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后应用冷疗仪进行循环加压冷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冰袋冷敷,实验组采用冷疗仪进行循环加压冷疗,观察治疗48h后两组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冷疗仪进行循环加压冷疗能有效缓解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疼痛感和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加压冷疗护理对踝关节镜术后肿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术后24 h局部加压冷疗的患者43例,另43例给予术后120 h局部加压冷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4 h肿胀评分24 h组与12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术后120 h肿胀评分24 h组均明显高于120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24 h组与12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120 h疼痛评分24 h组均明显高于120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镜术后120 h进行局部加压冷疗控制关节肿痛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减小踝关节肿胀程度,加快术后恢复具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循环加压冷疗法治疗踝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效果。 方法将62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装置进行消肿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用冰袋进行消肿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估;测量固定点位置(内外踝周径)的肿胀值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比较2组患处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和术前等待时间。 结果随时间延长,2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试验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踝部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循环加压冷疗法,有利于减轻患处疼痛及软组织肿胀,降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压冷疗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减轻疼痛、肿胀和减少出血疗效.方法 将48例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均分为两组,加压冷疗组采取AJRCAST加压冷疗装置在患者的术侧髋关节切口敷料处放置冰囊,观察并记录血浆管引流量,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观察伤口渗血并行常规处理.结果 术后2天加压冷疗组病人患肢肿胀程度低,引流量小于50ml,拔除血浆引流管,术后无不良反应.术后加压冷疗组对疼痛评分低,冷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压冷疗能有效减少术后渗血,减轻疼痛,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加压冷疗和常规冷疗治疗骨科膝关节肿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骨科膝关节肿胀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加压冷疗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冷疗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疗效。通过叠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各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实验组有效率92.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0%。经χ^2检验两两比较,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值为0.005。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压冷疗治疗骨科膝关节肿胀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外用常规冷疗的有效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压冷疗系统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膝骨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在关节镜术后每8小时使用加压冷疗系统1次30 min,并用药物镇痛、做功能锻炼,对照组用药物、做功能锻炼。此后分别在16 h、24 h、32 h、40 h、48 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术后48 h用HS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2 h、40 h、48 h 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4,P=0.043,P=0.026,P=0.028),治疗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使用加压冷疗系统能早期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压冷疗系统对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2013年1~10月在我院住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其中治疗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每8 h使用加压冷疗系统1次20 min,同时使用药物镇痛并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并做功能锻炼。此后分别在8、16、24、32、40、48 h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在术后48 h使用HS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2、40、48h 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4,P=0.043,P=0.026,P=0.028),治疗组的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加压冷疗系统能减轻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在Pilon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Ⅱ、Ⅲ型Pilon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试验组)术后采用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进行冷疗,B组(对照组)运用自制冰块冰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引流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后6、24、48hVAS评分及踝关节周径减少值、术后6、24、48h切口引流量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型Pilon骨折术后,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较自制冰块冰敷更能早期缓解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减少切口出血,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加压冷疗治疗以及常规冷疗治疗之于骨科膝关节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有骨科膝关节肿胀的患者随机而数量均等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加压冷疗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冷疗的治疗方法。分别进行1 w的治疗疗程后,再进行应用效果分析。通过合理运用统计学检验的方法,对于各组的具体治疗结果进行专业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采取加压治疗并取得有效治疗结果的占实验组患者总人数(50人)的90%,而采取常规冷疗治疗并取得有效治疗结果的仅占对照组患者总人数(50人)的80%,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通过的统计学处理,在经过对比后,发现加压冷疗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冷疗治疗。结论加压冷疗治疗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常规冷疗治疗,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物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10天时观察患部肿胀程度和VAS评分及踝关节kofoed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5、10天时两组肿胀程度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好转(P<0.05),kofoed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在肿胀改善、VAS评分及kofoed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改善急性踝关节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全自动加压冷疗系统对患者患肢的疼痛、肿胀、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至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普通冰袋间断物理降温的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术后采取全自动加压冷疗系统对术区持续加压冷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健侧术前、患侧术前及术后2、6、12、24、36、48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周径,并计算肿胀值(cm)。