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CVD)继发癫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经头部CT或(和)MRI(或)和腰椎穿刺确诊.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1271例,发生率为6.8%(86/1271),其中脑出血9.2%(28/305),脑梗死6.0%(54/896),蛛网膜下腔出血5.7%(4/70).早发癫癎(2周内)发作80.2%(69/86),迟发癫癎(2周后发生)19.8%(17/86).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继发癫癎的多不需长期抗癫癎治疗,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继发癫癎的多需长期抗癫癎治疗.CVD继发癫癎的死亡率明显增高(33.7%).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发生率6.8%.80.2%在2周内发生.脑出血继发癫癎多表现为大发作,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465例,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7.1%(33/465)。脑血管病急性期继发癫癎的多不需长期抗癫癎治疗,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继发癫癎的多需长期抗癫癎治疗。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癎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癎药。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变性质与癫癎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465例,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7.1%(33/465)。脑血管病急性期继发癫癎的多不需长期抗癫癎治疗,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继发癫癎的多需长期抗癫癎治疗。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癎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癎药。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变性质与癫癎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05-2013-05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吡酯,比较2组临床疗效、癫(癎)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和6个月内癫(癎)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可有效降低癫(癎)的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癎发作的关系.方法 对9840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且无癫癎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临床疗效回顾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癎疴发生率为1.25%(123/9840).癫癎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症状性癫癎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大多数发生于卒中后半年内,部分病人以癫癎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癫(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06本院收治的76例(病例组)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患者资料,同时随机抽取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对照组)未继发癫(癎)的脑卒中患者资料,分析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继发癫(癎)发生率7.7%(76/98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2.9%,出血脑卒中17.1%;早发性癫(癎)25.0%,迟发性癫(癎)75.0%;皮质病灶继发癫((癎))69.7%,皮质下病灶继发癫((癎))30.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与受累半球侧别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癎)以迟发性癫(癎)多见.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是脑卒中继发癫(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64例脑卒中患者中48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8.5%,其中早发型癫(癎)35例(72.9%),复发8例,均在3周内死亡,死于脑疝、再出血、感染性疾病或癫(癎)持续状态.晚发型癫(癎)13例(27.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以早发型为主,以皮质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癎)伴全面性发作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患者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早期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425例患者中,早期癫癎发作39例(9.18%);首次发作多出现于梗死发病1 d以内(46.15%);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43.59%)。37例患者经观察处理后癫癎发作终止或明显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5分、电解质紊乱显著增加早期癫癎发作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和心源性脑栓塞为早期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并不罕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经观察处理后可缓解;皮质部位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可增加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前无癫癎发作的幕上GBM病例资料,根据病人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情况分为对照组(不使用抗癫癎药物)、研究1组(使用抗癫癎药物4周)和研究2组(使用抗癫癎药物24周),统计术后癫癎发作情况和术后24周各组Karnofsky评分。结果术后4周内出现癫癎发作对照组5例(16.7%),研究组1例(1.8%),两组癫癎发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24周新发癫癎发作对照组7例(23.3%).研究1组7例(25.0%),研究2组1例(3.6%),研究2组新发癫癎发作屁著低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研究2组术后24周Karnofsky评分为66.96±10.30,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可减少GBM术后癫癎发作发病率,术后癫癎发作治疗困难且影响生活质量,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癫癎药物应当不少于24周。  相似文献   

10.
