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 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 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 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 pg/ml±103.8 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 pg/ml±142.7 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 pg/ml±153.5 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样本IL-1β及NSE的含量,比较实验组发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的水平。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对比各组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入院1d、3d,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高峰;发病入院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轻微下降。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脑脊液中IL-1β及NSE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严重性、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92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三组,分别于伤后24h、48h、72h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稳态模式中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患者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估预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GCS、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良好72例,差12例,死亡8例.死亡率8.7%。9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连续3d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三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血糖和HOMA—IR越高。结论空腹血糖值和HOMA—IR值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5),给予常规治疗;轻度低温治疗组(B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33~34℃)治疗,持续时间2~14d;依达拉奉治疗组(C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连用14d;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D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72 h颅内压(ICP)及检测血糖值.治疗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 结果 入院后24 h、72 h时B组、C组平均ICP、血糖值均明显低于A组,D组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良好(GOS评分4~5分)率明显优于B组、C组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轻度低温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轻度低温或依达拉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2-5p、硫氧还蛋白1(Trx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盘锦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颅脑损伤组,根据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为轻型组(n=59)、中型组(n=50)、重型组(n=24),另选取同期8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122-5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rx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R-122-5p、Trx1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iR-122-5p、Trx1水平与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2-5p、Trx1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颅脑损伤组血清miR-122-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r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随着昏迷程度加重,血清miR-122-5p水平逐渐降低,Trx1水平逐渐提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与血清miR-122-5p呈正相关,与Trx1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脑挫裂伤(OR=1.058,95%CI:0.897~2.128)、合并脑疝(OR=1.503,95%CI:0.237~2.554)、Trx1(OR=1.597,95%CI:1.063~2.399)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OR=0.496,95%CI:0.338~0.728)、miR-122-5p(OR=0.306,95%CI:0.211~0.507)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122-5p+Trx1(AUC=0.932,95%CI:0.875~0.968)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大于miR-122-5p(AUC=0.827,95%CI:0.752~0.887)、Trx1 (AUC=0.815,95%CI:0.739~0.877)预测.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iR-122-5p水平明显降低,Trx1水平明显提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能提升预后不良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10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颅脑损伤后出现PHI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无PHI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颅脑损伤后是否出现PHI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5)密切相关。PHI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有无SAH(P〈0.01)及入院时的GCS评分(P〈0.01)密切相关。结论PHI最常出现于颅脑伤后12h内,好发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以额颞部为主,与患者的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是否伴有SAH等因素密切相关;其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入院时GC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正常及是否伴有SA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NIHSS≥8,GCS≤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分别于入院1、3、7d检测血浆BNP水平,同时进行NIHSS、GCS评分,根据脑水肿CT值判断脑水肿程度。结果 2组3d、7d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增高,脑水肿较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纳洛酮可显著改善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水肿,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浆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Hcy、TF、TFPI-1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浆Hcy、TF、TFPI-1水平。结果中轻度组及重度组血浆Hcy、TF、TFPI-1水平均明显改变,且重度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血浆Hcy、TF、TFPI-1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EEN对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CS6~8分者23例,GCS3-5分者7例。随机分为EEN组(15例)和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15例)。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时及伤后1、4、7和14d血浆中CRP的含量。结果随着伤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伤后第4、7及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P〈0.05或P〈0.01)。EEN组伤后14d GCS评分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EN可保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其意识状态。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允许,应尽早给予EEN。  相似文献   

11.