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在术前及术后2、6、12、24h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的静止、运动评分。通过比较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6、12、24小时的膝关节局部疼痛和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患者术后6h髌骨上极2cm周径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12、24、36h髌骨上极2cm周径肿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髌骨中点肿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24、36、48h腓肠肌最粗点周径肿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研究对象髌骨上极2cm周径肿胀值、髌骨中点肿胀值及腓肠肌最粗点周径肿胀值均随时间发生相应变化,在术后24h达顶峰后逐渐下降。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全自动加压冷疗仪对患者患部进行持续加压冷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及关节肿胀度,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持续循环压冷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某地某三甲医院入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弹力绷带包扎患肢,空白组(B组)给予术后常规切口引流护理;间断夹闭引流管组(C组)术后每夹闭115min开放引流管5min直至6h后持续开放;循环加压冷疗组(R组)术后给予持续循环加压冷疗48h,同时密切观察冷疗区域患肢皮肤的情况,防止冻伤的发生;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循环加压冷疗组(T组)术后给予间断夹闭引流管6h,每夹闭115min开放引流管5min直至6h后持续开放联合持续循环加压冷疗48h。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的引流量,记录术后12h、24h、48h四组组患者的疼痛VRS评分。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数据描述为mean±SD,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界定值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引流量均减少,相同时间段患者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组效果最显著;四组患者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降低,相同时间的疼痛评分T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循环加压冷疗可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冷疗法在减少出血和减轻局部肿胀中的效果。[方法]TKA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冷疗组用冰袋加压TKA侧膝关节的前、内、外侧,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并记录术后6h、48h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48h两组患者手术肢体的肿胀程度。[结果]术后6h、48h,冷疗组所有病例平均引流血量分别为380.4±12.32mL、456.2±15.50,mL对照组为500.2±13.56mL、606.5±18.2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h,冷疗组轻度肿胀11例,中度肿胀7例,重度肿胀2例,对照组轻度肿胀2例,中度肿胀12例,重度肿胀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疗能有效减少TKA术后渗血,减轻组织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萍  马杰  邵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2-173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明显时给予止痛药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缓解骨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5.
叶强  偶鹰飞  沙蕉  刘芳  顾茜  刘国涛 《右江医学》2022,(11):813-816
目的 观察沃戈尔(Vodder)手法淋巴引流技术对踝关节扭伤后肿胀消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扭伤后肿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的踝关节扭伤后肿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均进行常规处理: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只给予静脉气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气压治疗和沃戈尔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周径、细胞外液含量、疼痛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细胞外液含量、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周径、细胞外液含量、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周径、细胞外液含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沃戈尔手法淋巴引流技术可明显缓解踝关节扭伤后肢体肿胀,减轻疼痛,同时提高了治疗疗...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99-50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干预(耳穴压豆、盐袋冷敷、涌泉穴拍打、中药热奄包药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5 d患肢肿胀值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 d患肢肿胀值均低于术后3 d者(P<0.05);但两组间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043,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环冷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训练(CPM)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即冷疗组15例,常规组15例。二组患者均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48h开始使用CPM机辅助膝关节被动伸屈训练。冷疗组患者每次CPM锻炼结束后给予循环冷疗系统冰囊包裹,持续冷疗1h。常规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二组患者在使用CPM的同时,均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膝关节伸屈训练。比较二组患者髌上2cm肿胀值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肿胀值组间比较,术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和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4d冷疗组为10°~90°,常规组为20°~75°;术后3个月冷疗组为0°~100°,常规组为10°~9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给予循环冷疗联合CPM辅助关节功能训练效果优于单纯给予CPM辅助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踝关节扭伤的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96例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踝关节扭伤后24小时内采用冷敷、局部封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踝关节扭伤后即采用黄柏散调冷水外敷治疗并配合良好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一周后患肢肿胀及淤血消退、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柏散调冷水外敷治疗并配合良好的护理对踝关节扭伤消肿止痛效果好,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于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阳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例单侧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踝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触发点治疗。两组治疗均为隔一天治疗1次,共计5次,周期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VAS、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踝-后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踝关节疼痛VAS、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能有效消除组织肿胀,改善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弃杖膏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复元活血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敷弃杖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OF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弃杖膏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复元活血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