戊四氮点燃癫癎大鼠海马5-羟色胺能神经递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点燃癫癎形成过程中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能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用PTZ制作癫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戊四氮急性发作组(PTZ 1组)和戊四氮慢性点燃组(PTZ 2组),同时设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体微透析取样,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EEG)和海马5-HT能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PTZ 1组癫癎发作时EEG自发放电逐级加重;癫癎发作时海马5-HT水平与对照组、发作前和发作后比较显著升高(P〈0.05);海马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T转化率(5-HIAA/5-H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 2组点燃后大鼠出现自发癫癎发作,EEG在发作间期出现自发放电;5-HT和5-HIAA水平在点燃期、维持点燃期、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癫癎发作时海马5-HT水平显著升高,发作后恢复正常;在癫癎形成过程中,早期5-HT水平一过性升高、PTZ点燃后和发作间期海马5-HT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 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 青少年继发性癫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脑室线性结构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CT/MRI技术测量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的病灶体积和脑室线性结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智能量表,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词义分辨项、数字背诵项;临床记忆量表中的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组成的神经心理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健康对照组4组之间大多数认知功能无差异,仅在认知功能的回忆力分项中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差异,脑出血组回忆力成绩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者哈氏值、脑室指数、前角指数、三脑室宽度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氏值和三脑室宽度较正常值增大。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较正常值减小。脑室指数与回忆力呈正相关(r=0.280,P〈0.05)。前角指数与MMSE总分、定向力、回忆力呈正相关(r=0.322、0.337、0.368,P〈0.05),与连线测验A和连线测验B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278、-0.334,P〈0.05)。结论:脑血管病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尤以额叶皮质和皮质下深部白质的萎缩明显。  相似文献   

13.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1,314 case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conducte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ncluded cerebral hemorrhage (CH) 489 cases, cerebral thrombosis (CT) 686 cases, cerebral embolism (CE) 68 cases,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71 cases. Of the 1,314 cases there were 21 patients (1.6%) complic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the stage of stroke. The percentage of incidence was 2 cases in CH (0.4%), 13 cases in CT (1.9%), 2 cases in CE (2.9%), and 4 cases in SAH (5%). Based on the detail cases reports the incidence, death rate, diagnosis, and pathogenesis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78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t-PA及PAI-1抗原含量水平,并与同期2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浆t-PA水平明显升高、PAI-1水平降低(P均<0.001);脑梗死组血浆t-PA及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01);TIA组血浆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6),PAI-1水平升高(P<0.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的季节规律。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04~2009年脑卒中患者3922例。其中CI2382例,CH1293例,SAH247例。用圆分布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季节规律。结果 CI冬季高发,平均角在1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1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2月份(P〈0.05);C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8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无集中趋势。SA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7月份(P〈0.05),男、女间无差别,平均角在7月份(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具有季节性,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全部急性卒中住院的患者资料,对其中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973例住院急性卒中患者,其中有28例出现早发性痫性发作,发生率为1.4%;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为1.1%(20/1785),脑出血患者中发病率为3.7%(8/188),两者差异具显著性(P<0.001);男性发病率为1.7%(20/1149),女性发病率为1.0%(8/824),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类型均为部分性或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病灶在脑皮质的13例(46.4%),皮质下6例(21.4%),皮质、皮质下均累及的9例(32.2%),皮质卒中更易引起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不同性别间发生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无明显差异性,出血性卒中比缺血性卒中更易导致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皮质卒中比皮质下卒中更易引起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各类型急性脑梗死组、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比率.同时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对脑梗死的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患者(P<0.01),且复发组高Hcy比率(54.45%)高于初发组(32.83%)(P<0.05).(2)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1年内和1年后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复发患者高Hcy比率略高于其他类型脑梗死(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Hcy水平密切相关(P<0.01).结论 高血浆Hcy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后3个月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探讨与PSD发生相关的人口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31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inkin Scale,mR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在发病90±7 d,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3.0中文版(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HO-CIDI 3.0)对所有患者进行访谈,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IV,DSM-IV)的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的诊断。结果 PSD在卒中后3个月的累计发生率为29%(91/314),其中重性抑郁76例(24.2%),轻性抑郁15例(4.8%)。PSD组和non-PSD组之间性别、既往抑郁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SD组发病后14 d的NIHSS、mRS和发病后90 d的mRS大于non-PSD组(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2.1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9~3.892,P <0.01]、既往抑郁病史(OR:5.762,95%CI:2.958~11.223,P <0.01)、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OR:1.520,95%CI:1.212~1.907,P <0.01)是与PS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3个月内,PSD的累积发生率为29%,说明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女性、既往抑郁病史和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是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抑郁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