连续应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HTS组,26例)和甘露醇治疗组(M组,24例)。HTS组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2ml/kg,M组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均为q8h,连续7d。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7天测患者血电解质、渗透压和肾功能,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T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第1、3、7天HTS组患者血K^+、Na^+、Cl^-、尿素氮、肌酐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改变;M组血K^+、Na^+、Cl^-、肌酐及血浆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但用药后第7天尿素氮值较同期HTS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7.5%高渗盐水降低颅脑损伤引起的高颅内压是安全、有效的,连续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3-07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4例行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与病死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耐受麻醉,提倡尽早、积极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GC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重残率与病死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与颅内压变化的关系。方法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5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30例。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压力,同时采集其伤后1 d内至4 w的脑脊液,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的含量,将脑脊液中CRP的含量与颅内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伤后轻、中、重型各组脑脊液CRP与颅内压变化存在组间差异(P0.01);CRP含量的变化与颅内压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中CRP的含量是反映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能反映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纳络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患者入院序号将68例sTBI患者平均分为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纳络酮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6含量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GCS、颅内压(ICP)及预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sTBI患者早期脑脊液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纳络酮治疗后1d,治疗组病人ICP值与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3d后IL-6含量达到最低水平,直到治疗后21d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纳络酮治疗后3d和7d患者意识障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伤后6个月治疗组恢复较好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IL-6含量增高,纳络酮可以降低ICP和抑制IL-6超表达,改善sTB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对颅脑爆震伤实验犬的救治效果。方法杂种雄性犬30只,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犬分为:对照组(6只)、外伤组(12只)及治疗组(12只),外伤组和治疗组制作成颅脑爆震伤模型,治疗组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每一组犬的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颅内压(ICP)、头颅CT表现、细菌定性培养结果和犬生存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伤组伤后6h血浆ET、TNF及伤后12h血浆ALT、AMY、BUN、CK、IC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24 和48h,治疗组的ET、TNF、ALTAMY、BUN和CK水平均明显低于外伤组(P0.05)。头颅CT检查示治疗组脑水肿明显轻于外伤组;伤后48h,治疗组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8.33%(1/12),显著低于外伤组的83.33%(10/12)(P0.01);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138.6±8.0)h,明显长于外伤组的(96.53.0)h(P0.01)。结论颅脑爆震伤后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治疗可减轻机体感染,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及机体继发损伤,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颅脑损伤(TBI)患者兴奋性毒性指数(EI)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MI组)、中型组(MO组)及重型组(SE组),根据治疗方法每组又分为两亚组,即常规治疗组(c组)及低频rTMS治疗组(r组),每亚组8例患者。治疗7 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并计算出兴奋性毒性指数(EI)=[Glu]×[Gly]/[GABA]。结果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浓度及EI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轻中、重型TBI患者的兴奋毒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I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2个相关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18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67.58%,相关死亡原因中受伤原因、入院时GC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情况、损伤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的变化、基底池评分、手术情况、血氧水平、血糖水平、合并伤、并发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复杂,死亡率高,死亡因素与院前急救不及时、脑疝晚期、脑损伤程度、低血氧、高血糖、合并伤、并发症等有关;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和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抑制性氨基酸的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9~15分组(37例)和3~8分组(34例),伤后1、3、7 d采集脑脊液标本;以28例正常脑脊液标本作对照组。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吸收检测法定量分析脑脊液标本中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和丙氨酸(Ala)浓度。结果颅脑损伤后脑脊液GABA、Tau浓度均高于对照组,GCS 3~8分组Tau浓度均明显高于GCS 9~15分组(P〈0.05)。颅脑损伤后1、7d,GCS 3~8分组GABA浓度高于GCS 9~15分组(P〈0.05),伤后3 d时两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后Al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GABA、Tau在颅脑损伤后反应性增高提示其可能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脑脊液Ala浓度在颅脑损伤后下降提示颅脑损伤后部分脑保护机制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智力缺损和边缘智力司法鉴定的特点。方法:对236例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轻度智力缺损(轻度组)68例和边缘智力(边缘组)168例患者的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案例鉴定时均作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轻度组有88.2%(60/68例)、边缘组有20.2%(34/168例)的患者为中重度以上颅脑损伤(x。=100.2,P〈0.01)。轻度组脑外伤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t=14.1)、昏迷时间(t=4.6)及头颅cT结论(x。=80.7)均明显重于边缘组(P均〈0.01)。轻度组有14.7%(10/68例)、边缘组有36.9%(62/168例)的患者智商检查和鉴定结论不一致。轻度组鉴定时的头颅cT软化灶()(2=41.5)、脑电图异常(X2=76.9)均多于边缘组(P均〈0.01)。结论:轻度智力缺损较边缘智力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头颅CT软化灶及异常脑电图改变多,智商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