是一种经济实用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有很好疗效的训练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痉挛三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评分、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三针"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童内收肌肌张力,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独立行走及跑跳等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其中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36侧,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28侧,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28侧,共计92侧。结果全部患者经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7.8%(90/92),随访期间为94.6%(87/92),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6.5%(52/68),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侧(5.4%)。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对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能够被医患双方同时认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例脑瘫患儿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按摩、中医针灸、穴位注射、引导式教育、水疗、中药熏蒸、高压氧疗、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小儿脑瘫的疗效。结果 <6个月组患儿除2例外均有效,6个月~1岁组有效率94.12%,>1~3岁组有效率84.38%,>3岁组有效率58.33%。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脑瘫的类型以痉挛型疗效最好。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尤其对痉挛型脑瘫疗效明显,且年龄越小,治疗康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肘痉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81侧)肘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病人术后均感肘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6周运动功能改善75侧(92.6%).平均随访26个月,肘部痉挛状态缓解77侧(95.1%),运动功能改善73侧(90.1%),生活质量提高61例(93.8%).结论选择性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气泡浴 涡流浴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疗效. 方法 127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分治疗组65例,观察组6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功能训练(OT、PT)、针灸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泡浴 涡流浴,1次/d,20min/次,2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小儿脑瘫评估,包括运动功能评价、症状及体征评价.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79.0%,2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χ2=4.09,P<0.05. 结论 气泡浴 涡流浴能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平衡能力,扩大关节活动度,治疗师能有更多时间进行运动通和异常姿势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