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及照顾者心理及生理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PSD患者60例,照顾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支持治疗组60例(患者30例,照顾者30例)和对照组60例(患者30例,照顾者30例)。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HAMD、SAS、SDS、ADL指数、SSS等评估标准分别于支持治疗前、后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PSD患者在支持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支持治疗前的评分。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在支持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及照顾者的心理及生理状况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干预需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社区精神分裂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干预需求。方法 比较患者病程,1年,1-5年,〉5年三组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心理障碍发生率及共严重程度,各自所选择的干预方式,结果 三组心理障碍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异,病程1-5年组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病程〈1年组心理障碍程度最重,他们原意接受各种干预方式。结论 家庭照顾者心理状态在患度康复中的作用值得重视,建议采取综合式家庭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SAS,SDS量表及自制需求调查表对50例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照顾者的SAS,SDS,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服务及社会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干预对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生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对已发表文献中对脑卒中照顾者社会心理教育各种方式的实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及数据提取,对符合筛选条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主要临床研究终点为照顾者的负担、抑郁焦虑程度,次要临床研究终点包括照顾者的躯体健康、家庭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质量整体不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部分研究数据不足。结论合并证据证实心理教育或联合问题解决和压力应对训练能够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和抑郁焦虑程度,轻微改善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尽管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自我管理模式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照顾行为,了解其照顾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照顾行为评估问卷对78例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配偶照顾者疾病自我管理相关照顾行为得分26.74±3.78,处于低等水平。配偶年龄、照顾年限是影响其照顾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及相关部门需给予配偶照顾者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改善其照顾行为,提高其照顾水平,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主要是老年人常发生的脑血管病变,具有高发性、高复发率、康复慢、不可预测性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2]。家庭主要照顾者负担加重,直接影响主要照顾者健康情况、经济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质量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提倡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协同护理,即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充分利用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长课堂指导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照顾者的养育心理灵活性、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89例脑瘫患儿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采用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长课堂"指导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照顾者养育心理灵活性、创伤后成长、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干预前两组养育心理灵活性、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理解、接纳和承诺行动、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人生哲学、自我改变等得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长课堂指导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照顾者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照顾者养育心理灵活性,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照顾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得分处于中等水平(57.04±5.85),其中照顾需求最高的为康复训练,其次为疾病管理,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否伴慢性病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对于康复训练及疾病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需求,医务人员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同时推进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以保证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在医院或家庭均能够得到持续的个体化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8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3.90±2.02)分和(61.40±1.07)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41.90±2.60)分和(41.40±1.83)分(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亲属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00±1.56)分和(41.50±1.08)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亲属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长期佩戴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96例长期佩戴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其心理状况。结果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AS为(37.67±6.25)分,SDS为(39.79±6.74)分,有焦虑和抑郁倾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佩戴胰岛素泵时间、患儿血糖控制情况是影响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长期佩戴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的倾向,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应从佩戴胰岛素泵时间和血糖控制方面进行,从而减少因主要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影响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2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康复期由责任护士和心理咨询师给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因素对患者及家属造成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2 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 ,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 ,干预组加用心理干预 ,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 ,并测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小时血糖 (PBG)。结果 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BG和PBG减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讨论 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更好的控制血糖 ,临床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把10个学院的938名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敌对等得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25~3.09,P〈0.05);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因子分有显著性提高(t=-1.98,-2.35,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因子分则有显著性降低(t=2.09~2.54,P〈0.05)。对照组仅抑郁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变化(t=2.52,2.05,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丘脑梗死后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140例丘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及测定,并对合并焦虑抑郁的102例患者分别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34例)、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及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分析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丘脑梗死后易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发生率72.9%,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干预前相比,经过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药物和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治疗组、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丘脑梗死后患者常发生抑郁焦虑症状,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丘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re are hardly any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s of structured family interventions for schizophrenia from India.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structu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schizophrenia, compared with standard out‐patient treatment, on various patient‐ and caregiver‐related parameters. Method: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DSM‐IV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caregive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either a structu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n = 38) consisting of monthly sessions for 9 months or ‘routine’ out‐patient care (n = 38) for the same duration. Psychopathology was assessed on monthly basis. Disability levels, caregiver‐burden, caregiver‐coping, caregiver‐support and caregiver‐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at baseline and upon completion. Results: Structu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routine out‐patient care on several indices including psychopathology, disability, caregiver‐support and caregiver‐satisfaction. The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package used was simple, feasible and not costly. Conclusion: Structu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s a viable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ev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