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21d血清中NSE浓度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该组患者血清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至治疗第14d时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并另取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d、第7d及第14d血清NSE浓度。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d血清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08-2011-08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14d一疗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清hs-CRP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6-03~2008-10治疗的AC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6例,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变化、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及Barthel指数变化等.结果 2组总体病情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变化、血清hs-CRP变化、神经功能改善、Barthel指数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protein,hs—CRP),IL-8水平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L4t/d。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400mg溶于生理盐250mL静滴,1次/d。连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和15d的血清hs—CRP及IL-8水平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2组hs—CRP、IL-8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s—CRP及IL-8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5d治疗组hs—CRP和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通过降低血清hs—CRP和IL-8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患者血浆vWF及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5d内头部MRI所示病灶大小,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d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7d,依达拉奉组的vWF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7d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达拉奉组hs-CRP浓度下降明显(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腔隙性、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面积及大面积脑梗死组的治疗前hs-CR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vWF和hs-CRP的浓度,这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daravone on the serum levels of vWF and hs’CR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of 20 cases and edaravone group of 20 cases. All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cases of edaravone group were added with edaravone 30mg,twice a day,totally14d.The serum levels of vWF and hs-CRP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7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izes of the infarction on MRI were measured on 5d after treatment.The NIH scale and clinical outcom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30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daravo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routine group(P<0.05).The sernm levels of vWF of the edaraVon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groups on 7d(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erum levels of hs-CRP were the lowest on 7d(P<0.01).The hs-CRP levels of middle and large infarction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acunar and small infarction groups(P<0.05).Conclusion Our result indicates that edaravone can reduce the injury of ischemic brain cells and improve therapeutic efficacy probably through decreasing the serum level of vWF and hs-CRP.  相似文献   

9.
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 3例 ,男 2 3例 ,女 30例 ,平均 6 4岁。选择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肾等疾病的健康人 40名作对照 ,其中男 33名 ,女 7名 ,年龄 5 9岁。患者于入院后第 1、7、14和 2 8d各采静脉血 2ml,分别以ELISA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NSE、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天血中NSE、hsCRP的浓度,并对患者的临床结果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中NSE、hsCRP的水平均升高,与常规治疗相比,NSE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而hsCRP水平在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NIHSS评分在第14和21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液hsCRP及NSE水平,抑制脑出血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腔隙性梗死30例,小面积梗死45例,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符合国家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除外禁忌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巴曲酶组(B组)和依达拉奉+巴曲酶联用组(C组)各25例.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疗程14 d;B组巴曲酶,第1天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10 BU静滴,第3天和第5天分别以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5 BU静滴,半小时内滴完.共三次20 BU.C组依达拉奉、巴曲酶,剂量及用法同A、B组.3周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按缺损分值的减少判定疗效.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0%和92%.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B 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则明显优于A、B组(P<0.05).病人顺应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巴曲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巴曲酶、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1 d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21 d后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明显疗效,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75人,测量并计算脑梗死体积,采集其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凝固后立即3000r/s离心15min取血清,置-80℃保存,共248份标本;对照组为同年龄组健康成人,共30人,采集标本30份。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结果 (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7.25±2.14)ng/ml和(3.97±1.12)ng/ml,具有明显差异,P<0.01;(2)血清NSE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梗死体积越大,NSE值越高,各组间均满足P<0.05;(3)脑梗死后NSE呈现动态变化,发病4小时内,变化不明显,6小时后 开始升高,24小时后明显升高,2天时大高峰,并可持续到5~7天,14天时基本恢复到正常;(4)血糖水平与NSE之间一定相关性,血糖水平高者,其NSE值亦高;(5)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NSE高的患者,其2周时的预后较差。结论 脑梗死后患者血清NSE升高并呈现一动态变化,它与脑梗死体积及患者的预后相关,且其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程度的依据之一,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意义 ,我们检测了 3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NSE的含量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发病 2 4小时之内 ,住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4 7~ 82岁 ,平均 (6 0 .2±7.35 )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CT或MRI所示病灶大小将其分为 3组 :大面积脑梗死组 (直径 >4cm) 8例 ;中等面积 (直径 1.5~ 4cm)组 12例 ;小面积 (直径≤ 1.5cm)组 11例。本组已除外以下情况 :⑴患严重心、肺、肾疾病及恶性肿瘤。⑵近期有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和治疗14d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老年病,40岁以上开始发病,其发病率亦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75岁发病率为1%-2%,75岁以上3%。该病急性期死亡率为5%~15%。目前对该病防治的药物及方法虽然很多,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动物模型或对已经形成的梗死灶都能取得较为理想一致的疗效。我们于2004—06-2005—06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效疗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60例,3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他汀、神经营养剂,根据病情调整血压、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3组疗程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监测3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4、90d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并评估90d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治疗B组CRP降低较治疗A组及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B组14d、9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均优于治疗A组及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巴曲酶+依达拉奉)36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出血率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均0.01)。2组治疗后NSE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2组治疗后NI H-SS评分、BI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P0.05)。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必存)联合纤溶酶治疗,并与应用纤溶酶和香丹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和香丹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依达拉奉组改善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依达拉奉组上升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